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上海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2018-08-20 08:01:42聂钦宗等
上海农村经济 2018年8期
关键词:村庄垃圾美丽

■ 聂钦宗等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为了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进展成效,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调研了闵行区、宝山区、松江区、金山区和崇明区有关情况。

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软硬件条件

(一)改善村庄环境卫生质量,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在硬件建设方面,为改善村庄环境卫生质量,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闵行区根据不同村庄布点规划和基本农田分布,分“生态型、宜居型、整洁型”三种类型进行建设。据调研,在12个“生态型”村的建设中,对保留保护村和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生态优势明显的村庄,根据村庄规划,兼顾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进行建设;在28个“宜居型”村的建设中,对集建区外中期保留的村庄,一方面针对急难愁问题和基本农田环境进行整治,同时考虑农村的公共配套需求,以“村庄整洁美化、设施基本配套”为主要目标进行建设;在42个“整洁型”村的建设中,对集建区内短期保留的村庄以“村庄干净卫生、村内宜绿则绿、水环境改善”为主要目标进行建设。通过三种因地制宜的建设方案,实现农村地区“路平”“房洁”“水清”“树盛”“宅前屋后干净”的目标,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二)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美化乡村环境

松江区是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为切实推进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全区7个涉农镇77个村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拓展了农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一是科学谋划,巩固垃圾分类模式。制定详细方案,明确了在农村地区开展湿垃圾就地处置技术提升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明确补贴,从政策上保障垃圾分类示范村的提升。二是完善设施,夯实垃圾分类基础。更新完善农户分类桶,由各镇村委会为单位为每户农户配发60升干湿一组分类桶;完善分类收运设施,完成240升四分类垃圾桶配置;改建标准化垃圾房,全面完成115座农村垃圾箱房的标准化改建任务。三是科技创新,提升资源化利用能力。提升积肥池的科学化处置能力,用纳豆菌(SB菌)投入积肥池内,用环保酵素(湿垃圾制作)进行浇灌,用阳光堆肥法等,有效缩短了发酵周期;丰富湿垃圾处置手段,在试点村配置2吨级的湿垃圾生化处理机和粉碎机,使难以消纳的藤蔓垃圾实现资源利用;引入第三方服务,形成“村级交投站-镇级中转站-区级资源物流中心”的资源回收网络。四是发挥五员作用,促进垃圾源头治理。绿色账户在农村地区全面推广,将原来的保洁员升级为垃圾分类四位一体的战斗员,即监督员、宣传员、分拣员和收集员,解决垃圾分类最后“一百米”。

(三)提高村民自我管理水准,加强外来人员管理能力

在软件建设方面,闵行区一方面针对村民自我管理,建立村庄环境保护为重点的村规民约,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目标;另一方面针对外来人员管理,以民房出租管理为抓手,调减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据调研,目前部分村已在原有村规民约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探索以村规民约为抓手的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和以规范民房出租为抓手的人口调控机制。其中,吴泾镇共和村作为村民自治共治长效管理试点,已完成《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同时,规范民房出租管理工作已启动,制定了《关于规范美丽乡村农村民房出租管理的指导意见》,部分街镇已完成方案编制,其余街镇已启动对辖区内农村房屋出租基本情况的调查排摸。

(四)整合资源优势,拓展农业旅游影响力

宝山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一是秉持整合旅游资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发宝山休闲农业旅游观光线路,以顾村公园樱花节、罗店龙船文化节、杨行蔬果采摘节等活动为契机串连相关农业旅游景点,拓展农业旅游影响力。2017年,成功举办“闻道园风车百花节”“宝山湖长江蟹品鲜节”以及“乡约宝山·共享精彩——2017上海·罗泾美丽乡村徒步赛”等活动。二是组织全区农业旅游景点单位加入上海农业旅游经济协会,参与农业旅游经济协会的各项活动,充分利用协会平台,为景点赚人气、造声势。2017年参加了长三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博览会、农家菜大擂台等一系列农旅活动。三是打造融现代农业、生态景观、乡土风情、科普教育和农业体验于一体的旅游产业综合体系,推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2017年罗泾镇新陆村建设628亩设施菜田,逐步形成千亩粮田、千亩菜田、千亩水产、千亩林地。罗店镇张士村、联合村、天平村等村建成了千亩设施菜田、千亩特色小水果生产基地、300亩食用菌生产基地、300亩休闲垂钓基地。月浦镇月狮村、聚源桥村、沈家桥等村建成600亩设施菜田和近千亩水果花卉苗木生产基地。2017年“幸福宝山路,文明修身行”主题健康走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3000多名民间健身达人沿着千亩涵养林、千亩鱼塘、千亩粮田、宝山湖环湖,以及百亩果园、百亩菜园等乡间美景体验美丽乡村风情。

