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佳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其糖尿病规范化治疗,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40例。将两组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羊水过多、妊高症、早产儿、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孕妇感染、以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良好的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關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妊娠结局;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2(a)-0036-02
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患者在妊娠期被检查诊断出的糖代谢异常,也包括部分在妊娠前已经患有糖尿病,但之前未经过检查诊断,而是在该次妊娠期被检查出的患者。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长,且此病对母婴的危害较大,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尽早加强对患者的血糖控制,使其维持在正常水平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以及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1],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次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空腹血糖超过5.8 mmol/L,自然进食后1hPG低于5.8 mmol/L,2 hPG低于10.3 mmol/L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不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共60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4.67±4.36)岁;孕周21~38周,平均(29.65±1.47)周;孕次1~4次,平均(1.37±0.28)次;初产妇45例,经产妇15例。对照组共40例,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25.49±3.95)岁;孕周23~38周,平均(31.58±1.63)周;孕次1~5次,平均(1.41±0.37)次;初产妇30例,经产妇1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出入组标准
1.2.1 入组标准 ①连续监测结果2次或者2次以上空腹血糖在5.8 mmol/L以上;②进行唐筛查的结果或随机血糖的结果有一次在11.1 mmol/L以上,外加1次空腹血糖在5.8 mmol/L以上;③进行葡萄糖耐量测试,有2项及以上结果超过正常者。
1.2.2 出组标准 ①妊娠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排除在研究之外;②同时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排除在研究之外;③肝脏功能障碍、造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在研究之外;④对研究需要用药和其他药物过敏的患者排除在该次研究之外。
1.3 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就诊后,给予一般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治疗,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水平。医生和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宣教,让患者对孕期糖尿病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积极配合治疗。其次,为患者调整饮食结构,进行适当的饮食限制,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锻炼。基本的治疗原则,就是在控制血糖及病情发展的基础上,保证母婴正常的、充足的营养摄入,以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
运动治疗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散步,每天散步2~4次,每次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运动时间和运动量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调整,总体原则就是以不引起胎儿窘迫和子宫收缩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引发意外事件。
在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随时的监控,如果2周后血糖仍不能控制到正常的水平,或者孕妇在进食后出现酮症,在增加食物摄入量之后,血糖水平又会超标的患者,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2]。胰岛素采取常规的使用方法,于餐前30 min皮下注射,并加强对患者血糖的检测,如果血糖仍不能控制到正常范围,则考虑增加胰岛素用量。
1.4 观察指标
在围产期统计两组孕妇羊水过多、妊高症、早产儿、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剖宫产、产后出血、孕妇感染、以及胎儿窘迫的发生情况,作为评价加强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的指标。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过程中记录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出现情况
观察组孕妇出现妊高症、羊水过多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妇感染、剖宫产、产后出血3个方面,两组出现的几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出现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早产儿的例数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情况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长,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我国患病率为1%~5%,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属于高危妊娠的范畴,对母婴的危害较大,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尽早加强对患者的血糖控制,使其维持在正常水平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以及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巨大儿的几率为25%~40%,发生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几率为21%,早产率为10%~25%,胎儿畸形率为6%~8%[3]。在妊娠结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临床糖尿病的几率约50%~60%。发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因素较多而且复杂,多数学者认为与催乳素、孕激素、胎盘生乳素、糖皮质激素等对拮抗胰岛素进行抵抗有关。
饮食治疗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方法,但目前完善营养学依据的工作还有所欠缺,而过度限制妊娠期热量的摄入还有可能导致酮症的发生[4]。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孕妇血糖水平的降低,但在妊娠期进行运动时,必须要对新生儿并发症进行严密监测。在饮食和运动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的时候,一部分孕妇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目前,在临床上控制孕期血糖是比较困难的,主要是因为随着孕期的发展,孕妇需要摄入的饮食量会不断增加,而无法控制饮食就会造成血糖升高,但如果过度的控制饮食又会造成酮症的发生;另外妊娠期胰岛素的用量因患者个体不同而存在极大差异,目前没有具体的标准可以参考;患者较差的依从性也影响了对血糖的有效控制[5]。
通过该次研究证实,观察组羊水过多、妊高症、早产儿、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孕妇感染、以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良好的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丽敏, 印娟.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5(19):3006-3009.
[2] 邓秀容. 生活方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认知、血糖控制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6):826-827.
[3] 徐文萍, 肖玉婷, 杨敏,等.个性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 31(23):5012-5013.
[4] 刘宝霞.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3):353-355.
[5] 黄巧玲. 血糖控制措施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6):1156-1158.
(收稿日期:201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