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驴种质资源登记管理研究

2018-08-20 06:05:38韩国才
中国畜牧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种质品种资源

徐 杨 ,邓 亮 ,韩国才

(1.全国畜牧总站,北京 100125;2.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沈阳 110866;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畜禽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马、驴种质资源在畜禽种质资源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具有竞技、娱乐、康养、文化等新时期丰富的社会功能,但马、驴种质资源正面临濒危品种比例高、品质退化等严峻问题[1]。我国已对地方猪等种质资源试行登记管理制度[2],这对加强地方猪品质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国大部分马驴种质资源尚未开展有效地登记工作。因此,本文从我国马驴种质资源与保护现状入手,对马驴种质资源登记的概念、种类、意义、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加强中国马驴种质资源登记管理的措施建议,以期为加快现代马、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中国马驴种质资源与保护现状

1.1 资源数量与发展态势 我国是世界上马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16年末,中国存栏马约550万匹、驴450万头,均居世界前列[3]。中国现有地方马种29个、地方驴种24个,其总数约占世界马驴种质资源总数的1/10[4]。中国马驴种质资源有着独特的、巨大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5],特别是地方品种,如蒙古马的耐力、持久力,藏马、藏驴的耐低氧性,德保矮马、西南矮驴的遗传稳定性(未经人工选育),伊犁马的竞技性、适应性、兼用性,德州驴的肉用、皮用性能等,都是世界马驴种质资源中珍贵的特点。

由于近三十多年来马驴传统役用功能减弱,管理薄弱,以致种质资源流失、质量下降。我国马驴地方品种中70%以上已经处于数量大幅下降或濒危状态;大多数性状严重退化、种质资源均质性差,甚至不同种质资源混杂且难辨其分,种质资源标准不明,外血导入盲目性大[6]。近些年我国马驴产业较其他畜禽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高校、研究机构在学科建设、科研经费方面投入不足,面临人才队伍断层、科研进展缓慢的困难局面。我国马驴种质资源在研究和保护方面都应引起足够重视。

1.2 资源保护状况 2014年,我国将7个马种、5个驴种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包括德保矮马、蒙古马、鄂伦春马、晋江马、宁强马、岔口驿马、焉耆马、关中驴、德州驴、广灵驴、泌阳驴和新疆驴,已经建成了4个马种、4个驴种国家级保种场,3个马种、3个驴种国家级保护区(表1),抢救性保护了鄂伦春马、晋江马、宁强马等濒临灭绝的地方马种。

2 马驴种质资源登记的概念与种类

2.1 概念 种质资源登记是指将本品种中符合品种标准和登记条件的个体予以登记(注册),并把它们汇集成良种登记册,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公众发行。不发行良种登记册的一般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种质资源登记。马驴种质资源登记是马驴血统来源证明,也是马驴育种、交易和管理的依据[7]。

表1 马驴种质资源国家级保种场和保护区

登记制度的推行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很长历史,一直延续至今。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给马匹登记造簿,称为“马籍”。唐宋以来,凡国家养马场的马匹均有马籍,详细记载年龄、毛色、性别、受胎与否、场名和马主等,更辅以烙印,每年把全部马数报送当时的中央马政机关。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营种马场实行了多年的登记制度,但未出版良种登记册[8]。除引进的纯血马外,目前我国其他品种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登记制度。

2.2 种类 种质资源登记可分为幼驹登记、命名登记、种用登记、繁殖登记和性能登记。

幼驹登记是血统登记的根本依据,主要登记种公(母)畜名、产驹的确切时间、幼驹的毛色、性别、系谱,以及育种者即产驹时畜主的姓名、出生地等,还要进行外貌描述。命名登记是为了管理方便而进行的规范命名的登记,应由农业农村部制定统一的登记规则。种用登记是对合格的种马驴进行繁殖资格的登记,在马驴产业发达的国家,没有种用登记不允许参加本品种繁殖,其后代不被品种协会或行业协会所认可。繁殖登记主要记录种公马驴或种母马驴历年繁殖成绩,包括母马驴繁殖报告、配种证书、繁殖统计等。性能登记主要是记录生长发育、速力与耐力等竞技性状、肉乳皮等产品性状。

3 马驴种质资源登记的意义

3.1 实现质量保护的必要技术支撑 开展切实有效的登记工作,保证血统清楚,遗传稳定,才能从根本上达到种质资源的保护目标。登记是种质资源管理的必要手段,如选种选配、家系组建、近交应用、标准制定等,都需要以及时、准确、全面的登记数据作为参考和支撑。

