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飞机:成飞造长飞修

2018-08-20 03:27昌晋文
军工文化 2018年3期
关键词:飞人航空工业航空

昌晋文

长飞修歼10,打通了航空工业研发、制造、修理、服务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体系。

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首架歼10飞机首飞成功后,已服役部队20载。航空工业为部队飞机维修和服务保障,走过了跨代发展的20载辉煌历程。

航空工业长飞(以下简称“长飞”)是航空工业所属的飞机维修企业,在国家有关部委、空海军和上级领导机关的大力支持下,长飞人艰苦奋斗,承担起了大量在役机型的维修保障任务。

生命线工程的“奇迹”

新世纪之初,面对部队更新替代武器装备的需求,长飞着眼长远发展,提出了向新机维修市场要效益的新思路,将目光瞄准了广阔的三代机维修市场。自2008年起,长飞领导便开始为争取上歼10修理项目四处奔走,同时在员工中开始了相关的技术培训。

在长飞人的期盼中,2012年5月28日,首架歼10飞机进入长飞大修,这在长飞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这是一场决定长飞命运前途的大战,长飞人视其为“生命线”工程。三代机具有信息化、集成化特点,长飞二代机的维修模式完全无法适应三代机修理需求。周期紧,任务重,各种困难接踵而来,长飞领导班子坚定了走信息化之路的共识,利用信息化手段再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流程。伴随着歼10大修,长飞上至公司领导下至一线员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推动发展,都经历了一场思想洗礼。三代机维修,采用“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方式,建立维修联盟,采用整机修理带动部附件的维修模式,技术牵头,生产配合。全体长飞人戮力同心,迎难而上,稳步推进项目进程。

2013年4月26日,在众人瞩目中,长飞试修的首架歼10飞机滑出跑道,直上云霄,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多少人眼中闪过激动的泪花,共同见证了奇迹诞生的时刻。333天,长飞创造了国内最短时间修复歼10飞机的新记录,这是我国航修企业三代机修理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是长飞。长飞维修的首架歼10飞机的试飞成功,标志着航空工业研发、制造、修理服务保障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形成。同时,也奠定了长飞航空维修主机厂的地位,坚定了长飞人航空维修道路的自信。

再下一城三代机维修能力升级

时隔3年,首架海军歼10飞机进入长飞大修,这是继长飞成功试修首架歼10之后又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如果说,首架歼10成功试修证明了长飞的实力,那么,海军歼10飞机进厂则意味着长飞在三代机维修的市场攻城略池中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该机在部队服役6年,许多方面做了改进,客户在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修理难度很大,长飞人面临的又是一场硬战。

为了做好飞机修理工作,长飞继承和发扬了首架歼10飞机试修的成功经验,即“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维修联盟、集成发展的路径,实施“领导挂帅、总工抓总、项目牵头、总师抓实、机关挂钩、体系支撑”的模式,充分利用行业现有修理能力,进一步拓展了合作渠道,先后走访了航空工业集团公司30多家制造厂所和空、海军修理厂,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得到各兄弟工厂的大力支持,在详细掌握每个部附件设计原理、材料运用的基础上,对机体结构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复制,对信息化全套装备的修复更是达到制造厂技术状态。长飞员工在实践中理顺了思路,规范了流程,运用新办法、新举措、新工艺解决大修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维修能力迅速升级。作为航空维修的技术引领者,长飞进一步深化了航空维修的内涵,为航空维修注入了全新理念,为长飞跨入世界先进战机维修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11月,首架海军歼10飞机在长飞试飞成功并转场归建部队,标志着长飞正式跨入了三代机维修服务保障的矩阵。

维修服务保障新模式的探索

从成功试修首架歼10飞机,到今天实现歼10飞机的小批量维修,长飞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实现了从传统经验型维修向可靠性、精益型维修的转变,维修模式进一步标准化、制度化、体系化,一支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维修技术团队、管理团队和保障团队迅速成长起来。然而,长飞探索三代机维修服务保障的未来发展之路永无止境。一方面,事关国防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事关长飞的可持续发展和基业长青。

