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 任百利
摘 要:本文阐述了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科学合理地改革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为国家的创新创业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关键词:双创;微机原理;教学改革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该号召简称为“双创”。推动“双创”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力引擎。高校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智力基础和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 现状分析
《微机原理》是一门以实用性为指导原则的课程,主要讲述汇编语言及控制接口技术。汇编语言是介于高级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的计算机语言,以符号的形式面向硬件结构编程的较低级程序语言,学生对汇编语言的印象是“汇编不会编”。硬件接口涵盖常用的串并行通信接口、定时与中断接口、人机交互接口等,接口电路复杂抽象。微机原理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汇编语言编程能力和硬件电路设计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实验环节中,由教师规划实验项目的内容,编写相应的实验大纲和指导书。学生按照指导书的操作步骤,对硬件电路连线,直接下载运行电脑内的实验程序,短短十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即可完成实验项目。实验过程流于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学生并没有掌握汇编语言编程的技术要领,也没有掌握硬件电路设计的系统原理。学生完全被动地完成教师所既定好的项目,教学主体倒置,学生缺乏实验的兴趣。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硬件实验箱或实验台作为微机原理实验的硬件设备。这些设备不仅存在老化、落后、易损坏的常见问题,而且,实验项目局限于实验箱的硬件电路,不具备系统拓展性和二次开发性。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酌情给出实验成绩,但是,实验成绩并没有被纳入到期末成绩中,或者在期末成绩中占很小的分值,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二、 课程改革内容
(一) 优化授课方式,强调实践特色
改变课堂授课只讲解理论知识的授课方式,实现以项目教学法驱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为例,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按键控制数码管显示案例。对于8255A的三个并行输入输出端口,选取PA口连接数码管、PB口連接4*4键盘,实现当有一个按键按下时,数码管能显示某一个十六进制码元。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明确了并行接口的概念,学会了输入输出端口的判别方法,掌握了汇编程序与硬件电路的控制关系。也可以开发便携式8086课堂演示教学套件,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授课形式,直观地学习WIFI、无线传感器、触摸屏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实现理论教学的实践化。
(二) 优化参与主体,强调学生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也称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指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学生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参与者,积极探索教学过程参与主体的优化,实现学生课堂参与角色由“群众演员到主角”的转变。首先,在理论教学中,要打破教师的“独角戏”和“一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依托反转式课堂教学,构建动态的、自适应的自主学习模式。动态性体现在学生可以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自主决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自适应性体现在学生根据自身的接受能力和时间安排,规划学习的步调和节奏。其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在独立完成既定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弱化由教师统一设定实验项目的单调性,提倡个性化、设计性的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主动意识。
(三) 优化实验内容,强调能力培养
围绕“三性实验”,构建“一个开放,两种平台”的实验教学体系。“一个开放”是指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的时间和实验的内容,发挥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不同难易程度的实验项目,打破了实验时间和实验场地的制约。实验硬件设备的局限性,导致“三性”实验项目难以开设以及实验内容拓延性差的问题,引入虚拟仿真技术辅助硬件设备实验。设置实验箱的实验项目为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选取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为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应用设计能力。将已完成的某个设计性实验设置为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焊接相应实验电路板,完成从虚拟仿真到真实系统的转换,培养学生的系统综合应用能力。进而,构造出“基础-设计-综合-能力”的实验体系,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四) 优化考核方式,强调培养质量
为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意识,优化实验环节的考核方式和给分比例。一方面,设置合理的期末成绩构成比例,包括:卷面成绩(70%)、出勤成绩(5%)、作业成绩(5%)、实验成绩(20%)。这种成绩构成结构加大了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提高了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实验完成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创业竞赛和项目的学分制,把与本课程相关的竞赛项目成果折算为本课程的期末成绩,实现创新能力与课程学习的有效融合,推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 结语
“双创”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和内在驱动力。高校应该坚持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致力于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内容,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红梅.让“双创”成为凝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J].环球市场信息报,2017(5):130.
[2] 吴琼,周昕.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微机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西部素质育,2017,3(14):160.
[3] 刘海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欧洲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命题[J].教育研究,2017(12):119-128.
作者简介:吴琼,任百利,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