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三数学复习中的运用

2018-08-20 11:02张思绘
学周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数学复习提高效率思维导图

张思绘

摘 要: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压力,进入复习阶段,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大部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受传统学习方法的束缚,很难激发兴趣,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思维导图的引入,能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将零乱的知识点合理地串联在一起,搭建清晰的脉络,促进灵活记忆和发散思维。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数学复习;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6-009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6.056

思維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简单来讲,就是以图形的形式来记忆、学习、思考,充分运用人类左右脑的机能,进行扩散思维活动。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有着“世界大脑先生”之称的英国教授东尼·博赞引入世界的。自20世纪八十年代正式传入我国,最初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后来被广范应用于企业培训,学科教学等各大领域。

一、思维导图在初三数学复习中的优势

(一)零碎的知识简单化

思维导图能让一本教科书以一幅图的形式,展现在一张纸上。复习过程中,章节与章节之间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将原本繁杂而混乱的数学知识用清晰的脉络搭建出来,让整本书的知识点更加有条理性和层次感,使学生轻松预览,节省大量复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优化了学生的记忆。

(二) 枯燥的内容兴趣化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课堂上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传统授课中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反复机械化复习的模式。强调满足学生需求,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

“图”可以说在数学教学中无处不在,很多教师擅长借助图进行分析、计算,使学生深入理解。思维导图更以其丰富的内容含量和直观的表达形式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全面把握和建构知识框架,也可以小组合作,融入几个学生的思维来构建思维导图,从而取长补短。这既符合教改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又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让传统的课堂变得更加兴趣化。

(三)繁重的课业轻松化

遗忘曲线告诉我们,知识只有按记忆周期多次复习,才能将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而这一过程对于进入中考复习阶段的初三学生来讲无疑是一项繁重的任务。

初中数学具体内容很多,也很纷杂,但在本质上是有紧密联系的。思维导图能巧妙地将这些紧密相连的内容搭建成一个知识网络,把新、旧知识点有效结合起来,由浅入深地延伸开来。从视觉上,减轻学习压力,保存学习成果,让“多次复习”轻松实现。

二、初三复习阶段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益处

(一)让思维可视化,激发学习兴趣

初三数学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将知识点进行综合汇总和升华的过程,它和一般授课不同,具有容量大、时间紧、密度高的特点。学生每天对着笔记中单一的颜色、数字、线条、符号,感到枯燥无味。思维导图的引入,运用了大量色彩、图像、关键词,将传统的数字、线条、符号以“画”的形式总结出来,使思维得以显现。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享受到自我创作的乐趣,激发起个人的全部潜能,无形中增加了学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速记忆,提升自信

思维导图和记忆力天生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提高记忆力的两个原理是“强调”和“找关系”。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知识的重复再创造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进行重复阅读,主动全面的思考才可以从中提取出最合适的关键词,利用色彩和图像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以“涂鸦”的形式呈现出来,刺激左右脑之间的神经机能,充分发挥右脑对图像记忆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思维导图不仅能让思维可视化,还能呈现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让自己清楚地知道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积极参加小组构建,不断收集新知识和新信息,也要主动成为学习资源的贡献者和帮助者,做到资源共享,改进自己的知识架构,消除学习焦虑情绪,增加自信心。

(三)锻炼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能力包括三个方面: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需要大脑不断的运作才能实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促进思维发散的工具, 能够指引、激发、组织思考,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尤其应用到数学复习中,对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联想思维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维导图对于复习来说最好的一点是可以将复杂知识简单化。比如复习数学,整本书中零碎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记下来,可能有些困难,但通过思维导图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就能做到一目了然了。学生把原来被动的烦琐的抄写转变为思绪驰骋的图画,联想的方法扩展到极致,很难漏掉任何一个与关键点和有联系的要素,有这样简明扼要的笔记,学生能轻松地提高学习效率。

由此看来,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来开展初三数学的复习工作,将繁杂的知识点简单化,更能体现出复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吸收知识最大化,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查缺补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掌握。

参考文献:

[1] 龚辉.抽象思维直观化 碎片知识体系化——例谈思维导图在初三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月刊,2017(9).

[2] 吴志丹.协作建构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7).

[3] 陈建花,张丽娟,沈有建.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4] 秦孟彬.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微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9).

[5] 陈焕军.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实验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数学复习提高效率思维导图
瞄准目标,精细练习,提高效率
瞄准目标,精细复习,提高效率
剖析错因 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新课程下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