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琴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血糖控制方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纳入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6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血糖控制,强化组则静脉给予基础量胰岛素进行治疗,且采取微量泵小剂量胰岛素静注方法。就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所需时间和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总有效率、降糖治疗安全性进行比较,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全天血糖标准差(SD)、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情況。 结果 强化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降糖治疗安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患者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全天血糖标准差(SD)、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同血糖控制方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变异性的影响大,其中,微量泵小剂量胰岛素静注控制血糖可更好减少并发症,加速血糖达标和减少血糖变异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不同血糖控制方案;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变异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 R5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2(a)-0103-03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受损,可出现内分泌紊乱,并引起高血糖症状,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手术延期,甚至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休克、死亡,需加强重视[1]。该研究回顾性分析并纳入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6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探讨了不同血糖控制方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变异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并纳入收治的6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所有患者符合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在6.9 mmol/L以上,除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障碍、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病前存在糖尿病的患者。家属和患者均知情同意。对照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18~70岁,平均(42.61±6.12)岁。强化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19~70岁,平均(42.45±6.11)岁。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禁饮禁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进行胃肠减压,对休克或休克征象患者积极纠正低血压,维持血容量,积极预防器官功能衰竭,并给予激素、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血糖控制,若血糖在11~12 mmol/L以内则不给予用药,若高于该范围则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组则静脉给予基础量胰岛素进行治疗,且采取微量泵小剂量胰岛素静注方法。在血糖高于8.3 mmol/L的情况下给予之劳,维持血糖水平在6.1~8.3 mmol/L。
1.3 观察指标
就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所需时间和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总有效率、降糖治疗安全性进行比较,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全天血糖标准差(SD)、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情况。显效:症状消失,血糖处于稳定水平,炎性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改善,血糖有所降低,炎性指标降低,但均未恢复正常;无效:不满足上述标准。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2]。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根据资料类型,计数资料[n(%)]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x±s)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比较
强化组患者血糖控制所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2 两组患者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强化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降糖治疗安全性比较
强化组降糖治疗安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干预前后血糖变异性
治疗前两组全天血糖标准差(SD)、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需早期积极进行保守治疗,避免手术治疗导致机体创伤加重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3-4]。后期和晚期则需积极进行手术治疗。研究显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胰腺异常激活,可激活大量细胞因子,引起全身炎症反应,降低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而引发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发生后可对机体产生不良刺激,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血糖控制非常重要[5-6]。微量泵小剂量胰岛素静注治疗可根据血糖变化进行小剂量胰岛素给药,强化血糖控制,可提高用药的精确度,且胰岛素用量调节方便,可实现血糖恒定控制,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对于胰腺功能受损程度不同或葡萄糖不耐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意义重大[7-10]。
该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血糖控制,强化组则静脉给予基础量胰岛素进行治疗,且采取微量泵小剂量胰岛素静注方法。结果显示,强化组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降糖治疗安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患者血糖控制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全天血糖标准差(SD)、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强化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
伍静等人[11]的研究显示,不同血糖控制方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变异性的影响不同,其中,采用强化降糖方案将患者血糖稳定在6.1~8.3 mmol/L可显著缩短ICU住院天数和总住院时间,[(11.7±9.9)d比(15.9±8.0)d]及总住院天数[(21.8±10.8)d比(28.2±12.7)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肺部感染的概率为27.8%,并发血源性感染的概率为5.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2.2%、38.9%,均P<0.05);平均血糖值[(7.4±1.1) mmol/L vs (9.6 ±1.2) mmol/L]与GLUsD[(1.8±1.0)mmol/L vs (2.5±1.3)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强化血糖控制有助于减少血糖的波动,减少并发感染的风险,加速患者康复,和该研究有一定的相似性。刘玲玲[12]的研究显示,强化胰岛素治疗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有改善作用,可更好降低IL-6及CRP,更早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优良率。我们的研究和上述研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综上所述,不同血糖控制方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变异性的影响大,其中,微量泵小剂量胰岛素静注控制血糖可更好减少并发症,加速血糖达标和减少血糖变异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Buddingh,K.T.,Koudstaal,L.G.,VanSantvoort,H.C, et al.Early angiopoietin-2 levels after onset predict the advent of severe pancreatitis,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nd infectious complic 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2014,218(1):26-32.
[2] 李新英. 双“C”强化后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适时性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9):901-902.
[3] 罗娜,朱妍,张真稳,等.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10):1089-1095.
[4] 林华强,文周,林明江,等.甲泼尼龙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33(2):54-54,91.
[5] 吕江华.甲泼尼龙联合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6,3(21):72.
[6] Jun Lu,Lian-Ming Liao,Yan-Xia Geng,et al.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rFVIIa o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Thrombosis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Vascular Obstruction, Hemorrhage and Hemostasis,2014,133(4):574-578.
[7] 馬丽,张璐,张程,等.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在吸烟肺气肿大鼠肺泡隔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甲泼尼龙的干预效果[J].广东医学,2016,37(10):1447-1450.
[8] 宋淑杰.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小儿过敏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2):263-264.
[9] 曾凡清.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36(5):856.
[10] 唐金莉,荣加.目标血糖干预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高血糖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3):353-356.
[11] 伍静,孙秋虹,杨华,等.不同血糖控制方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变异性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9):1496-1500.
[12] 刘玲玲.强化胰岛素治疗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观察[J].医药前沿,2016,6(9):113-114.
(收稿日期: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