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高倬口述:歼10是里程碑,更是丰碑

2018-08-20 03:27葛慧颖王琳
军工文化 2018年3期
关键词:试飞员前轮研制

葛慧颖 王琳

歼10精神源于一代代航空人为了实现航空强国的梦想,奉献着忠诚、热爱、智慧、才华乃至生命的光辉实践。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庆祝歼10首飞20周年。很感谢在这个十分有意义的日子你们专程来采访老朽,一起聊聊那过去的事情。

更高兴在歼10首飞20年之后,中国航空工业又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举世瞩目,令国人骄傲、自豪。更感谢中国航空人前赴后继、团结拼搏,继续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更加伟大的贡献。

歼10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

一型战机的首飞如此令人瞩目和缅怀,其意义肯定不同一般。

首先,歼10飞机是我国第一次自主研发跨代战机的成功实践,歼10的研制成功为中国航空工业增添了持续自主打造跨代战机的信心。以歼10为代表的一批新型飞行器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武器研发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实现了由“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的跨越。同时,歼10等新機批量装备部队并形成战斗力,使我军装备与当时发达国家的在役主战机种处在了同一代的水平(尽管仍有差距),大大提升了我军将士保卫祖国安全的能力和信心。用当时空军司令员乔清晨的话说“感谢航空工业的努力,使我军装备实现了由‘捉襟见肘到‘得心应手的转变。”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歼10的研制成功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其次,以当时我国的能力和水平,加上发达国家的全面封锁,要自主研发跨代的歼10飞机,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是“异想天开”:通常研发一款新机,采用的新技术不应超过30%,而歼10采用的新技术超过了60%。飞控、航电、鸭翼气动布局等许多新技术几乎要从概念开始起步,更不用说第一次首飞就是“静不安定状态”了……面对如此多的几乎不可能,航空人硬是以航空报国为己任,发扬大无畏精神,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终于成功实现了首飞。正因为经历了千难万险,才弥足珍贵,才如此令人瞩目和缅怀。

今天,我们庆祝歼10首飞20周年,当年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回看首飞的录像,真令人感慨万千。歼10研制的功臣:总设计师宋文骢、成飞总经理杨宝树、可靠性专家北航教授杨为民、成飞副总师许德、611所两任所长张叔群和李文正、总公司试飞局局长屈见忠等许多老同志都相继离开了我们,他们的事业永存,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也更有以杨伟、罗荣怀为代表的一大批年轻人,经过了歼10研制的历练,迅速地成长起来,成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栋梁之材,继续为祖国的航空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我们的事业永远朝气蓬勃,永远充满希望。

我作为一名新兵,有幸直接参加了歼10的研制

歼10的第一任总指挥是王昂部长,是他带领团队经历了歼10研制最困难的时期。1996年,王部长因年龄原因把接力棒交给了我,使我有幸成为歼10战线的一名新兵,并且有机会在歼10研制的关键时刻到成都和一线指战员朝夕相处、并肩战斗了五个多月,直到首飞成功。这段经历令我终生难忘,受益终生。

1997年秋天,歼10试车的时候,接连打坏了两台发动机。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曹刚川找到朱育理部长说:“必须要有领导在现场靠前指挥,歼10才可能成功。我已经决定了,让科技部陈丹淮副部长到现场去。”回来朱部长就对我说:“明天起你就到成都去,在首飞之前,你就在成都上班,回北京算出差。”知道要派我去现场,许多老同志找到我,语重心长地说“国外研制三代机,没有不摔的。”我理解,这话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发达国家研制三代机都困难重重,何况我们基础更差,困难肯定更多。你到一线面对困难和挫折,一定要挺住,百折不挠才能成功;二是,你一定要特别重视质量和安全,我们国家穷,摔不起呀!就这样,我和晏翔、屈见忠、季留法、孙守魁等机关的同志一起来到了成都现场。

到了现场,第一个要解决的是打坏发动机的问题。究其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肯定是多余物惹的祸。怎么办?我们把机上所有可能让多余物进入进气道的通道全部焊死。再开车就没有问题了。可是万一跑道上的多余物被吸进去了呢?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当时已年近60的成飞总工程师薛炽寿,在每次飞机滑向跑道之前都亲自带领机务的同志密集地排成一排,在跑道上走一个来回,清除掉跑道上所有的多余物。这一个来回就是六、七公里呀。天天如此,不厌其烦。大家真是把歼10当作自己的亲儿子养啊,精心呵护、一丝不苟。

为了协调进度,我们在成都现场开了一次成品协调会。通常这样的“骡马大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扯皮、讨价还价的大会。这一次不少单位的主要领导都来了。既没有扯皮,也没有讨价还价,任务都顺利落实下去了。我正在纳闷呢,有一天,偶然碰到115厂的厂长国岩,他悄悄跟我说:“你知道成品协调会为什么会那么顺利吗?其实我们辅机厂的日子也都不太好过。我们来时几乎每人都带了张要钱、要条件的单子,可是看你在上面坐着,我们谁也不好意思提要钱的事,只把你的任务单接了回去。”“为什么呀?”“你受命靠前指挥,在现场是要负全责的呀。歼10这么难,你都豁出去了,我们还说什么呀,再难也得全力支持!”简单几句话,顿时就让我热泪盈眶。什么叫战斗友谊,什么叫理解万岁,一切尽在不言中。有这样一支顾全大局、通力协作的队伍,歼10能干不成吗?