按照集团公司大力发展航空服务保障产业的战略部署,长飞紧密依托航空工业成飞、航空工业成都所和三代机试修维修联盟,立足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式售后服务保障模式,对内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对外创新服务保障模式,在三代机服务保障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以创新推动服务保障能力升级。长飞实施了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为牵引的创新管理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管理、技术、制度创新,先后建成了0A办公系统、生产运营监控系统、维修工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生产管控中心、远程服务平台、数字化档案馆及视频会议系统,信息化正深入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推进了维修服务保障能力升级。

二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长飞创建了航空维修系统首个维修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完善的维修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的科研体系,完善了“一代装备、一代维修”“预研一代、研发一代、维修一代、服务保障一代”的格局。与北航等高校及研究院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航空维修系统首个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成立了以航空工业首位航空维修技术特级专家命名的“湛建平创新工作室”,30项三代机维修技术标准成为航空工业首批维修技术标准。

三是开放合作共赢,发展立体式服务保障模式。在进行跟飞服务保障的同时,长飞不断探索新的服务保障模式,先后投入资金进行厂房改造、设备更新和人员培训;充分利用航空工业系统优势资源和划归成飞管理的有利形势,与多家主机厂所、部附件厂家建立了新机维修服务保障联盟,依托成飞公司、成都所和各主要机载设备供应商的技术支持和联合服务工作模式,有效利用各方技术、人力、物资等资源,对用户进行“面对面”现场服务,提速问题处理效率,满足并超越用户的期待。严格贯彻质量管理要求,在“体系重构”部署下梳理、优化服务保障业务流程,明确职责分工,适应服务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和深入的需要。

四是加强服务队伍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为解决“信息不流畅,处置跟踪不到位”等问题,从技术、试飞、质量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专、兼职服务团队,开展专业特训,持证上岗,加速问题处理效率,进一步强化长飞服务保障能力;与用户方共同建设用户培训基地,完善培训设施,选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员,加强用户对飞机的维护保养能力。

五是扩展器材保障渠道,确保现场排故需要。长飞维修供应保障体系的建立,搭建起了维修供应保障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物资器材的精准供应及配送;积极协调供应商提供周转备件,开展保证期外用户另行有偿备件订货工作,保证用户急需,探索保障备件支持模式;对服务保障工作的支持要求,纳入长飞各部门质量绩效评价和各级领导干部/专家质量意识考核办法。

六是着眼未来,打造信息化服务保障平台。秉承“把服务送到机翼下——飞机销售到哪,我们保障到哪;飞机归建到哪,我们服务到哪;飞行保障哪里有困难,我们就出现在哪”的服務保障观,根据未来移动互联技术发展趋势,着手建立信息化数据库,及时搜集飞机使用维护数据,对飞机的故障分布情况、飞行情况、可靠性、航材保障、维修能力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建成专业的技术与故障数据库。归建的每架飞机的运行状况,都能通过系统随时跟踪,为精准故障处理和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有效整合和利用故障案例素材,将专家知识、维修经验和历史排故过程以故障案例的形式实例化、显性化,为现场服务保障人员提供交互式排故引导和诊断支持。

维修保障,使一个近60年的航空维修企业焕发出了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维修理念的不断更新为长飞持续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长飞已形成了歼10批量修理能力,同时,歼强机、大飞机、直升机、教练机、无人机五大谱系同步发展,长飞与业内翘楚同台竞技,势不可挡。

歼10的20年,是航空工业砥砺奋进的20年,也是长飞跨越转型、飞速发展的20年。长飞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守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聚焦航空维修一个主业,为打造世界一流航空维修企业不懈奋斗,用更优质更高效的航空维修服务保障,托举长飞人更辉煌的梦想。

猜你喜欢
飞人航空工业航空
《THE DISCUSSION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 COMPARED WITH WUTHERING HEIGHTS》
摄影
“飞人”
老飞人
An Analysis of Daisy Buchanan in The Great Gatsby
航空漫画
宇宙巡使小飞人
“飞人”收养“闪电”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
航空报国岁月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