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伏格列波糖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18-08-20 10:24曾斌李晔刘娜范伟铭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波糖阿卡糖苷酶

曾斌 李晔 刘娜 范伟铭

[摘要] 目的 研究伏格列波糖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120例患者根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2组,60例/组。红球—对照组(阿卡波糖),蓝球—观察组(伏格列波糖)。将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对照组数据相近(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数据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大;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伏格列波糖、阿卡波糖均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但伏格列波糖的用药安全性更高,更适合应用在临床中。

[关键词] 2型糖尿病;伏格列波糖;阿卡波糖

[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3(a)-0063-02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又称之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是糖尿病类型中占比例均高的一种,大约为91.37%。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合成能力一般,但具有较高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水平的缺乏会影响血糖水平。2型糖尿病以消瘦、多饮多食、疲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2型糖尿病多发于35~55岁的年龄段,但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出现年轻化趋势[1]。降糖药物是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的有效方法,但临床降糖药物种类较多,起到的疗效和出现的不良反应存在差异,为了提高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选择伏格列波糖与阿卡波糖进行比较分析,择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开展研究,旨在选出更加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正文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病情均与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合;在入组前两个月内未使用过降糖药物;自愿接受随访。

排除标准:合并冠心病、高血压、慢性胃肠道病变、肺心病、恶性肿瘤的患者;存在重要脏器严重障碍的患者;存在糖尿病合并症、精神系统疾病、沟通障碍以及依从性差的患者;处于特殊时期(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对本次研究所应用药物存在相关禁忌证或者是过敏体质的患者。

观察组(n=60)—性别:35例男性,25例女性;年龄范围:以45岁为下限值,以71岁为上限值,年龄平均值(58.75±6.49)岁。病程范围:4~12年,病程均值为(8.65±1.75)年。BMI为(25.43±1.62)kg/m2。

对照组(n=60)—性别:3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范围:以43岁为下限值,以70岁为上限值,年龄平均值(58.82±6.53)岁。病程范围:5~14年,病程均值为(8.72±1.81)年。BMI为(25.52±1.70)kg/m2。

该次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照组及观察组研究对象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科学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方法--阿卡波糖:予以该组患者阿卡波糖50 mg/次(起始剂量)治疗,3次/ d,均在餐前服用,并按照患者血糖水平对用药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1个疗程为8周。

观察组方法—伏格列波糖:该组患者每次口服0.2 mg(初始剂量),在早中晚三餐前服用,同样以患者血糖水平变化为基准对用药剂量进行调节,共计治疗1个疗程(8周)。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保持原有的运动锻炼方案、糖尿病饮食方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监测。②统计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之间对比治疗前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三项指标数据均比治疗前降低明显(P<0.05),组间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由表2数据可以得知,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腹胀、肠鸣音、排气增加以及稀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内分泌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的状态,会对微血管、大血管以及其他系统组织造成较大的损害,引起各种糖尿病合并症,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另外餐后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会导致体内糖化终末产物堆积,促使胰岛β细胞功能减弱,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胰岛素抵抗等情况的出现。因此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类、磺脲酰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该次研究中所采用的药物(伏格列波糖、阿卡波糖)均属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的结构类似寡糖,其可在小肠上部细胞刷状缘处和寡糖竞争而与α-葡萄糖苷酶可逆地结合,对各种α葡萄糖苷酶、消化道淀粉酶活性进行抑制,减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情况的改善。伏格列波糖能够对双糖类水解酶的分解进行抑制,使糖分的消化和吸收减缓,从而起到降糖效果。两种药物的主要作用均为改善餐后血糖水平,长期服用能够促使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2-3]。

该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这是由于伏格列波糖、阿卡波糖对肠道起作用,能够对α糖苷酶对葡萄糖的吸收进行抑制,有助于患者胰岛负担和胰岛状态的改善,因此均能够取得较好的降糖效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说明伏格列波糖具有较高的临床用药安全性,究其原因在于伏格列波糖先抑制肠道中的α葡萄糖,再抑制双糖向单糖的分解,因此不良反应较少;而阿卡波糖直接作用于小肠壁细胞中的α糖苷酶,因此会出现明显的肠鸣音、排气增多、腹胀等不良反应。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伏格列波糖、阿卡波糖应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的有效性均较高,但前一种药物的安全性更高,同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相似,表明该次研究的可靠性高、说服力强[4]。

综上所述,伏格列波糖、阿卡波糖均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降糖药物,但相比而言,伏格列波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7):447-498.

[2] 吕娜,南敏伦,赵昱玮,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5(2):238-241,242.

[3] 张红霞.口服降糖藥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17,29(2):75-82.

[4] 李亚美,陈黎.对比伏格列波糖片与阿卡波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20):31-33.

(收稿日期:2017-12-09)

猜你喜欢
波糖阿卡糖苷酶
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冬天来了!
大自然的一年四季
知母中4种成分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木蝴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格列吡嗪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Ⅱ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阿卡波糖抑制Ⅲ型α-葡萄糖苷酶动力学研究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
六种花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β-葡萄糖苷酶与茶增香及抗病虫害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