二、存在的瓶颈和问题

(一)工作整合尚需进一步加强

美丽乡村建设涉及部门较多,各部门的工作进度和侧重点均有不同,工作整合需进一步加强。在工作统筹协调方面,目前“条与条”“条与块”之间工作统筹协调不够,部分工作存在“各管各”的情况,工作形成合力不够。在项目和资金的整合方面,部分项目之间关联度较高,但建设时未能统一规划,协调推进,资源利用不足,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在政策聚焦方面,目前市级补贴资金,按照2万元1户平均开展,资金使用呈碎片化,聚焦重点不足。

(二)规划与建设标准有待提升

一是规划与建设需进一步协调。以金山区为例,村庄布点和保护村规划于2016年落地,而村庄改造工作从2007年开始已经持续至今。很多村庄都在相关规划欠缺的情况下,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造成部分项目不合规、部分项目需改建等现象。二是土地问题成为瓶颈。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为满足村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和农村产业发展需要,不可避免地需建设一些公益性设施和服务性设施,如公共厕所、健身场地、公共停车场等。但根据目前的政策,这些设施用地很难获批。三是前期部分项目建设标准不高,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如部分早期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装置,工艺落后,年久失修,已经无法使用。又如早期农村道路建设,仅考虑了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道路较窄,承重能力较差,亟需提高建造标准。

(三)美丽乡村建设与管理后劲不足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和管理资金压力较大。目前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改造按照2万元每户的标准开展,难以完全满足高标准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需要。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已经建成的设施使用、维护、保养费用也日益增加,各镇、村资金压力较大。二是农村产业尚待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尚待进一步增加。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除少数村庄外,大部分村庄的农村产业发展尚显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美丽乡村建设后劲不足。三是村民的有效参与不够。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中,听取村民意见不够,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后期维护的热情也受到一定影响。

(四)垃圾分类收效与投入不匹配

以崇明区为例,从2011年起,开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每年都列入政府实事项目,从2017年起全面实施,大力推进。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通过推行绿色账户激励机制,提高了部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但总体实效并不明显,居民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垃圾分类收运处设施建设不够系统,居民的文明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意见建议

(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激发美丽乡村建设内生动力

一是进一步明确分工,夯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升级清单”,厘清区、镇、村的分工,明晰责任边界,加强监督考核。加强左右联系,上下联动,将项目、资金整合起来;重心下沉、权力下放,充分发挥基层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聚焦美丽乡村建设。深入研究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政策和遇到的实际问题,制定统一标准,在引导村民改善居住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整合资金聚焦重点项目等方面予以进一步支持。三是加强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快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指导美丽乡村建设方向。各镇因地制宜,加快制定各村规划,既要提高标准,有一定的前瞻性,也要尽量与已经建成的项目结合,避免浪费。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经济基础

一是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美丽乡村建设富在产业,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供给、提质增效,着力培育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一批农业品牌,努力发展农业旅游,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深入研究并出台政策,指导和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并规范其参与范围和方式。三是完善美丽乡村的投入机制。明确区、镇两级各自出资范围和标准,为美丽乡村相关项目建设、运行、维护提供资金保障。在资金投入方面突出重点,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亮点村庄,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出台优惠政策,与发展农村旅游等相结合,使社会资本有利可图。

(三)聚焦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内涵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挖掘各地区传统历史文化,将其作为凝聚人心,增加村民向心力的关键抓手,切实提升村民的自豪感,真正做到“根在文化”。将历史文化与农业旅游相结合,将历史文化作为发展农村产业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注重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加强民主决策,使村民更多更主动地参加到村内各项事务中来,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来,自觉改善宅前屋后环境,进一步丰富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村庄垃圾美丽
垃圾去哪了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08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46
倒垃圾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倒垃圾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