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琪
本文坚持“旅游發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旅游发展”良性循环的目的,顺应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潮流,选取太行山片区有代表意义的野三坡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所在,为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提出关于区域联动、测评体系建设、脱贫意识提高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背景
旅游产业是京津冀产业合作的重要层面,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新兴的精准扶贫方式,一经提出,在全国各贫困地区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7两会中,习近平提到,“脱贫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不难看出,“绣花”功夫强调的是一种工作态度和精准效率。
在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中,燕山—太行山贫困带为其中之一,太行山因山地地势的影响,阻碍了该地域间的交流,经济、交通等互通较为困难。在河北省太行山片区,河北省“5A”级景区截至2017年共计6处,可见河北省太行山片区旅游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战略意义。
二、乡村旅游扶贫发展困境
(一)旅游扶贫居民意识不足
尽管有众多扶贫政策下达贫困地区,但落实效果不尽如人意。据调查,野三坡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意识仅存在于农家乐、卖农产品等表面层次。地处景区偏远地区的居民思想根深蒂固,认为祖祖辈辈就是富裕不起来的农民,没有脱贫的希望,也不会积极主动配合政府完成脱贫工作。扶贫扶的就是民,而民的脱贫意识不强、意愿不足的现象是导致无法开展脱贫工作的较大阻碍。
(二)脱贫引领和带动作用有限
河北省太行山区长期以来忽视了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中心代表性乡村建设,对社会性、公共性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尚未有成长为具有较强市场吸引力的全国热点旅游目的区域,整体河北省太行山旅游业发展水平并不突出,影响力不强,区域带动较弱。在发展旅游相关产业上,未能达到产业一体化、完善化及延长旅游相关产业链条。未形成对整个太行山区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与辐射带动。同时,典型的旅游精准扶贫示范点较少,对周边的带动和学习作用有限。
(三)测评扶贫体系不健全
通过乡村旅游的方式促进太行山区脱贫大规模进行时,而扶贫精准度不够,旅游扶贫简单通过旅游开发粗略带动;各种扶贫项目、乡村旅游开发等建设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旅游扶贫项目营运各阶段成果缺少有效监督和测评;各乡镇精确贫困人口不确切等问题突显。缺少专业系统化的精准扶贫效果测算体系检测各项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过程中的指标。
三、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创新对策
(一)脱贫意识提高
社区加大对扶贫政策的解读,如开展节事活动宣讲会,在活动中进行政策解读,深入浅出;加强对村民们扶贫政策和环境的理解;提供多渠道、多层次适合不同类型村落甚至家庭的扶贫措施;鼓励大学生村官任职,将脱贫致富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带进山区带给村落里的家家户户。让居民充分理解并积极响应,改变贫困村民的堕落心态,提高自主脱贫意愿和积极性,让村民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
(二)区域脱贫联动
河北省太行山片区在旅游资源、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共性的区域打破行政分割,减少体制性障碍,统筹规划。整合区域内旅游、资金、信息等资源,构建一体化的区域旅游扶贫合作体系。建立共享的旅游招商项目库、建立人才培养服务机制,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经济合作水平,打造独具风格的太行山风景区,以更大的魅力吸引市场。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形成信息畅通、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加强山区内公路交通建设,实现村村互通,往来无障碍。
(三)测评体系建设
在河北省太行山片区建立统一扶贫测评体系,再根据区域内微观情况区别各村落(乡镇)的扶贫效果评价标准,因地制宜。根据扶贫工程运营时效定期测评后及时总结经验,分析解决存在问题,提高旅游扶贫精准度和时效性。全力做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点工作,根据扶贫周期及时更新贫困人口数量、分布等状况,准确把握旅游扶贫相关信息,以制订准确脱贫方案。
(四)京津冀协同带动
站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共赢发展的视角,积极主动推进品牌联动,进一步拓宽京津冀旅游品牌战略联盟合作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使京津冀的旅游资源形成实质性的区域联动。顺应京津冀协同优势,完善京津冀太行山区域内的交通、住宿、物流等相关产业链,强化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四、结论
通过研究利用乡村秀丽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结合2016年河北省旅发大会的成功经验,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从微观到宏观,进行深入剖析,将旅游扶贫经验宏观化、系统化、精准化,争取能够在太行山地区得以推广,促进太行山地区整体的旅游扶贫创新和经济发展,提高太行山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