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大师的“遗忘”

2018-08-20 10:22黄绍祝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遗忘金岳霖引路人

黄绍祝

殷海光是逻辑学大师金岳霖早年的学生,当时,殷海光经济很困难,是金岳霖一直资助他学习及生活的。后来殷海光去了台湾省,成为著名学者,他对金岳霖非常感激,经常提及金岳霖早年对他的帮助,临终之际还念念不忘。海峡两岸交往正常化以后,台北的记者来到北京采访了八十多岁的金岳霖教授,询问他关于殷海光的事。

金岳霖教授说:“我太老了,教过的学生很多,记不得了。 ”

记者说:“可是您的学生还记得您,对您给他的帮助念念不忘。 ”

金岳霖教授说:“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还提他干吗。 ”

记者走后,汤一介教授问金岳霖:“您真的忘记了殷海光这个学生了吗? ”

金岳霖教授笑笑说:“没有。殷海光在海内外有一点小名气,这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当初对殷海光好,不是为了他将来报答我。一个人真心地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别人怎么回报。善之为善,不求回报,这才是善的原意啊! ”

舞蹈家资华筠是著名学者陈翰笙的学生,有一年政协会议期间,她在和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聊天时,说起陈翰笙是自己的老师,孙冶方听后说:“你的老师是我的引路人。我是在他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并且对经济问题发生兴趣的,我很感谢他。 ”

后来,资华筠将孙冶方的话告诉了陈翰笙,但陈翰笙老人却说:“不记得了。 ”

资華筠以为他真的忘了,就提醒他说:“人家大经济学家称您是引路人,您倒把人家忘记了。 ”

陈翰笙老人回答说:“我只努力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怕重犯。至于做对的事情,那是自然的、应该的,记不得那么多了。孙冶方的成就,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我没有什么功劳。 ”

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光荣,特别是被帮助的人成了名人之后,更能为自己的形象贴金挂银。但当有人问起曾经对别人的帮助时,金岳霖和陈翰笙两位大师却选择了“遗忘”,表现出了一代大师的旷世风骨。忘记对别人的帮助,是一种令人仰望的境界。

(冯国伟摘自《江淮时报》2018年2月28日)

猜你喜欢
遗忘金岳霖引路人
心里装着引路人
李勃:扶贫路上的引路人
论金岳霖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理路
服中成药,有时需要“引路人”
让学生轻松记忆化学知识
较真的金岳霖
《读写算》,我的写作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