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涛
一提到体育特长生,很多老师都会皱眉头。一是大多数体育特长生学习习惯差,遇事易冲动,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麻烦。二是體育训练占用时间,并且学生大运动量训练后身体疲劳,对本来就不感兴趣的文化课学习、作业疲于应付,学习成绩下降。
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我认为教师应该根据体育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学有所获,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理解、信任和尊重学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特长生。
一、首先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要让学生明确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的关系,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知识是进行科学训练的前提,文化水平越高,接受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就越强,对运动原理、生理、心理、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就越清楚,训练就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点一定要让他们明白;其次,还要让他们明确:辛勤的汗水,辉煌的成就,不一定能给他们带来以后美好的生活,如考上高中,上大学等,只有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才有可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深造,将来才有可能找到好的工作,生活才会美好。例如,姚明、刘翔等运动员退役后又回到了大学学习文化知识,也有像曾经名噪一时的前国脚唐全顺,因文化水平太低,退役后找不到工作,自己干事业屡屡失败,最后因为难以维持生计而走上赌球被囚的道路;可见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是同等重要,我们应该把文化学习变成一种内在需要 ,我们要好好学习。
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引导“他要学”很多时候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或提不起精神,这跟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有关。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效果。而习惯决定着他们能不能坚持下来,我们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穿插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体育训练、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并且帮他们制定比较详细的学习计划,引导他们反思,提高他们的自制力。
三、充分理解,积极期望。体育特长生客观存在着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自制力差的情况,而且他们既要上文化课,又要参加体育训练,他们要付出更多体力和精力,而长期训练和比赛又占用了本应该学习文化课的时间。 所以他们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应付、甚至在课堂上出现过度疲劳乃至睡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要对其处境给予理解,并针对其学习上的困难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帮助他们学会科学管理自己有限的业余时间,在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同时,争取更多的休息时间,恢复自己的精力和体力。发挥他们擅长与人沟通的能力,利用闲散时间向任课教师请教、补习。他们一旦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理解和帮助,就会接受老师的教导。反之,如果老师对体育特长生持有偏见,遇到问题便对学生大发雷霆或讽刺挖苦,只会造成双方的对立和冲突,乃至使师生之间形成心理隔阂,教育和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