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秋鸿
6月的汽车市场因为政策、因为环境,带来了太多的惊喜或者惊吓。在这其中,还有一个因素,它看起来没有关税、贸易战的影响那么明显,但是一定程度上它代表着未来,这就是消费电子展。
刚刚结束不久的亚洲消费电子展本该是芯片、手机、家电等产品展示的舞台,随着汽车的加入,人们在汽车类消费品的身上倾注了更多的热情和想像力。汽车占据了两个主要展厅,走在展厅之中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逛一次车展。不同的是,各家企业展示的不仅是车,更是对未来的预判。不再局限于令人脑洞大开的自动驾驶,以及量产落地逐渐增多。这意味着汽车公司不单纯是汽车制造商,它还应是一家科技公司,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还得是一家新能源企业。
自动驾驶照进现实
很多人的印象中,自动驾驶距离我们还很远,但是本届亚洲消费电子展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专门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展馆外的空地上辟出一块智能驾驶的演示场地。虽然不能与真正的驾驶场景相比,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说明自动驾驶正在脱离PPT,逐步实现商业化,并走入人们的生活。
在中国本土,自动驾驶的竞争仍旧十分激烈,或许跟中国当下的互联网发展密切相关。现代集团副会长郑义宣就说:“中国凭借一大批新兴企业,以及对技术革新抱有开放态度的庞大用户基础,成为引领未来移动出行的技术创新核心发展地之一。”所以,现代一方面宣布与中国初创公司格灵深瞳合作,在超高清影像识别技术的专业领域帮助现代汽车实现自动驾驶愿景;另一方面决定加入百度的“阿波罗计划”,以期提高在中国市场中关于未来技术的竞争力。
通用展示了可对标特斯拉Autopilot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Super Cruise及其首个量产装车车型CT6,以显示在自动驾驶商用化进程中的优势地位。本田和起亚展台上的重点不是车型,而是具有未来科技感的驾驶舱,用来展示他们想像中的未来驾驶空间及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广汽集团也派出了广汽研究院,展示的是一辆与丰田e-Palette相似的无人驾驶空间,在高度无人驾驶的前提下,人们既可以自由出行,又能够在出行过程中做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的各种事情……当然,还有百度、四维图新等也都有自己的展台,虽说不是整车企业,但也是自动驾驶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天马行空一向是消费电子展最大特点,从2015年就开始占据主要位置的自动驾驶开始发生变化,炫酷的概念车和PPT减少了,量产落地的消息与自动驾驶的应用逐渐增多。有这种发展,一方面是得益于硬件一一激光雷达、计算芯片的量产,另一方面是得益于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积累的实测数据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料,增强了自动驾驶的可靠性。
几年前,当提到自动驾驶时,大家的反应多数是不靠谱和不敢用,但在这次亚洲消费电子展上,记者发现,虽然仍有疑虑,但是显然大家对自动驾驶的信心和期望开始提高,在随机调查中发现,愿意尝试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在询问产品及规划时,厂商也愈发有底气,不再是一味的不方便透露。或许,自动驾驶商用化的道路比想像的更快。
谁还不是一家创新公司?
它们是汽车行业的新鲜血液,虽然成立时间不长,却以独特的方式或多或少改变着这个行业。不同于传统车企是在车辆本身的基础上寻求一步步改变,新造车企业,它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就是重新定义汽车终端。在本届亚洲消费电子展上,拜腾、零跑、奇点等新造车企业也与传统车企一道展示了它们对未来的目标及规划。
拜腾在亚洲消费电子展开幕的前夜举行_/第一个拜腾之夜,以一段孩子們坐在拜腾M-Byte概念车驾驶室内,用拜腾的触控大屏玩起了《星球大战》cosplay为开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拜腾最具记忆点的中控屏幕。同时,推出第二款概念车K-Byte以及2021年以前进入自动驾驶L4级路试阶段的规划。看起来,造车之路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虽说都是新造车企业,但零跑没有搭建炫酷的舞台,而是在室外的自动驾驶演示场地上,用零跑首款车型S01演示了“车辆召唤”、“人脸识别”、“自动跟随”、“自动泊车”等自动驾驶功能。同时宣布自主研发的AI自动驾驶芯片“凌芯01”已进入集成验证阶段,明年第二季度将进行实车测试。零跑的自信大多源于这个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芯片。数据显示,该芯片最大的特点是拥有AI深度学习技能,算力达到业内领先水平,达到目前主流芯片算力的5倍,更精准,更清晰,更符合自动驾驶需求。虽然零跑并没有在造车的路上抢到先机,但是正在努力追赶。
拜腾总裁兼联合创始人戴雷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智能化。在亚洲消费电子展的舞台上,我们看到虽然有的走炫酷路线,有的走实操道路,看似展示方式不同,但实际上都与传统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殊途同归。
其实,每一家新造车企业按照计划表都不难走到量产环节,但是“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首先,新造车企业大多想在自动驾驶领域打造差异化,这一点也是传统车企想要做到的。往好的方面想,你与传统车企站在同一起跑线,往不好的方面想,能够跑得赢传统企业吗?其次,只要资金充足,从创立到实现量产,这个过程中,竞争对手只有你自己。但量产之后,情况完全不一样。需要跟同是新造车企业的进行竞争,还要与传统车企进行竞争,未知可能会更大。最后,与传统车企相比,新造车企业没有规模上的优势,还想要加装更加耗钱的智能驾驶功能,高成本自然会带来高价格,目标用户群体也就有所缩小。成本问题是绕不开的门槛。
今年6月是个神奇的时间段,因为你永远无法预测下一刻市场会有什么动向,但是这也带来了更多可能,汽车领域带给我们的也将会有更多可能。这些可能要求车企不能仅仅作为一个汽车的生产工厂更是服务型企业,也是创新的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