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钰涛 陈蓉
摘要:随着人们对物联网需求的不断变化,物联网已不局限于民用领域,在军用领域也不断的扩展。本文就军事物联网的概念、体系架构、核心技术进行阐述,并从军事物联网的几个典型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分析了发展军用物联网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物联网;军事应用;无线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1.44;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8)04-0064-03
2012年,科技研究公司Gartner分析师就提出IoT(Internet of Things)会演化为IoE(万物联网,Internet of Everything),所有的物品都会在互联网发生碰撞,相互连接组成网络。 2016年,工信部发布《物联网发展规划(2016-2020)》,对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成就并对未来的发展原则、方向和目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表明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已在智能工业、农业、物流、环保、安防、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1]。
1 军事物联网
1.1 军事物联网概念
军事物联网就是将军事设施、战斗装备、武器装备、战斗人员与军用网络结合,从而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互联的智能化、信息化网络。从概念上说,网络中的每个要素(如武器装备、单兵、指挥员、后勤物资等)都是网络节点,所有要素通过物联网技术融合在军事信息网中,将军事行动转为由信息辅助决策,再由决策指挥行动。军事物联网将物联网的物联深化发展为物控,这是物联网应用在军事领域的必然方向,符合军事信息化建设实际需要[2]。
1.2 军事物联网体系架构
物联网在军事上的应用,要求充实和深化物联网的内涵。结合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以及军事应用特点[3]。军事物联网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物理层由传感器、电子标签、网关、智能终端等组成,利用智能装备收集信息、识别物体,并将信息传输至网络层。网络层通过有线和无线的网络技术传输和处理从物理层得到的信息,依托军网为基础,融合民用网络,并在云计算平台的强大支撑下,形成了一个快速、便捷、稳定、可靠的军用物联传感网络脉络。在军事物联网应用层提出了非常全面和详细的军事应用解决方案,如态势感知、医疗救助和军事物流等。依托物联网可以将所有的设施、武器装备、现场指挥员、作战部队、后勤保障部队、指挥中心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高度网络化信息化的有机整体。
1.3 军事物联网核心技术
物联网涉及感知、控制、网络通信、微电子、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等领域。下面就每层的关键技术展开进行详细描述。物联网核心技术架构图如图2所示。
1.3.1 应用层核心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结合军事物联网特点,对该技术进行概要介绍:
(1)数据存储。该模块可用来存储军用装备、战备数据和资料详情、使用情况、仓储情况、物流信息、使用损耗、战场态势数据等等。具体分类如图3所示。
(2)数据挖掘/分析。结合军事物联网应用场景的特殊性,该模块主要围绕数据安全、数据实时性、数据可靠性、数据容错性等性能参数展开。首先,通过大规模的布设传感器、无线接入点、卫星传输、RFID技术等无线手段将获得大量的数据。其次,对数据的“真伪”进行判断。
1.3.2 网络层核心技术
目前,异构网络技术的升级,可以无缝的将无线传感网于已存在的军综网、无线电、卫星网络、数据链网络、互联网等相互衔接,实现异构网络的稳定、快捷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网络的传输速率,及时、准确、网络抗干扰/抗毁性及网络的自救性。
1.3.3 感知层关键技术
通过利用RFID和智能传感器等器件,结合芯片、天线、微纳制造、导航软件等技术,构成一张强大而完整的物体感知网。不仅能实时掌握自然环境一系列变化,也可对目标进行地位、跟踪。
2 军事物联网的典型应用
2.1 战场态势感知
战场态势感知是指对战场空间内敌、我、友各方的兵力部署、武器配备和战场环境(如地形、气象水文、电磁干扰强度)等信息的实时掌控[4]。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侦查、跟踪、监视外,战场态势感知最大的特点在于信息资源的公开性。双方在平等获取环境信息的情況下,其信息获取技术水平至关重要。物联网战场态势架构如图4所示。
