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花红乡优质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8-08-20 03:36王亮
新农村 2018年9期
关键词:优质稻制约因素现状

王亮

摘要:花红乡是典型的丘陵乡,本文通过对花红乡优质稻生产现状、主要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今后优质稻的生产对策。

关键词:优质稻;现状;制约因素;对策

达川区花红乡是达川区重要的产粮大乡,主产水稻,常年种植面积6300亩,其中优质稻占85.7%,平均亩产490千克左右。

1优质稻生产现状

1.1种植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达川区统计年鉴》的资料分析,近年来花红乡优质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0年不足2000亩,占31.7%;2013年发展到4200亩,占66.7%;2017年达到5400亩,占85.7%;

1.2单产徘徊不前

2000年以前优质稻单产一直未突破480千克/亩,2005年全乡优质稻平均亩产485千克;2010年平均亩产490千克;2017年平均亩产498.7千克。

1.3效益偏低

优质稻单产水平不足500千克/亩,其产值只有1300元左右,扣除生产过程中种子、肥料、耕田、栽秧、搭谷等费用,若将农民的投劳计入成本,实行人工收获的亩纯利润不到200元;实行机耕、机插、机收的其纯利润不足500元。

2优质稻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2.1主推品种不突出

在2000年以前,全乡每年推广水稻品种10个左右,其中优质稻4个左右。近年来随着种子市场全面放开,每年市场上水稻品种在100个以上,其中优质稻品种在20个左右,农民无法识别和正确选购品种,造成主推优质稻品种不突出。

2.2不良气候影响大

2.2.1育秧期间的低温阴雨。在优质稻育秧的三月份,每年都有一周左右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常造成烂种、烂芽、死苗等问题发生,农民常常因缺秧而栽稀大窝。

2.2.2抽穗灌浆期间的高温伏旱。优质稻抽穗扬花时间一般在7月中、下旬,从此时开始常有20天左右的高温伏旱,温度高、湿度小,严重影响正常授粉,造成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小,轻者减产5~20%。重者减产50%以上。

2.2.3收获期间的持续阴雨。在8月底到9月上、中旬,常有持续的低温秋绵雨,稻穗在田间发芽,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

2.3高产技术不配套

2.3.1不合理施肥。多数农户基本上不施有机肥,大量的偏施氮素肥料,缺少磷、钾肥和锌肥,常出现“坐蔸”、贪青、病虫危害重等问题。

2.3.2种植密度偏稀。基本苗严重不足。多数农民的亩用种量只有500克左右,加之育秧期间的烂种、死苗,亩植株数8000~9000株。

2.3.3病虫防治滥用农药。一是病虫防治时间不准确,部分农民常多次施药防治,一些农民还习惯见虫就打,见病就防;二是大量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2.3.4后期田间脱水过早。个别农户在优质稻孕穗期间,田间就出现缺水了,过早地断水开裂,严重影响后期灌浆结实和品质。

3今后优质稻生产的发展对策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1.1加快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花红乡是达川区近年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乡之一,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全乡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发展,从而达到“田平地肥,设施配套,道路畅通,优质高效”。

3.1.2加大提灌站建设。对目前全乡现有的几个提灌站要加大整治、维修力度,及时更换管道和动力管线,修缮机房;要重新规划,在全乡新建5~10个提灌站,确保全乡6300亩稻田做到能排能灌。

3.1.3加大农业新机械的推广运用。充分利用目前国家实施的农机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加大在优质稻生产过程中大、中、微型机具的推广运用,特别是在耕、种、收等环节中推广使用农机具,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3.2狠抓高产示范

3.2.1打造示范样板。利用市、区在花红乡进行的粮油作物高产创建项目的契机,进行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把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集成组装,通过宣传培训、示范,使全乡优质稻生产水平较大提高,促进全乡优质稻生产均衡发展。

3.2.2主推新技术。根据近年来本乡优质稻高产示范的成功经验,把优质稻机育机插、三围强化栽培、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等作为重大技术来进行示范、推广,不断提高优质稻科技种植水平。

4落实优质稻实用栽培技術

4.1推广优质高产良种。推广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中熟品种。全生育期控制在150天左右,米质达国标三级以上的籼型杂交稻。重点推广宜香4245、宜香2115、内5优306、德优4727等优质品种。全乡每年集中连片推广2~3个优质品种。

4.2适时增温,培育壮秧。

4.3播种时间。在气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海拔450米以下3月10日前播种;海拔450~600米3月15日前后播种。

4.4育秧方式。旱育秧为主,示范推广机育机插。

4.5育秧技术

4.5.1叶龄与苗床面积

4.5.2旱育秧技术规程。采取选地(一般选择蔬菜地或冬闲田)→翻挖→施底肥(每平方米施过磷酸钙250~500克,尿素30~50克,优质水粪5~10千克)→开厢→施壮秧剂和辛硫磷(歼土虫、绿地虫清)→浇透底水→平整厢面→播种→盖种→消毒与除草→起拱盖膜的操作程序。一般盖双层膜,外拱膜必须用泥土压紧盖实。管理:防鼠害、保温保湿、防高温烧苗、防立枯病危害等。

4.5.3合理密植,规范移栽。主要推行三围强化栽培、宽窄行条栽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一般冬水田、冬闲田亩植1.2万株左右:两季田亩植1.25株左右。

一般栽秧前3~5天,用75%“三环唑”对秧苗进行浸秧处理,实行带泥、带肥、带药“三带”移栽。

4.5.4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①秸秆还田。实行秸秆直接还田或秸秆堆积后用腐秆灵堆沤发酵后再还田,以增厚土壤耕作层,提高稻田有机物质含量。

②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要推广人畜粪尿、绿肥、饼肥、堆渣肥等有机肥料的施用,大力发展沼气,推行发酵肥下田逐步减少无机肥的用量。

⑧N、P、K肥和微肥配合。亩施纯氮10~14公斤,N:P:K之比约为1:0.5:1,同时增大微肥锌、硅、铁等的使用量。

④改进施肥。改过去底追一道清施肥法为底肥、穗肥、粒肥配合施用,有机肥,P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K、N肥则分次施入,50~60%作底肥,20~30%作穗肥,10~20%作粒肥。

4.5.5科学管水。优质稻移栽后至分蘖期保持田间浅水;有水源保证的地方,够苗(亩苗数达16万以上)后适时晒田,晒至厢面起鸡爪裂达到控苗,无水源保证,在够苗后灌深水控制无效分蘖;孕穗至齐穗期实行深水灌溉;灌浆结实期间保持湿润状态。

4.5.6综合防控病虫。

①防治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天敌生物等,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重点抓好稻田放鸭技术(每亩稻田放鸭6~10只)、频振式杀虫灯使用技术(每50亩稻田安装一盏灯)、稻田养鱼、杂糯间栽生物多样性控制防治病虫害技术。

②防治重点。以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等为重点,减少氮素施用量,对种子采用药剂处理,移栽前3~5天喷施三环唑,实行三带移栽;分蘖盛期和破口期喷施三环唑药剂各防治一次稻瘟病;施用杀虫单等对路农药适时防治螟虫。同时做好田问其它突发性病虫飞虱、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的监测、预报、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优质稻制约因素现状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探讨
漳州市早籼优质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粮农丰则品种兴:优质稻“黄华占”在湘推广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