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继华
摘 要: 文献检索发现,英语阅读测试的科学性包含情景、篇章、文体和语言的真实性,文本信息与答案的因果关系,题干和选择项的科学性,考点与信息层次、范畴和类型的对应关系。本文主要对以上几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科学性 真实性 因果关系 对应关系
1.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语言四技能之一,是获取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而且是任何想提高语言能力的学习者着力培养的技能。要检测阅读能力,就要有阅读测试,几乎所有英语语言测试都包含阅读测试,而且阅读测试还占有很大的份额。怎样测试阅读能力就成为语言测试的重点,几乎所有语言测试著作都较详细地论述了英语阅读测试。阅读完手头已有的语言测试著作之后,笔者发现可以从三个方面概述他们的观点,有些强调其科学性,有些强调其人文性,有些则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由于重点所致,本文只综述英语阅读测试的科学性。
2.科学及科学性
科学在于求真,科学精神就是求真务实的精神。“科学主义推崇科学、知识的理性、逻辑、客观性标准,排斥主体、意志、价值等,从其积极意义来讲,包含一种‘唯科学至上的倾向”。(李德顺,1987:412)Watkins(1978:23-43)认为科学应该具有“(A)确定性的知识;(B1)深刻性的知识,能解释众多现象,揭示事物的底蕴,揭示自然界深奥的秘密;(B2)高度预见力的知识;(B3)精确性的知识;(B4)严格合乎逻辑的演绎系统结构的知识”。殷正坤、邱仁宗(1996:24-28,87)认为科学的特征包括系统性、精确性、可错性或可变性、对功利价值的中立性和批判性;科学具有描述、预见和说明的功能。简单地讲,科学性包含正确(可靠)、准确、精确、客观、简洁(经济)、一致、完整等特征。
3.英语阅读测试的科学性
阅读测试的科学性就是所传递的信息是真实的,阅读文本和任务的语言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可靠性强,因此,笔者认为下面论点可归入科学性。
(1)情景,篇章,文体,语言的真实性。语言测试的真实性指语言测试任务特征与目标语使用任务特征之间的一致性程度(Bachman & Palmer 1996:23)。
阅读测试的真实性,首先是情景的真实,其次是篇章类型的真实,再次是文体的真实,最后是语言的真实。“换言之,语言是否真实,应是对具体文体而言;文体是否真实,应是对具体篇章类型而言;篇章类型是否真实,则应是对具体情景而言”(李筱菊,1997:342)。首先根据“受试者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需要阅读的情景”(引言同上)选择文本,然后根据“他们会读些什么类型的材料”(引言同上)筛选文本,再根据“阅读方式具体决定”(精读、掠读、跳读等方式使用的材料是不同的)(引言同上)阅读测试文本,最后仔细审查文本的语言真实性。阅读测试使用的文本尽可能与实际生活有关,例如:早餐食品包装说明、交通标识、宣传彩页、小册子、旅游手册、广告、信件、表格、说明书、时间表等(Heaton 1975;武尊民,2002)。还应注意真实的语言包含着规范的和不规范的语言,对ESP阅读测试而言,“两者应在同时选用的不同阅读材料中兼顾,但对语言测试中的阅读测试而言,应该选用的是没有错误的真实语言,而不是有错误的真实语言(如果有错误,可修改)”(李筱菊,1997:345)。
(2)文本信息与答案的因果关系,即文本信息是题目答案之根本依据。阅读理解,首先是阅读,然后是理解。“多项选择阅读理解题必须紧扣有关的阅读材料(文章)”(刘龙根,孙怀庆,1997:140),然后“迫使被试从阅读材料中找信息”(高兰生,2002:385)回答问题;“那些依靠常识就能正确回答的问题,或选择项明显违反逻辑或相互矛盾的题目应予取消”(舒运祥,1999:229; Harris 1969:63),因为“学生不需要阅读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武尊民,2002:97;Hughes 1989:130)或“考生不需要理解就能找到正确答案的题目”(Hughes 1989:130)都起不了任何考查作用,实际上,这些题目就是“送分题”,形同虚设。在编制推理题目时,要确保命题人员的推理跟考生的推理是一致的,因为“命题人员推理出的正确选择在其他读者看来有时未必就是推断合理的正确答案”(刘龙根,孙怀庆,1997:139),所以题目推理的依据只能而且必须是文本信息。
(3)题干和选择项的科学性。科学的题干和选择项(包括答案和干扰项)要求“语言规范、语法正确”(刘龙根,孙怀庆,1997:141),语言“正确、地道、得体、简洁”(李筱菊,1997:397);不应照搬文本原文,包括原词、原句(刘龙根,孙怀庆,1997:141;舒运祥,1999:228),“即使是初级英语水平的考试,题干也不要照搬原文,应该有所变化”(武尊民,2002:97),相反,“正确答案的选择应涉及对文本的释义,不仅仅是选择项和文本原词的匹配”(Harris 1969:62);选择项的“长度相当,都长或都短,或是两长两短,也可以采用渐长或渐短的形式。如果选项的长度明显不同,会给考生不必要的暗示”(武尊民,2002:98)。干扰项的排除“不应该是因为其中存在语法错误或类似的语言问题”或“有悖常理”,因而干扰项“必须合乎常理”(刘龙根,孙怀庆,1997: 141),“不设置语法错误”,“必须使用短文中所给信息”(武尊民,2002:97),這样才有干扰性,看上去有道理,但又肯定不是答案。客观题的“答案必须是回答问题的唯一答案”(武尊民,2002: 98),主观题的题目应多一些限制以使答案尽可能有唯一性。