经由战场态势感知的除了我方态势外,还有友方态势和敌方态势,将态势传输给决策系统后,决策系统将根据两方的态势情况,生成当前的综合态势图,并预测未来的态势。战场态势感知较广泛的应用是单兵态势,通过单兵负载无线通信设备,相比传统的车载、机载和星载的方式,增加了灵活性,扩展了探测范围并降低了成本。如图5所示为单兵战场示意图,单兵携带无线通信设备潜入战场后,通过无线设备自组网络互相通信,同时将战地信息数据发送至汇聚节点,经由汇聚节点进行数据融合和数据分析后,将战场态势发送给战地指挥所,或者经由光纤/卫星将态势同步至指挥员大厅。同时,汇聚节点可以将不同战地区域的单兵上传的信息互相转发,使得各区域协同作战。[5]
2.2 军事物流
军事物流的定义:军事物资经由采购、运输、储存、包装、维护保养、配送等环节,最终抵达用户,从而实现其空间转移的全过程[6]。
和民用物流相比,军事物流有着它的特征性[7]:
(1)多样性。随着生产力发展,军用物资的种类日新月异,同时随着作战规模的扩大、作战地域的扩展及作战力量的增强,军事物流呈现种类多、数量大、运输范围广、储存条件复杂、管理人员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2)军事性。为军事服务,属于军事活动的范畴,这也是它区别于民用物流的重要特征。
(3)突发性。在日常训练情况下,部队的物资运输供给量相对稳定,但是在自然灾害、大型军事演习等情况下,局部范围内的军事物流运输便具有突发性特点。
利用物联网,首先可以保证物资在库管理阶段的信息透明,利用电子标签,可以实时地掌握库存和使用情况,机动的进行补货和维修,并对有限期限的物品进行监控管理。其次,在物资的运输管理阶段,实时地对物资的运输状态和物理环境进行监控,实现资源动态保障。還可利用定位功能,根据实时路况优化运输路线,保证物资以最短时间运输到目的地。最后,在入库管理阶段,利用电子标签和通信网络完成物资的验收、信息录入和数据传输[8]。图6所示即为军事物流的流程图,其中库存量部分只有在运输部门可掌握。[9]
3 军事物联网的挑战
一是安全问题。当所有设备都智能化、网络化,边界概念将会被进一步削弱。如何保证军事物联网在应用时的安全问题,是一个亟待突破的障碍。[10]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利用指纹、声控、视网膜、密码等物理安全手段;其次通过安全路由、密钥管理、加解密算法、端到端认证等手段,并且针对跨网架构的网络要确立安全的衔接机制[11]。
二是标准化问题。目前各种传感识别种类多样,仅RFID就有250多种,各类协议标准的统一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在2010年,“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成立,对于加快物联网的标准化、深化物联网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是数据处理技术。物联网的基础是巨大的感知传感网络,将获取的数据进行聚合,最后为决策系统提供依据。这些都需要数据融合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云计算、数据压缩技术、人工智能理论及智能信号处理技术等作为支撑。
4 结语
物联网体系是一个庞大、复杂、精细的系统,涉及嵌入式系统、网络技术、安全算法、软件开发、数控技术等多领域,将它和军事应用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海、陆、空、天多维空间的信息互联,形成“智能化战场”,从而将以“武器平台”为核心转为以“网络平台”为中心的新型信息化战争模式。
参考文献
[1]《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Z].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
[2]于辉,蒋飞,赵克俭.物联网军事应用分析[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1,(05):10-14.
[3]郭石军,罗挺,卿太平.物联网技术在一体化军事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2,31(02):4.
[4]乔正伟,羊彦,侯静.战场态势感知系统评价方法[J].指挥控制与仿真,Command Control & Simulation, 2016,(05):52-56.
[5]李志亮,孙德翔,刑国平.物联网的军事应用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2,2(05):78-81.
[6]蓝羽石,于辉,蒋飞,等.物联网军事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7]聂强,田广东,仇大勇,等.物联网技术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军事通信技术,2010,(06):23-25.
[8]潘毅,钱翔,李晶.美军后勤物联网系统建设的做法及启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02):77-79.
[9]宫晓曼.应用于军事物流中的物联网安全性研究[J].物流技术.2013,(15):284-286.
[10]宋航.物联网技术及其军事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1-2.
[11]《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Z].中国新通信,201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