3.2 与世界种质资源交流的依据 中国马驴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必然要走向世界,只有国际认可的登记才是“语言”交流和品种证明的依据。中国是马驴种质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开发利用前景光明的产业和资源。加强登记工作,是更好与世界接轨的必要措施。

3.3 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世界马产业发达的国家都将登记作为马匹身份的唯一证明,配种、拍卖、参赛等也都以登记为依据。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要做好马驴品种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就要建立以繁殖育种疾病管理为主的适合现代马驴种质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对涉及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的各项数据进行测定、录入、处理,来实现全国畜禽种质资源调查中马驴部分的各类信息检索,实现日常管理工作及有关文件、图片资料管理等方面内容的掌控。从长远来看,种质资源保护必须坚持以开发促保护的方针。同时,开发利用也是以登记为依据和前提,是目前被证明唯一有效的管理手段,也是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中国马驴种质资源登记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登记不全不统一 大部分马驴种质资源没有有效地开展登记工作。一是中国马驴种质资源登记制度及体系仍然落后,现在进行登记的资源品种很少,有的仅限于少数种公马;二是登记的内容少且不准确;三是没有科学的登记鉴定技术规程。没有登记、登记不规范或登记管理不善,就很难判定所保物种的纯正度。

4.2 标准不明不准,性能登记空缺 多数地方品种只是数量的统计,而没有质量的反映。没有登记鉴定质量标准,就很难反映群体的质量,也不能对本品种与国际上同类型品种进行对比,这为本品种选育带来很大困难。

4.3 管理薄弱或失控 登记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特别是技术管理缺少了依据和手段。而有些已进行了简单登记的保种单位,资料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保存利用。加之登记不规范、不连续、保存不完整,登记资源利用不好,难以做到及时自查自纠、高效管理,不但增加了工作负担,还存在很大的资源保护风险。

4.4 资源动态掌握不及时、不准确 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级保种场、保护区的资源动态,如群体规模、公母比例、幼驹出生与发育、疾病、种群更新等,这都不利于及时、有效地实现产业决策和精准调控。

5 加强中国马驴种质资源登记管理的措施建议

5.1 建立健全登记组织 马驴种质资源登记应由农业农村部领导、组织、实施,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负责技术指导,各级基层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开展具体工作,或授权公益性品种协会和相应单位完成。也可按照国际惯例,设立登记员、登记官、登记会及全国马驴种质资源登记中心,分级负责执行。

5.2 制定完善登记规则 登记工作务必求全、求实。原则上,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及引入品种都要纳入登记范围,采取分级、渐进和分步进行的方式。按照种公马驴、核心群母马驴、商品马驴顺序开展。制定每个品种以不违背登记核心内容和国际惯例为原则的登记规则。引进品种要严格按照国际登记规则执行并应得到国际权威登记组织的认可,建立一套完整的登记基础数据系统,做到合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国际化。

5.3 实施信息化集中登记管理 开发数字化管理平台,制定登记方案、实施细则、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规范,统一实施全国马驴种质资源登记数据库平台管理,明确登记内容,建立登记部门、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的三重审核制度,形成信息发布制度。实现在身份鉴定、血统证明、育种繁殖、参赛资格、疫病防控和拍卖销售等方面的数据分析与应用,实现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目标。

5.4 制定登记计划 数据平台建设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建立并使用了地方猪品种、家禽品种登记系统,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推动马驴产业发展,有必要在较短时期内,按照已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品种、已建立国家级保种场和保护区品种、濒危或濒临灭绝品种、已计划或已实施专门化品系培育品种、国外进口主要品种的顺序,对优秀种用个体开展标准化登记,注重结合产业特点,不断细化、完善、充实登记要求,逐步实现马驴品种登记的全覆盖。

5.5 加强登记宣传引导 在做好登记工作的同时,要增强宣传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登记知识。通过新闻媒体、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行业从业者和社会公众对品种登记的认知度,提高登记信息在繁育、参赛、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使用要求和效率,加强产业特色发展与大数据信息构建的联系,将被动登记转变为主动要求,更好地促进马驴产业进步。

猜你喜欢
种质品种资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00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品种选育彩版
中国蔬菜(2019年5期)2019-06-04 10:59:06
资源回收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种什么品种好?
长江蔬菜(2017年5期)2017-05-10 09:26:56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
红锥种质早期生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