(4)考点与信息层次、范畴和类型的对应关系。这涉及阅读方式、阅读文本和阅读任务。首先讨论阅读方式。因目的和重点不同,人们在日常阅读中采用的阅读方式通常有跳读、掠读、精读等。这三种阅读方式本身就具有层次性。在阅读测试中,综合性强的阅读测试常常要求选用这三种阅读文本,单一阅读方式的测试应该选用单一层次的阅读文本。“跳读测试的目的是让受试者在材料里寻找指定的信息”,因此“无所谓难易,也无所谓层次”,“只要这些信息是真实交际情景中人们会在这样的材料中查找的,这就是真实的考点,是可以考的考点”(李筱菊,1997:354-355),但略读和精读却是不同的,“写题目定考点,自然首先应该考必要考点,然后关键考点,再然后有关考点”(李筱菊,1997:358)。笔者将李筱菊(P357-8)的阅读方式与层次理论总结为下表。
其次是阅读文本。对一套试卷的全部阅读文本而言,“必须含有多种层次多种范畴的信息”(李筱菊,1997:378),对某一具体文本而言,不必“集多层次的信息于一身”(引源同上)。也就是说,全部阅读文本应该包括上表所列的必要、关键、有关考点信息,单一文本,虽也讲究层次性,但不必也不可能包含这三种考点信息。总之,阅读文本具有多层次、多范畴、多方式和多类型等特征。最后是阅读测试任务(题目)。上表的主信息核心在具体阅读测试题目中通常表现为主题(中心思想)、作者的态度和语气、语篇意图或功能、合理的猜测、合乎逻辑的结论等综合的语篇层次的信息,需要受试者理解全文,综合判断,而辅助信息往往表现为支持观点、连接关系、重要事实或细节等局部的信息(张凯,2002:58;高兰生,2002:384;李筱菊,1997:354)。首先,要“针对‘信息提问”(高兰生,2002:384),即“考點的决定以信息为目标”(李筱菊,1997:354)。其次,要“以未知信息为考点。不要问受试者本来就知道答案的问题,也就是不读材料就能回答的问题”(李筱菊,1997:377)。再次,要以核心信息(必要考点)为主,其他信息(关键考点和有关考点)为辅。对略读来说,“一般只考主信息核心”(李筱菊,1997:358);对精读而言,整套阅读试题应该有上表所列的三种考点,只是比例不同罢了,而单一文本试题可视情况而定。还有两点值得一提。一是“特定文段的题目类型应该有所不同,避免全部是某一类型的问题”(武尊民,2002:97)。二是“每题应有一个考点中心,并在题干点出”(李筱菊,1997:400),考点的覆盖面尽可能全面,各考点都是不同的,否则,“每道题目都考大中心大主题,就等于每题都无中心了”(李筱菊,1997:400-1)。这需要命题人员“在命题时有意识地努力,否则有了多层次的材料也会写出单层次的题目来”(李筱菊,1997:378)。
4.结语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确认英语阅读测试可以而且应该具有科学性,确保正确性。要实现英语阅读测试的科学性,我们需要确保使用真实的情景、篇章、文体和正确的语言,答案得来依据文本信息,无任何错误的题干和选择项,考点依据信息的层次、范畴和类型决定多寡。
参考文献:
[1]Bachman, Lyle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Harris, David. Test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M].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69.
[3]Heaton, J. B..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M].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5.
[4]Hughes, Arthur.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5]Watkins, J.. The Popperian Approach to Scientific Knowledge. In: Radnitzky, G. et al. (eds.). Progress and Rationality in Science[M]. Dordrecht: Dordrecht Reidel Pub., 1978:23-43.
[6]高兰生.英语测试与试题命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7]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8]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9]刘龙根,孙怀庆.外语测试学导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
[10]舒运祥.外语测试的理论与方法[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11]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2]殷正坤,邱仁宗.科学哲学引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13]张凯.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