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本硕一体化”培养的特色与启示

2018-08-20 10:25谢鹏辉汪晓赞尹志华
体育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伯明翰体育教师大学

谢鹏辉 汪晓赞 尹志华

摘 要:从培养理念与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4个方面对英国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剖释,以期推动我国职前体育教师本硕连读,从而培养高层次的体育教师。研究表明:英国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培养通过丰富的学术体验,着力于培养具备优秀体育专业素养的研究型人才;课程设置注重进阶性,提升学生专业水平;丰富学生的学术体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着力学生教学实践,夯实学生教学能力;教师队伍整体实力雄厚,是该专业培养优秀体育教育人才的基石;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和机会,以积累学生教学及科研的实践经验。对我国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启示:制定契合国家政策的培养目标;培养观念从“运动技能”转向“教师教育”;整合本硕阶段冗余的课程;形成错位培养的培养方式;注重研究能力的培养。

关 键 词:学校体育;职前体育教师培养;本硕一体化;英国伯明翰大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8)03-0104-06

Abstract: The authors dissected the mode of “undergraduate and master integrated” cultivation of pre-service physical education (PE) teach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in Britain (UBB) in such 4 aspects as cultivation conception and objectives, curriculum setup,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and student practical ability cultivation, so as to boost the undergraduate and master integrated education of pre-service PE teachers in China, thus to cultivate high caliber PE teachers. The authors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by means of various academic experience, the cultivation of pre-service PE teachers at the UBB focuses on cultivating research type talents provided with excellent PE professional attainments; curriculum setup values stepped advancement, improves students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enriches students academic experience, cultivates students research ability, focuses on students teaching practice, solidifies students teaching ability; the teacher team has powerful overall strength,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for the major to cultivate excellent PE talents, gives the student a lot of time and opportunities, so as to accumulate students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actice experience. Inspirations to PE teacher cultivation in China are as follows: establish cultivation objectives that fit national policies; change the cultivation conception from “sports skills” to “teacher education”; integrate redundant courses in undergraduate and master stages; form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malposed cultivation; valu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esearch ability.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cultivation of pre-service PE teachers;undergraduate and master integrated;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in Britain

近年來社会发展快速,对体育教育师资的需求态势发生了转变,我国各高等院校职前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有必要准确把握社会发展态势,认准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改革方向,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提供新的支持。国外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体系较之我国更为悠久且相对完善。英国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不仅是一所全球领先的高等科研和教学学府,也是一所举世闻名的体育强校,其体育学科成绩斐然,在2017年的QS(Quacquarelli Symonds,英国教育组织)世界大学体育学科中排名第五。该校所培养的职前体育教师在欧洲享有极高的声誉,为欧洲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体育教育工作者。因此,本研究将以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培养为例,剖析该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特征,为中国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1 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理念、目标

英国的教育历史悠久,素来以高标准的教学质量闻名世界,而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能够极大程度地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英国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是非常困难的。首先需要具备本科学位,再去攻读教育学研究生文凭(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Education,PGCE),从而获得教师资格证(Qualified Teacher Status,QTS),最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英国伯明翰大学所设有的学科均具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期望培养最高水平的教育从业者。正因于此,伯明翰大学有别于英国一般高校的职前教师培养计划(即PGCE),单独推行了PGDipEd的培养计划(Post-Graduate Diploma in Secondary Education),遵循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以期培养最高水平的体育教育从业者[1]。

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培养分属于“锻炼和康复科学学院”(School of Sport,Exercise and Rehabilitation Sciences)的“运动、体育教育与训练科学”(Sport,Physical Education and Coaching Science),以及“教育学院”(School of Education)。学生通过3年的本科学习和1年的研究生学习,毕业时可分别获得荣誉理学学士学位以及教育类文学硕士学位和体育教师从业资格。基于人才培养的角度可以看出,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是较为完整的,涉及了2个学历的学习,有利于职前体育教师的系统发展。该模式所培养的学生非常优秀,得到了历年招聘单位和英国教育标准办公室评估报告的一致好评,连续多年创造95%以上的就业率。该就业率是在学生毕业6个月之后的跟踪调查,足见其所培养的职前体育教师拥有卓绝的就业前景。

