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这是初夏的花都,东风日产刚刚庆祝了15岁的生日礼。这里有青石板镂刻的诗和远方,也有天马行空的不羁创意,更有独特的凝聚力,吸引着无数人追逐梦想。
在这里,一群热血沸腾的南下创业者的足迹仍清晰如昨。在那段金戈铁马的军戎岁月中,他们怀揣梦想,步步为营,在南方“自由”的天空里,树起猎猎旌旗。
“东风日产的发展史,是一部创业史,更是每一个东风日产人播洒了青春与汗水的奋斗史。”东风日产副总经理陈昊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这个过程。作为老东风人陈昊亲历了这一切。他先后在东风日产生产管理、企业管理、市场销售等领域任职,并在最贴近销售一线的东风南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任职4年。在这块营销试验田中,他洞察市场并深谙经销商管理之道,这影响了他后来的营销战术——更加务实和贴地气。
2014年3月起,陈昊全面负责公司的市场销售业务,带领团队构建全新营销生态体系,推动东风日产实现终端销量连续三年超越百万辆的历史性跨越。四年后,他升任这艘年销百万级“航空母舰”的中方掌舵人。
从关注营销到全价值链生态体系打造,陈昊有着更宽广视野。在他看来,汽车产业的竞争实际上是哑铃两端的竞争——前端是产品制造能力,后端是用户服务能力东风日产形成的全产业生态体系,涵盖从从商企、制造、研发等到销售、服务全流程,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这些板块负责人站在PPT前的简单展示中,你会触摸到这个企业某些真正的实力。70后“海归”张治自称中文不好,讲述却生动;徐建明话语朴实,一头花白的头发是漫长岁月染就,更是专业的代名词;阳玉龙严谨豁达,与时倶进;张继辉率直而幽默;郑乐华发言中关爱满满……他们是东风日产人的代表,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与无比冷静的自省意识,善于学习,持之以恒,积极进取;热衷创新而又愿意脚踏实地。他们以自身行动与无比坚定的信念诠释了东风日产事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对梦想的坚持和不忘初心的纯粹。
一群人,一个体系
张治的幽默信手拈来。“商企是筑梦的,不是做梦,做梦是晚上有人敲门,我以为是高圆圆,那是做梦;筑梦,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为他们打造拥有一台完美车的梦想。”
这个温文尔雅的70后,是东风日产未来产品走向的“总设计师”。他早年求学于北美,职业生涯的前十年在通用(中国)度过,后就职于香港日产、日本日产总社。2017年4月来到东风日产,担任商品规划总部总部长。海内外十余载磨砺,成就了张治洞悉未来的国际化视野。到东风日产后,他把经验带到了商品规划总部。
在企业全价值链里,商品规划总部属于最前端。产品什么时候上市?产品在5—10年后的造型、配置、性能指标、价格会不会落伍?客户需求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商品规划总部规划蓝图,并逐步实现。
在张治看来,15年对于车企来说只不过是2—3代车的迭代,东风日产还是非常年轻的企业。自称为“新人的张治,带领着平均年龄尚不到30岁的年轻团队,研究年轻人需求,将智能互联的基因赋予产品研发诉求之中。“劲客的发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所有的车,全都会进入互联生态系统。”他说。
回忆起15年前公司初创时的情景,徐建明充满感慨:“2003年8月31日东风日产技术中心成立,东风日产成为为数不多的具备全价值链的合资公司。那个时候,我们从风神产品处转来30多名工程师、从东风技术中心调过来9名工程师,以及从日产派过来19名工程师,团队将近70个人。”而今,技術中心已拥有将近1300人的技术团队,并具备了与日产总部联合开发车型、自主研发专利并反哺日产总部的实力。
一头花白头发的徐建明,是东风日产技术中心的元老级人物,也是国内著名的汽车专家。作为东风日产技术中心的创建者之一,他亲历了东风日产成长的每一步。在他和团队努力下,东风日产从复制型国产化到自主开发,从应用技术到自主创新,东风日产技术中心已经逐渐成为日产全球研发的重要力量。在研发反哺领域,东风日产实现了研发实力的提升并且具有反哺日产全球、进行以中国消费者需求为主导的自主开发的能力。
在日产汽车公司,中国市场的销量约为日产全球销量的1/4,东风日产已成为日产全球工厂本土化的典范,日产越来越多的全球首发车型和先进技术,也选择了在中国率先投放。这固然有市场因素,东风日产强大的研发、制造体系也功不可没。
与徐建明一样,东风日产制造总部总部长阳玉龙见证并推动了企业成长。在制造领域,东风日产广州、襄阳、郑州、大连的四大整车生产基地连续多年荣获雷诺-日产全球标杆工厂大奖,发动机工厂更是连续四年夺冠,开创了雷诺-日产联盟发动机工厂先河。