新机在首飞前,先要在地面滑行,从低速到高速,试验中机轮防滑刹车系统出了问题。由于是第一次采用数字刹车系统,对技术还未完全吃透,难关久攻不下。609所派出了由总师陈元先带队的小组到现场攻关解决问题,所长王复华也亲自到成都督战。王复华到成都第三天就病倒了。我去看望他,他说:“我们一个系统耽误了整个飞机的研制进程,压力太大了。”当时正赶上农历小年,我说今天晚上外地来成都跟飞的同志一起聚个餐,还特意通知了609所。可是到了饭点,609所的人一个都找不到。直到晚上九点多,他们才回来。问是怎么回事?所长自责说:“我们耽误了进度,要努力把时间赶回来呀。”多好的同志啊。他们尽力了,谁也没有责备他们,是他们以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自觉担当,自加压力。就这样,他们春节一天都没有休息,有关同志集智攻关,终于把问题彻底解决了。之后,防滑刹车系统再也没有出过问题。

试验中为了万无一失,我们在高速滑行到起飞之间安排了一个抬前轮的试验。那天安排的科目是模拟抬前轮,也就是做抬前轮的动作,但不真的抬起来,第二天再正式抬前轮。正当我们和总师一起研究抬前轮后应该何时放下减速伞时,那边塔台上已经欢呼起来了。原来,首席试飞员雷强同志已经把前轮抬起来了,提前完成了抬前轮的试验,他以试飞员特有的冒险探索精神,精心准备,主动出击,协助设计师解决了试验中的难题。回来后还一脸无辜地作检查:“对不起,不小心拉过了。”这就是我们英雄的试飞员,从那天起,现场又多了一个表彰积极进取的代名词:“拉到底”。

到了3月10日,首飞前的各项工作都准备就绪,现场决定11日下午再做一次全面机务检查,并通知北京12日正式首飞。可就在最后一次检查时,年轻的机械员小张发现,发动机在试车启动时会漏下不易被察觉的三滴油,反复开车,每次都漏下几滴油。就这点故障,第二天还首飞吗?如果仅仅考虑首飞的安全,只是在天上转两圈,应该问题不大。何况已经通知北京了,第二天一早专机就到。怎么办?反复斟酌,我们的飞机绝不仅仅是为了实现首飞,到定型还要飞几千个起落。只有一万,没有万一。决不能有半点侥幸心理。于是,断然取消第二天的首飞计划,彻查故障。为此,我们付出了十多天的时间代价,却开了一个好头。之后,发现三滴油的机械师被称为“张三滴”。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也被总结为“三滴油”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在歼10研制的全过程中,创造了科研试飞2700多个起落,直到定型都没有摔飞机的奇迹。甚至直到今天,歼10已服役多年,仍保持着没有因飞机故障摔飞机的记录。

1998年3月23日是歼10首飞的历史性时刻。气象部门预报上午天气不是太好,中午一点左右会逐步转好。于是,决定下午一点半首飞。可是成都天气的确是变幻莫测,到了一点半,天气不但没有变好,反而越来越糟。飞还是不飞?这时,我一边庆幸王部长和葛文墉副参谋长曾两次郑重地提醒我,首飞时随时可能出现意外情况,一定要让试飞员小组多做几个应急预案,现在应急方案要派上用场了;同时又急切地等待试飞小组拿出意见。只见他们单独研究了片刻之后,大队长钱学林走出来,坚定地报告:“马上飞!”这除了表明他们已经精心准备、胸有成竹之外,我想更体现了一种大无畏的担当精神。

天气越来越坏,首飞照常进行。首席试飞员雷强登机后,比往常的准备时间多了许多。因为毕竟是第一次飞我们自己研发的电传操纵的飞机呀,紧张是必然的。飞机终于滑出来了,上了跑道,發动机一阵轰鸣,歼10腾空而起,现场一片欢呼。瞬间飞机就飞入云端,现场立马又静了下来,大家凝望着天空,看不见飞机,只能听见发动机的轰鸣,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家的心随着发动机的声响紧张地悬着。此刻,我偶然回头看到试飞员雷强的妻子正在用手绢擦眼泪呢。终于,飞机完成了既定的科目,盘旋了几周之后,对准跑道平稳地降落下来,首飞成功了!现场一片欢腾,人们喜极而泣,忘情地欢呼、拥抱,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事后雷强告诉我,当时天气的确太糟糕,他到三转弯时还看不见跑道呢,全凭着对机场的熟悉,跟着感觉对准跑道降落的。说真的,我参加过许多型号的首飞,这次是最激动人心,也是最难忘的。

