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的身心發展特点要求幼儿园工作要做到保教结合。然而在幼儿园中却存在保教分离、教师对幼儿干预过多、忽视保育工作等现象。为了促进幼儿园的保教合一,教师和保育员要从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两个方面入手,为幼儿提供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幼儿园;保教结合;幼儿发展
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教师要将保育和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对二者都不能忽视。本文将从保育员的视角对幼儿园保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 幼儿园保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保育工作形式单一,缺乏与教育的结合
在许多幼儿园中,保育员和教师的工作截然分开。保育员每天的工作比较繁琐,主要负责盥洗、如厕、盛饭、刷碗、打扫、喝水、起床、梳头等工作,多为体力劳动。保育员为了完成这些工作已经筋疲力尽了,无力将这些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相结合。保育环节中的教育没有得到体现,不符合幼儿园保教结合的教育理念。
(二) 教师干预过多,幼儿缺乏活动自主
幼儿活动有许多过渡环节,它是两种活动的衔接时间,起到过渡和调整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在过渡环节幼儿的心情放松、活动自由。然而在实际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当中,一些教师为了方便管理,在过渡环节进行了过多的干预。比如在晨间活动和早餐之间是幼儿排队如厕洗手的时间,这个时候不需要如厕的孩子们相互聊天,自由玩耍。但是教师为了让幼儿保持安静,就不允许幼儿交谈,并会在催促他们快一点做好就餐准备。在区角活动期间,教师同样对幼儿的活动选择进行操控,不给他们自由调整的时间和空间。
(三) 过分重视知识传授,教育环节忽视保育内容
幼儿园教育活动可以分为五大领域,然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比如算数、认字、背诵古诗等内容,出现小学化的倾向。对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保育,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如果过分强调知识的获取,就势必会影响到其他活动的开展。幼儿身体的锻炼、社会性的发展、实践性知识的获取都需要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将教育和保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保教结合视角下的幼儿园保育建议
(一) 坚持保教合一,做到理念和行动的统一
幼儿园教学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都应当作为保育和教育的任务。幼儿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保育任务和要求。教师要将幼儿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牢记于心,这样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保育的价值和作用。对保育工作的规划应当放在和教育工作的规划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保育水平。
要做到保教合一,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首先要做到统一制定目标,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应当同时考虑到保育和教育两个方面;其次要做到观念一致,无论是教师还是保育员,其工作都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第三,要做到科研合一,针对如何促进幼儿的更好的发展要从保育和教育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不断提高保教水平;最后,要做到行为一致,要保证幼儿的保教效果,教师和保育员要密切合作,在行动中体现出保教合一的理念。
(二) 坚持整体教育观,注重过渡环节的活动组织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个整体,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不能割裂开来。特别是在过渡环节,更能够体现出保教人员的教育智慧。活动的设置要做到承上启下,使幼儿能够在轻松的生活中学习知识、习得良好行为、获得情感陶冶。在过渡环节,教师要给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避免对其控制过高,尊重幼儿的身心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在集体活动之前,教师和保育员应当相互交流,双方都明确本次活动目标、需要的教玩具、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这样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专心地组织集体活动,而保育员则可以配合教师做好材料的准备、维持活动纪律等工作。如果保育员对教师的教学内容熟悉,还可以帮助完成一些个别幼儿的辅导工作。
(三) 利用生活活动,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生活活动是保育员的主要工作之一,保育员在这个环节显得非常辛苦。因为幼儿年龄较小,一些家长就希望能够得到教师和保育员的特别帮助。比如,在晨间接待时,一位家长专门叮嘱教师让自己的孩子多喝一些水。本来喝水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家长这么交代,保育员就应当对这名幼儿多加关注。后来发现,一些幼儿确实存在喝水的时候“偷工减料”的现象。有的孩子只喝一两口,剩下的水就悄悄地倒掉。为了让孩子们多喝一些水,教师和保育员一边加强对幼儿的监督,一边让孩子们相互监督。然而,这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及时在讲故事的环节为幼儿讲了一个“嗓子里的小虫子”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到喝水对身体的好处,促使其自觉地喝水。并且开展了“我们要喝什么样的水”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自觉做到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
小班孩子在刚入学的时候,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他们不能自主使用餐具,吃饭存在挑食现象,不能独立大小便。保育员要在认真照顾的基础上,对其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教师同样要经常用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做到不偏食、不厌食,以能独立照料自己的生活为荣。保育员对幼儿在生活能力的评价方面要以鼓励为主,对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不要歧视,对其逐步提高要求。
(四) 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可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保育员每天到幼儿园的第一件就是打开窗户,使活动室里充满新鲜的空气。每天都要做好水杯、毛巾的消毒工作、厕所的清洁工作等。幼儿园环境是一门隐性课程,清洁整齐的幼儿园班级环境既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在耳闻目染中养成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幼儿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户外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体育活动之一。然而因为户外活动量大,幼儿的平衡能力、对危险的预知能力较差,在进行奔跑、跳跃、攀爬的时候容易跌倒受伤。在进行户外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安全教育,活动时保育员要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幼儿,保证其身体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赵南.学前教育“保教并重”基本原则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研究,2012(7).
[2]柯智慧.浅谈幼儿园的保育工作[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2).
作者简介:陈磊,河南省驻马店市,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第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