东风日产怎样把聪明人变成了弱智、低能人?阳玉龙娓娓道来。在东风日产生产线上,可以看到视觉技术、激光检测技术、云计算、大数据、自动修正等技术的应用,很多人惊呼”看不懂”,阳玉龙则神秘一笑:“对不起,这是我们的技术秘密,我也不能说。”
与价值链前端环节甚少为人所知不同,处于后端的市场、营销服务直接面对客户。构建好冲满竞争力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市场将会在未来的某个时段给予慷慨的奖赏。
“好的产品是一切营销的基础。作为百万体量级的汽车生产企业,东风日产旨在用领先的技术,带来更贴合中国消费者需求、更高品质、更高智能的产品,通过合理布局,实现细分市场和客户群体的全覆盖,为东风日产营销体系夯基筑源。”东风日产市场销售总部副总部长张继辉表示。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的张继辉,先后在东风体系内企业工作,曾担任东风日产服务开发部副部长、售后服务部副部长、销售部部长,在销售管理、售后服务提升、一级区域营销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
2018年4月,他履新东风日产市场销售总部副总部长,与新任东风日产市场销售总部总部长辛宇将分别作为中、外方的高管代表,为东风日产冲击合资品牌T0P3缔造更加强大的营销体系。
汽车行业处于变化的风口,东风日产如何应对市场趋势,进行自我的革新与创变?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年轻化向智能品牌进化,打造稳定、致远的营销体系。张继辉给出了答案。
从消费者来,到消费中去。向下,深入一线,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不断调整营销战略。往上,基于对市场、消费者的了解和反馈,再来参与到整个商品企划中。这是一个优美的体系闭环。
一个梦想,一种信念
体系竞争力是全价值链竞争力。相比竞争对手,东风日产各个环节上做到同行业当中标杆。这与东风日产关注全价值链人才的运营与管理息息相关。
“汽车行业具有非常宽的人才广度,只有培养商企、研发、制造、销售、经营管理全价值链人才,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东风日产经营管理总部副总部长郑乐华表示,东风日产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建设卓越团队,打造四支队伍:一支能驾驭市场、充满激情的经营者队伍;一支善于管理、勇于执行的职业管理者队伍;一支大胆创新、精工细节的技术专家队伍;一支爱岗敬业、技能娴熟的技能员队伍。
15年来,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东风日产都能坚决转型,始终勇立潮头。陈昊认为,这首先因为东风日产在管理上秉承“文化先行”的理念,以“融合”和“创变”为核心特质的企业文化,已经深深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血液中,成为企业持续经营的动力。
同时,坚持“高效”、“幸福”的人力资源双核战略,不断完善的人力资源运营机制,支撑了企业的高速发展。“聚才”、“赋能”、“增值”的人才理念,同样是东风日产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它使东风日产这个媒体称之为“最不像合资企业”的合资企业,吸收了股东双方最优秀的团队和人才,并能始终保持活力、充满激清。
“东风日产是制造型企业,同时也是服务型企业。”这是陈昊赋予东风日产的定位。如此,新时代下东风日產面对的课题也与此相关。第一,稳固现有基盘,将15年来积累的全体系产业链一一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强基聚力”,保持优势;第二,积极发展以科技为驱动的全汽车产业链的升级与创新。
作为战略支撑,东风日产进行组织架构改革、成立新业务板块适应新发展需求,如组织人事层面,高管岗位聘任制工作也已经开始实施。陈昊透露,组织架构上的调整也已经开始,移动互联部、智联开发部、新能源开发部将陆续成立。同时,东风日产对一线进行区域化改革,决策链条,实现快速反应。“调整的核心原则是把资源充分下放到前线,让听得见炮火声的人直接决策。”
在陈昊看来,东风日产急需强化和改变的,仍然是体系无缝连接。无论商品企划、研发、生产制造,还是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配合运行的效率要更高,反应要更快。“如同齿轮一样,要更加咬合,才能带来更大的势能,应对更快的市场变化。”
15岁,恰同学少年。与年轻的东风日产一样,东风日产人意气风发,让理想在天空高高飘扬,他们以无限活力,在实现了自身成长的同时,也向外界展现一段波澜壮阔的成长故事。
在15周年之际,东风日产勇敢地跟青春说再见,拿着全新的指南针踏上了新的追梦之旅,像15年前出发时一样勇敢,一样坚毅,一样志存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