该校职前体育教师培养奉行独立且自我激励,自学生入学起即会被告知这一学习理念,驱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但非是“放羊式”教学。自入学起便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专属导师指导学习,以保障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该培养模式类似于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入学起即选择研究方向,此后跟随导师进行学习。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培养是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的实践,进而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教学问题,使学生具备优秀的综合体育能力,着重发展体育教学能力,从而培养体育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

目标引领内容,正是此理念及培养目标的指导才使得伯明翰大学所培养的职前体育教师毕业后达到近100%的就业率。值得一提的是,此就业率得到英国DLHE(Destination of Leavers from Higher Education)所认证。结合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该校职前体育教师本科阶段所接受的学习课程涉及体育领域内的广泛学科,如锻炼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学等,其围绕的核心是打造体育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而研究生阶段则着重于教学能力的学习与实践,如学科基础教学方法、学校基础工作、整体学校问题等,其围绕的核心是打造体育教学领域的专业型人才。另外,伯明翰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职前体育教师在体育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注重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学生平均每周可接触12 小时的讲座、研讨和会议,引导其成为学校学术界的一员[2]。此培养模式类似于我国2000年前后所提倡的以体育教师运动技能多样性为基础,着重提高运动技能专项化的多能一专培养模式,但是本质区别在于一个仅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另一个还致力于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2 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

2.1 课程结构的组成

基于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的课程分为本科生以及研究生2大块。本科生课程以2大模块作为设计课程体系的核心,为学生提供能够帮助其形成基本专业素养、广阔思想视域和独立精神品质的多样化课程。学生需完成2个模块的特定课程才能获得荣誉理学学士学位,其中包含了9门必修课程、2门3选2课程以及1项研究项目。从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本科课程还包括10门选修课程,但是并未要求学生完成。也就是说,学生在按照学校既定培养计划进行学习的前提下,可根据个人兴趣及发展方向自由选择,拥有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

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3个领域5个阶段,为学生提供教学与实践相互穿插,帮助其提高教学能力的专项化课程。3个领域是指学科基础教学方法、学校基础工作、整体学校问题3门课程,5个阶段是指准备阶段、学校实习一、发展阶段、学校实习二以及完成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内容。由此发现,研究生课程是在本科的基础上着重发展体育教育能力,课程设置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实用性等特质。

2.2 课程设置的特征

1)注重课程设置的进阶性,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正符合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课堂教学的循序渐进便是这一观点的重要体现[3]。维果斯基认为通过达成一定的阶段性目标,可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4]。伯明翰大学本硕一体化的职前体育教师培养以其课程设置的进阶性,不仅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基础,还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具体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该专业的学生在大一阶段主要进行与体育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在大二阶段开始接受科学研究的培养以及理论知识的应用,大三阶段完成本科研究项目,研究生阶段探索体育教学的问题和复杂性。这样的课程设置符合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丰富学生学术体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伯明翰大學是一所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各学科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也秉承了这一传统。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为主线贯穿学生整个本硕学习生涯,从学生入学伊始即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例如“运动的发展”“运动锻炼研究方法与统计”“运动科学测试方法”以及“研究项目”等课程的开设,分别从背景与问题的简析、统计方法的掌握、测试方法的学习以及研究项目的实践等方面帮助学生培养研究能力。在完成本科科研论文的过程中,还提供了10门选修课程,以供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旨在提升学生的体育专业素养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科学位论文。另外,学术氛围非常浓厚,在课程外还安排了大量的讲座、研讨和会议供学生学习(平均每周12小时)。学习范围也非常多样化,可以选择自习、组织小组讨论以及发起年级研讨。当然,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找任何一位教授、讲师、访问专家以及研究人员进行探讨。

