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黑陶装饰技法在创作中的运用

2018-08-20 01:25王志水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刀工黑陶坯体

王志水

山东齐河

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出现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陶瓷艺术门类——龙山黑陶,是继仰韶时期彩陶文化之后出现的又一优秀品种,她的出现,奠定了我国陶瓷强国的历史地位。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山黑陶是最具地方特色和地域风貌的文化样态之一,其成就和地位举世瞩目,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具代表性的陶瓷艺术文化,其精湛的制作技艺和装饰技法,至今是后人争相学习的精华。之所以称之为“龙山黑陶”,是因为1928年首次发现出土的黑陶器物地点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的城子崖,而龙山文化分有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三类,统称为龙山时代。

龙山黑陶文化之所以举世闻名,与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密不可分。坐落于山东省德州市的一个县城——齐河县,也是龙山黑陶文化成长发展的地方,而其精湛的雕刻工艺,更是其独到之处,刀工极其了得,精工细卓与图案纹样的装饰交相呼应,线条舒展流畅,自然和谐,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之所以能够出现如此精湛的雕刻技艺,与其选料的考究密不可分。首先,泥料的选择。黑陶所用的泥料为“黄胶泥”,是经过黄河流域常年沉淀而成,呈黄褐色,带有胶性并伴有水分,深层取泥,细腻手感好,经过多层筛选过滤,是手工制作用泥的良选,而且对刀工的呈现有极好的铺垫作用。因为泥料细腻,无颗粒杂质,雕刻出来的作品细致,坯体柔和光滑,一般的黄河泥雕刻不出非常细致的作品,会出现挡刀,坯体颗粒浮现,杂质较多等问题,影响雕刻效果,而齐河黑陶所用的这种细腻光滑的泥料,正是为雕刻工艺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基床。因而,泥料的选择,是刀工见长的第一步。

图1

图2

图3

齐河黑陶从一开始就采取纯手工方式制作,其后也并未随着工业文明的进化转而采用机械化、批量化、标准化的制作方式,从而为精工细卓的手工雕刻技艺打下了坚实的根基。黑陶雕刻所用的工具,都是师傅们自制的,从市面上买不到,一块洗发水瓶上的塑料,一根废旧的铁管,一个经过打磨的小小的锯条,打磨的有机玻璃,画线针、电视机的天线、圆珠笔的笔帽、胶管、海绵等,都是师傅们手中的至宝(如图1)。雕刻刀也是师傅们自己用铁片打磨的(如图2),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刀柄都被磨得非常光滑,刀锋的长短决定雕刻手法,短峰用来雕刻,长峰用来镂空,或根据斜切的雕刻面积自由灵活运用,用它们来完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而其常用的经典刀法——正反刀,是齐河黑陶雕刻工艺的一大特色。

作者简历:

王志水

首批齐鲁文化之星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中国陶瓷协会会员

中国黑陶艺术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陶协黑陶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

上海中外文化交流协会会员

上海陶器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山东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黑陶艺术家委员会副会长

齐河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大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特聘客座教授

大庆师范学院中国石油陶艺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齐鲁工业大学艺术研究院特聘客座研究员

图4

图5

正反刀的诀窍用十六个字来概括:正刀浅直,反刀斜深,正刀斜深,反刀浅直。言简意赅的十六个字诀窍,却需要师傅们十几二十几年的反复练习运用,方能熟能生巧,学以致用,运用自如。刀的流畅度、倾斜程度、力度、速度、手腕的灵活度都是刀工见长的关键因素。刀工的流畅程度决定整件作品的精、气、神,刀工利落,刀法流畅,作品精致,否则,就是对坯体的破坏。刀的倾斜程度决定切面的面积,正反刀运用居多,这会根据图案的需要进行处理,与透视有关。力度,体现刀的利落衔接,一般体现在正刀与反刀衔接处,用力过度坯体刀刻痕迹太重,力度不够,泥刻不下来,附着在坯体表面,作品毛躁。速度和灵活度与流畅度、熟练程度伴生,只有在熟练程度基础之上才能运用自如,线条流畅,灵活多变,活灵活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刀工不是一天就能练出来的,耐住性子,十几二十几年后,自会水到渠成。

