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模式启发下的高三团体心理活动案例分析和总结

2018-08-18 06:56古敏
文教资料 2018年11期

古敏

摘 要: 随着高考临近,高三学生的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一些学生在一次次挫折中深深地感受到无力感。但相关研究案例比较少,教师们没有很好的理论指导,觉得束手无策。萨提亚认为改变总是可能发生的,并且需要内在变化,此时,团体心理活动搭高塔是不错的方法。

关键词: 萨提亚模式 团体心理活动 搭高塔

一、现状和问题

高三是学生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学生深谙其重要性,有目标和要求,但是面对一次次模考,一些人一次次体验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即使老师一次次给学生输入“考试不过是一次查漏补缺”的观点,但一些学生对此类安慰和励志故事等“心灵鸡汤”已经有免疫能力,只沉浸在自己的压抑中,这种情况在重点班级尤其严重。

高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在高三阶段会针对高三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学期初期组织树立目标,在学期中期针对压力大等情况组织减压活动。一些年长有经验的教师们喜欢分享“鸡汤”故事,但在学生中并未深入人心。在我第一次当高三文科班班主任的时候,也学着老班主任的经验,在班会上组织学生树立目标,并告诉他们考上“985”学校的重要性。令我意外的是:学生在树立目标等班级活动中是抗拒的,她们告诉我给她们带去了难以承受的压力。为什么彼之蜜糖,在文科班就是毒药?作为班主任我可以做什么?

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课程才刚刚起步,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郑日昌,1994)。缺乏专业的指导,尤其针对不同组合班级的指导是班主任面临的最大问题。

二、情况分析

受萨提亚冰山理论(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我们能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者应对方式就像露在水面上的冰山,而隐没在水里的巨大冰块是人们行为的内在,是经常被我们压抑或者忽视的部分。我们的行为之下有感受,对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的启发,面对问题,我首先分析情况,他们情绪背后的冰山应该是:学生因为分数不理想,产生了感受,对自己、对学业失望,并产生了这样的观点——我应该是能力不行,因为我已经尽力了,但是无力改变现状。但是他们忽视了自己的期待、渴望,并把“自我”等同于分数。我和部分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谈心,告诉他们:“你们和分数不能画等号。你们无论考多少分都是值得被爱的。”

学生在谈话后普遍感觉释然,但是没有对期待、渴望的满足,也没有体验的支撑,长远来看,他们还是经历无力感,比如学生X,学习非常努力,工作能力也很强,但是三次考试都没有考出让自己满意的分数,他开始质疑自己,并感到头疼僵硬等查不出病因的症状。我们谈过两次话但他依然看起来压力很大。比如学生Y,她同样努力,成绩却一次不如一次,她告诉我她很绝望,看不到希望,我告诉她:“即使是西天取经也有九九八十一难。”但她依然经常面露焦虑。又比如学生Z,作为学霸,他经常在课堂上面带微笑却掩饰不住内心的郁郁寡欢。

我想到了萨提亚女士的观点: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生命都是奇迹,每个人都可以不断地成长,每个人都可以发生内在的改变。她相信:(1)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和外在的事件、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过去和现在的负性经验对我们的影响。(2)改变总是可能发生的,并且需要内在的变化。(3)我们拥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帮助我们应对与成长。(4)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最有启发性的是:希望是改变最重要的成分。

如何自然地不让她们有压力地有希望?

三、理论参考

依据200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高中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适应学习环境,发展创造性思维,开发学习潜能,获得情感体验,确立自己的志向,形成自己的意志品格。从定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指根据心理教育的要求,在活动中融入心理教育的原理、方法与技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与体验为基础,促进其心理品质发展的教育过程,不仅需要师生互动,更需要教师从前台转向“后台”。

团体活动可以营造温暖、开放的氛围,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反馈,在探索自我的同时听到来自他人不同视角的信息,从而更加完整地认识自己。不仅可以放松精神、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还可以培养竞争精神,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潜能。

类似,萨提亚模式的团体辅导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普遍性和独特性,相信人们可以利用自身内部的力量探寻自己,以实现自我确定、自我成长,从而成长为更加完整的个体。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深入人心,我校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作为第一批学员,我把李建军教授介绍的团体活动“搭高塔”引入班级活动,结合萨提亚的团队辅导的方法——冥想,进行了本次尝试。