以上只是简单讲了几个首飞前在现场经历的小故事,其实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都在激励和感动着我,不但激发我的斗志,提升我的能力,更在净化我的灵魂。

歼10精神:激情、创新、协同、担当、坚持

歼10在立项研制时,曾定下三大目标:一是研制一款新型战机,二是创造一套创新研发体系,三是锻炼一支能研制跨代新机的创新型队伍,现在看这三大目标都已经圆满实现了。除此之外,我们还收获了歼10精神。歼10精神又生动体现了中国航空人的航空精神。

应当怎样描述歼10精神呢?大家还在不断总结,我认真思考后,试图用“激情、创新、协同、担当、坚持”这十个字来表述。也许还不够全面,但我认为至少代表了歼10精神的基本面,今天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切磋吧。

首先是满怀激情。何谓激情?我曾经这样归纳:激情首先源于梦想和追求,然后是责任感、紧迫感和成功欲的驱动。而考验激情则表现在当你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有没有担当和坚持的勇气与智慧。歼10研制过程中,这三点都完全体现了。正是由于歼10团队满怀激情,持续奋斗,才最终取得了胜利。

其次是不断创新。创新就是干自己或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并且取得成功。歼10当之无愧。60%以上的新技术要在一个型号上完成突破,居然成功了,完完全全是创新精神的胜利。

还有是大力协同。歼10研制团队是由分属不同部门的100多家单位的十几万人组成,能否步调一致,协同努力,至关重要。我们坚持按系统工程理念实施项目管理,军地两个型号办协同努力,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整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荣辱与共,各负其责,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团结一致,共同为项目成功作贡献。

再就是勇于担当。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必须是从上到下每个人都具备担当精神。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同志就是勇于担当的模范。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俩都是单数。”意思是我们的责任必须自己担当起来。他总是身先士卒,主动到一线去处理问题,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他的带领下,在研制过程中,很少有人以请示之名行推诿之实。担当的人多了,众人拾柴火焰高,项目也就会进展更顺利。

最后是顽强坚持。关于坚持,我想有三层意思:一是飞机型号的研制周期通常要一二十年,一个人一辈子也干不了几个型号。很多时候,你做了许多工作,却坚持不到成功的那一天。正如朱育理部长常说的:“一个型号要干掉四个部长。”这就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境界,才能一代代持续努力把项目坚持下来。二是在飞机型号的研制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家常便饭,成功往往在再坚持一下之中,能否在极端困难时坚持住,将考验我们每个人。三是坚持并不仅仅是不认输,而是要取得成功,因此既要有勇气又要有智慧,既要埋头苦干,精益求精,还要耐得住寂寞,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坚持。这三点歼10都做到了。坚持的事例数不胜数。歼10型号办主任晏翔同志从项目论证开始直到歼10定型,坚持了二十多年,从大姑娘到老太太,青丝变白发,将宝贵的青春年华全部贡献给了歼10。有这样一支顽强坚持的队伍,想不成功都难。

总之,我认为歼10精神应当是:满怀激情,不断创新,大力协同,勇于担当,顽强坚持。

歼10精神源于一代代航空人为了实现航空强国的梦想,奉献着忠诚、热爱、智慧、才华乃至生命的光辉实践。歼10精神又不断激励着后来者前赴后继,奋勇拼搏去夺取更加伟大的胜利。

歼10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记者手记

歼10首飞20周年之际,我们策划做一期专题,首先想到了歼10行政总指挥刘高倬老总,只是不知道老领导是否同意,尝试和他联系,没想到他竟然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刘总把采访时间安排在23日,那天刚好是歼10首飞20周年的纪念日。能够在这一天亲耳聆听总指挥讲述当年前辈们奋斗的故事,我们倍感荣幸。

整个采访用时三个多小时,刘总手里拿着提前准备的手稿,可是自始至终没有看一眼,我们知道这一切都已经深深地刻在老人家心里了。

成稿后期,刘总非常认真地帮我们一遍遍地修改。每次给刘总文稿,他都是打印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有几次是晚上八点多发给他,夜里十一点就回复我们了,因为他知道杂志出版有时间要求。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这种严谨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有理由让我们相信在歼10研制中沉淀的精神与力量,永远激励着航空人为实现航空强国的梦想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试飞员前轮研制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鼠国要上天之假人试飞员
创意涂鸦
民用飞机试飞员评述研究
前轮和后轮
从试飞工程师视角浅谈试飞安全
科学酷职业之试飞员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拆前轮不蹭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