刀工的运用与图案的选择相辅相成,所追求的是造型、纹饰、刀法的和谐统一。在中国,图案的选择以吉祥图案为主,穿越历史长河,成为代代相传的护身符。尽管时代不同,人们祈盼美好愿望的心情是不变的,“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图案中,有图形组成的,有文字表现的,有图形与文字结合表现的,既注重形式美,又注重意义美。近几年,黑陶的装饰纹样,大多数以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为主,有龙纹、凤纹、缠枝纹等多见,都是带有美好寓意的纹饰,也是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美的体现。

传统图案中,有表现幸福者,天官赐福,以人物装饰居多;有表现长寿者,松鹤延年;有表现喜庆者,喜上眉梢;有表现丰足者,五谷丰登;有表现美好者,四季花开;表现平安者,竹报平安;表现多子者,百子图等等。因其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及美好寓意,群众基础雄厚,形式多样,流传久远,而成为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图案的运用过程中,会出现点、线、面的相互组织穿插结合,这就对刀工技法的运用提出要求,长短线之间的灵活切换,点与线之间的穿插关系,线与面之间的对比关系,点与面之间的融合关系,都需要刀工来灵活处理。线体现刀工的流畅程度,面体现刀工的契合程度,点、线、面之间的处理关系,不仅仅是陶瓷设计的三大要素,也是设计的三大要素。在黑陶的创作过程中,刀就像我们手中的画笔,能够巧妙的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

图案化的演变在器型中的运用。以我们经久耐用的缠枝纹为例(如图3),它是我国古代艺术品装饰中最常用的纹样,寓意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美好愿望。起初,缠枝纹的叶子是单叶,围绕枝干盘旋生长。后来,随着时代变迁,人们敢于突破,加上审美水平的变化及艺术化处理,人们将缠枝纹的单叶变为双叶,再后来又变为多叶,使图案更加饱满丰富,富有动感,具有韵律之美。而缠枝纹除了作为单独的纹样出现在作品中,它也常常服务于主纹样,比如牡丹缠枝纹,牡丹为主,缠枝为辅,面与线的运用交相呼应,富有动感变化,画面更加灵动活跃。这种纹样大多出现在饱满的器型中,牡丹象征富贵,且纹样饱满有张力,加上缠枝纹的衬托,装饰在饱满的器型中,其象征意义更加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它的艺术张力。

具象图案在黑陶装饰中的运用。真实的向日葵由具象变为抽象的提炼演变过程,是器型与图案之间相互磨合的过程。将现实中的向日葵经过艺术处理变为平面图案,再将图案转移到立体的器皿上,是三维——二维——三维空间的转换,这就需要考虑如何转换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作品本身。真实的向日葵与图案化的向日葵之间的对比(如图4图5),经过处理的图案化的向日葵,进行概括处理,线条更加简练、秩序化。而运用到作品中,需要有立体空间的即视感,用正反刀来表现向日葵的花瓣,正刀浅直将一侧的线刻出来,紧接着,反刀斜深45度角将面刻出,将刻过的泥挑开后,一条流畅弧线优美的花瓣就出来了(如图6)。中间葵花籽的处理,概括成点,用戳沙地或者打点器表现出来。一朵向日葵便完成了由三维——二维——三维空间的转换,点线面的穿插运用都得到呈现,将概括后的向日葵经过处理,艺术感更加强烈(如图7)。

正反刀可以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与正反刀连生的技法还有镂空,也是黑陶雕刻的一种常用技法,也是由两刀完成,将坯体刻透。正切、斜切所镂空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正切刀法直,干脆利落,斜切会出现斜面,委婉柔美,根据所雕刻的图案选择刀法。镂空除了审美需要,还有提高烧制成功率的功能,镂空后,火可以通过坯体内部均匀受热,减少因受热不均造成的开裂等问题。

纵观黑陶几千年的历史,其精湛的制作技艺确实令世人叹为观止,黑陶艺术不仅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文化活动紧密相连。作为 “有形” 与“无形”相互伴生的一种文化样态,它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包容性,决定了对其研究的重点不应仅仅局限于造型、装饰及烧造工艺等技术性层面,更应该全面把握其本质和内涵,除了器物本身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更应该关注其人文特征,在此时期所代表的生产水平、生活状态、人文气息、民俗文化等。黑陶作为古老的艺术门类,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当今社会随着对传统文化的越来越重视,黑陶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图6

图7

猜你喜欢
刀工黑陶坯体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TiB2-C复合多孔坯体的研究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勤加训练 让刀工技术越来越熟练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简论龙山黑陶
齐河黑陶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黑陶艺术作品欣赏
美哉黑陶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
烹饪刀工技能训练方法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