英国是一个老牌的科技大国,也是一个创新强国,在2016年的GII(Global Innovation Index,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第三。其以约占世界1%的人口,获得了90多项诺贝尔奖,是获奖数第二高的国家[5]。如此高研究水平的基石正是英国研究型大学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个体科研能力生成的重要阶段正是大学时期[6],从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中不难看出对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视。

3)着力学生教学实践,夯实学生教学能力。

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除理论知识传授外,还有大量的专业实践课程,十分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要求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因此安排了大量的时间用于教学实践,以便于学生掌握体育教学方法,在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教学实践主要安排在大量的实际教学和专业实习中,让学生在实际探索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该培养模式需要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进行24周的教学实践,让他们有机会将大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并通过实践去积累实际教学经验,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很快融入学校体育教育的工作中去。

3 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3.1 教师队伍整体实力雄厚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技术和社会创新能力的高低,与该地区相关教育机构的能力建设与人员素质有着密切联系。教师的水平决定了大学的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7]。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师资水平高、整体实力雄厚,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所擅长的研究领域,学生入学后即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导师。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共有49名教师,包含7名教授、10名高级讲师、17名讲师、1名高级研究员、14名研究员。其中,44名教师获得了博士学位,5名教师是硕士学位,且均具有丰富的科研成果,发表或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例如Janice L T教授,撰写的营养学教材被翻译成英语、韩语、西班牙语以及阿拉伯语进行出版,还是美国运动医学会前副主席,欧洲体育科学学院科学委员会成员。又如Doug Carroll教授,撰写5本著作,发表约300篇的学术论文,是英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的编辑、英国心理生理学杂志的编辑、英国心理学会会员和美国行为医学会会员。正是有此师资水平的保障才能给学生搭建优质的成长平台。

3.2 教师队伍任职经验丰富

伯明翰大学是一所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极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等学府,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前往深造。在此条件之下,伯明翰大学的生源是多元化的,也使得伯明翰大学的教师队伍呈现多元化特征。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师资队伍任职经验都非常丰富,除少部分教师是本校毕业直接留校外,大部分教师都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所,有着非常丰富的任职经验。例如Deborah Falla教授,先后任职于昆士兰大学、奥尔堡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在昆士兰大学获得了物理治疗博士学位;中青年教师Lucas博士,先后就职于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和于默奥大学;Nick Bent博士,曾在英國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西布罗姆维奇足球俱乐部以及诺丁汉大学任职。在伯明翰大学这样一所多元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中,多元化的教师来源有利于学生不同文化和理念的碰撞与交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国际视野。并且,聘请具有不同工作经历的教师有利于引进不同的创新观念,打破校内已有的陈旧束缚,进而保持该学科处于国际前沿水平。

4 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4.1 重视学生教学实践的培养

伯明翰大学非常注重职前体育教师教学实践的培养,在学生本硕学习期间均会给予大量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本科课内的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所设置的课程中,有较多机会让学生去进行不同方面的实践活动,包括如何进行教学以及如何进行训练。课外实践活动则主要体现在与社区以及俱乐部的合作,本科阶段的3年学习时间学生都可以进入社区或者俱乐部进行实践。更重要的是,在与社区所开展的项目结束之后,学生仍会自发与社区合作进行体育指导。由此可见,伯明翰大学所培养的职前体育教师不仅具备体育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还拥有较高的自主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意识,致力于推动所有人的体育与健康发展。这一特质也符合了英国一贯传承的贵族精神,作为伯明翰大学所培养的职前体育教师,具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能够担当起社会责任。

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实践相较于本科而言更受重视,这一点在其课程设置中得以体现。有别于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学实习,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培养中的教学实习根据不同阶段设计了不同的内容,并且在教学实习期间学生需要在大学与合作学校同步学习。例如,第二阶段“学校实习一”完成之后的“发展”阶段是大学学习与第二所合作学校实习同步进行的,然后再返回第一所合作学校进行实习,期间亦是与大学学习同步。如此安排有利于伯明翰大学的职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最后反思与总结。

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培养中所提供的实践机会伴随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使得学生能够一边进行课堂学习一边进行实践验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专业素养。如此多的实践机会也可让学生体验职业生活,为学生从大学毕业到走上工作岗位的实习导入阶段做好过渡,奠定职前的基础并缩短职后的适应。