四、活动过程

1.原则主题

依据学生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学生为中心,高中年级学生的心理辅导活动以体验为主,采用搭高塔这个积极向上的主题,确保每人参与、人人动手,以减轻临考学生的考试压力,暗中明确高远的志向,发扬不气馁、不放弃、勇攀高峰的精神,开展一次团体心理班会——《搭高塔》打擂赛。

2.活动规则

(1)利用班会课45分钟时间进行。

(2)同学们先在老师的带领下冥想自己理想的高塔。

(3)学生分为6人小组(全班48人,共8组),其中5人搭塔,一人指导、观察、记录,并在下一环节介绍汇报本组的高塔。

(4)在限定时间内(15分钟)同学们利用提前发下的报纸和教室里任意可以用到的材料搭高塔。

(5)每组派观察员对高塔进行一分钟的讲解,包括塔的名称、名字的来由、创意、寓意等,并把塔名写在黑板上。

(6)老師拍照记录活动过程、成果。

五、活动总结

本次团体心理活动大家都很开心、尽兴。我观察到和其他班会活动不同,本次班会大家都全身心地投入参与活动、会心的微笑、大笑,抢着介绍高塔。还有三个学生(包括X同学和Z同学)执着于塔的高度,不断返工、补充,到时间也不肯停工,活动结束后还反复修缮,非常爱惜地造塔和投入维护,把力争上游、不气馁的信念寄托于高塔。

其次,塔名或诙谐,如:托塔,或反映同学间和谐亲密的关系,如:宋神塔(宋神是该小组学霸的绰号),或励志,如:世界第一高。体现了孩子们的才情,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渴望和向往。

最后,我给每个小组和高塔合影,孩子们一改羞涩,纷纷摆拍并向我索要照片,可见快乐的感觉一直陪伴着我们,她们也想留住欢乐。

简言之,临考考生压力大,厌恶说教和心灵鸡汤,这个活动自然、明智、励志,非常适合。

六、反思

1.萨提亚模式冰山理论的融入启发我更好地了解学生真实的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而萨提亚冥想的部分给学生高强度学习中一些和自己相处的时间,感受自己,触摸自我的渴望和需求,用自己内心的力量帮助自己。

2.整个班会课整体节奏把控地不错,时间不够是因為孩子们对高塔高度的执着和意犹未尽。根据学生的需求,允许高塔在班级停留一周以上,让被满足的感觉陪伴同学们久一些。

3.我发现这3个执着的孩子(包括X同学和Z同学)都是近期内心苦痛,主要是学业长久无法突破瓶颈、更上一层楼的,也有顶着压力毅然艺考的。Y同学激动地以同桌学霸的名字给高塔命名。高塔是他/她们的信念,是他们情绪的出口,寄托了他们成功、突破的渴求,是他们勃勃的生机、对生活热爱的生命力。

4.有趣的是,她们把直尺和教师用的木质三角板用于塔的构建,这体现了文科生对数学不屈不挠的信心。

5.这个团体活动很妙,正如李教授所说的,我们不需要告诉孩子们你们要怎么做,在他们的塔名介绍中,他们会说出他们的向往,效果出奇制胜。在个别指导作用不能持续且问题大规模产生的时候,团体心理活动的效果非常好。

6.萨提亚流派以体验为特长,希望自己能进一步学习萨提亚和团队心理辅导的知识,优化活动内容,进一步强化体验效果。

总之,我的感想是:孩子们是有创造力的,只要有空间,就有无限可能性;孩子是有梦想的,只要有平台,就有无限高塔;孩子是有活力的,只要有出口,就能伸展。

参考文献:

[1]丛扬洋.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2]李建军.儿童团体治疗[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3]沈曙虹,李建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弗吉尼亚·萨提亚.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5]吴燕霞.萨提亚治疗模式在改善大学生自尊和人际关系中的应用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6]郑日昌.中学心理咨询[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萨提亚模式对班主任工作影响的案例研究》(课题批准号:L/2015/161)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