4.2 重视学生科研实践的培养

人才培养和科学创新是关系国家的重大教育方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而高校教育又是人才培养和科学创新的主要场所,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极大程度取决于高校的培养方式,因此,高校培养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8]。伯明翰大学本硕一体化的职前体育教师培养模式重视挖掘学生的研究能力,尤为注重学生科研创新的培养。学生在大一和大二2年的学习过程中,参与了大量的讲座、会议和研讨,受到了各自导师的言传身教,夯实了自己的科研基础。大三计划并执行一篇科研论文,呈现本科学习的科研成果。硕士阶段需要在完成PGDipED的基础上再完成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培养致力于造就具有实践以及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科研实践,有助于学生提高对科研的敏感性,为其将来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5 对中国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启示

5.1 制定契合国家政策的培养目标

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体育院系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其定位与特色的直接表现,也是其培养内容的指导方针。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旨在培养具有最高水平的体育教育从业者。这一培养目标,与其所处的学校地位、内部资源、国情以及社会需求等内外因素密不可分。目前我国部分院校的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目标仍存在老旧或者脱离实际的现象。我国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与国家政策高度相关的。某一时期所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例如建国初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调为“在全面普及文化知识教育基础上给学生以专门的高等教育”,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则为政治属性与阶级效用[9]。当下,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健康中国的新理想,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国家对于职前体育教师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这便是未来所要培养的应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因此,在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培养目标的制定应牢牢贴近国家政策,才能使所培养的职前体育教师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联。

5.2 培养观念从“运动技能”转向“教师教育”

一个合理的职前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应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正如教师的职责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需要在掌握一定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教育专业知识,方有能力将自己所储备的知识有效传授给学生。而我国各院校的教师教育体系中,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的占比为60%~70%,教育专业知识学习的占比仅为6%~10%。因此,目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缺少了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部分,制约了职前教师的能力发展。

伯明翰大学的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了教师教育的培养观念。首先,教授学生运动生理、运动心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方面的学科专业知识。然后以此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即发展其教育专业知识。目前我国职前体育教师培养存在很重的“体育运动”的痕迹,课程设置多以大量的运动技能学习为主,对于“教师教育”的培养观念还稍显浅薄,缺乏教学知识的学习,導致所培养的职前体育教师无法博通同时又欠缺专精,且缺少条件性的知识。树立教师教育的培养观念,适当减少专业知识课程占比,提高教育专业课程比例,有利于优化职前体育教师教育的“师范性”[10]。基于此,改变“运动技能”的培养观念,转向“教师教育”的培养观念对我国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势在必行。

5.3 整合本硕阶段冗余的课程

学校教育不是人生的一个句号,而应该是人生旅途的一根手杖。在大力提倡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个人修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伯明翰大学的职前体育教师通过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在时间上有效节省了职前体育教师在校学习时间,更倾向于培养职前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而我国各院系在职前体育教师的课程设置上仍存在一些弊端,其中显而易见的便是为了谋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使得有些课程内容出现多次覆盖、课时过长的冗余现象[11]。例如,在横向上本科阶段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与“体适能训练理论与实践”以及“运动心理学”与“锻炼心理学”等课程在知识点上多次重复;在纵向上,本硕两阶段的“体育经济学”“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亦是如此,甚至于某些课程在本硕两阶段的最大区别仅在于本科阶段中文授课,硕士阶段英文授课。那么面对此种现象,在我国原有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4+3”或“4+2”本硕基础上,通过整合冗余的课程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亦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式。

5.4 形成错位培养的培养方式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国内许多高校增设了体育教育专业,大力培养职前体育教师,但社会对于体育师资的需求渐渐达到饱和,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传统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遵循“木桶理论”的通才型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在工业化时代的确非常有效,但是随着时代的更迭,发现“木桶理论”的通才型教育理念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存在着许多不足。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曾经的应用型教育理念也无法做到力挽狂澜。实践表明,统一模式下的培养方式均无法满足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人才需要。那么面对此种不充分不平衡的情形,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的复合型培养理念与通才型、应用型多元并存的错位培养或许不失为我国各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一个好的培养方式[12]。

我国现有院校有近1 900所,受制于不同的培养资源、培养机制和人才来源等现实状况,不同层次院校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应当在坚持“走出去”的同时,形成错位的培养方式[13]。我国现有高校大致可分为3个层次,即地方院校、重点院校以及顶级院校。第1层次为属于“双一流”或学科前沿的少数顶级院校,此类院校应放眼于走向国际化,加快国内外合作交流的搭建,创设国际化培养的环境,使得所培养的职前体育教师能够体验不同文化和不同思维,提升职前体育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完善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后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复合型职前体育教师。第2层次为属于“211工程”或学科中流砥柱的一部分重点院校,此类院校应侧重于走向社会,实现院校与社会的积极联动,构建丰富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在不同学科交叉领域都能快速适应的通才型职前体育教师。第3层次属于普通的大部分地方院校,此类院校应着重于走向中小学,在掌握适当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应用型的职前体育教师。如果各院校在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方式上形成错位,在整体框架下就会形成一个培养职前体育教师的有机体系,不仅避免了人才资源与培养资源的浪费,也可以满足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人才需求。

5.5 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着技能水平过关而研究能力薄弱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在大学期间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于运动技能的提升,而未关注研究能力的培养。当踏上工作岗位,角色由学生转变为教师,从学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在其职业生涯往更高层次的发展中受到的是研究能力而非技能水平的制约。和我国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相比,伯明翰大学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中可明显感觉到对术科的“忽视”,没有安排专门的课程去锻炼运动技能,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并没有很高的要求,而是关注于研究能力的培养,开设了一系列培养研究能力的课程,例如运动锻炼研究方法与统计、运动科学测试方法等课程。另外,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通过本科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分别完成了学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接触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在极大程度上奠定了学生的科研基础。这些做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助力职业生涯的发展。我国培养职前体育教师的院校数量繁多,但是在对于职前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而更关注于运动技能的培养,且本科后的继续教育较为缺乏,有违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我国职前体育教师培养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师需求高端化的形势下也可借鉴伯明翰大学本硕一体化的职前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本硕一体化培养方案,以应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Postgraduate diploma secondary education (QTS)[EB/OL]. [2017-04-06]. http://www.birmingham.ac.uk/ postgraduate/

courses/taught/edu/teacher-training-secondary.aspx.

[2] Sport,physical education and coaching science BSc(Hons)[EB/OL]. [2017-04-06]. http://www.birmingham.

ac.uk/undergraduate/courses/sportex/sport-pe-coaching.aspx#CourseOverviewTab.

[3] 冀宏,赵黎明,顾建华. “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微生物学教学中的“以人为本”教育观浅析[J].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5):1001-1004.

[4] 魏红华,祖林. “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探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10(2):197-199.

[5] 姜桂兴. 英国创新体系的最新发展趋势及举措[N].光明日报,2014-06-06(06).

[6] 梁化民,李学明. 试论大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生成环境[J]. 高教论坛,2013(12):54-56.

[7] 林宇. 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2015,31(1):79-82.

[8] 王杰,田璐,梁勇,等. 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5):154-156.

[9] 申天恩. 从审核评估视角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 集美大学学报,2014,15(2):73-78.

[10] 靳玉乐,肖磊.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J].教育研究,2014,21(5):121-127.

[11] 周训梅,周险峰.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教学归因[J].中国教育学刊,2015,36(S2):28-30.

[12] 袁川,董泽芳,艾小平,等. 在“通才”抑或“专才”之间作何选择——兼谈社会转型期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J]. 现代教育管理,2012(9):5-9.

[13] 錢建平. 论高校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错位培养[J].江苏社会科学,2010,21(6):254-256.

猜你喜欢
伯明翰体育教师大学
伯明翰学派“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研究
伯明翰之夜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英国伯明翰犬展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伯明斡度假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