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本质角度分析“复古游”现象

2018-08-18 05:01湛珏颖
文教资料 2018年7期
关键词:古城镇

湛珏颖

摘 要: 虽然旅游学科是近属新兴科学,但旅游活动已有较久的发展历程。近年来,旅游日益兴盛,除景点景区已成形的旅游目的地外,人们逐渐青睐于古城古镇、原始乡野、怀旧美食等“复古”主题的旅游活动,兴起一阵“复古风”。作者就现有旅游理论和学者观点,从旅游本质角度出发分析“复古游”现象,思考其出现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旅游本质 复古游 怀旧美食 古城镇

一、关于旅游的终极之问

根据相关旅游领域文献发现,关于“旅游”概念定义多样,没有完全权威的答案。正因为旅游学科涉及范围之广、旅游发展变化之快,致使旅游这一科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学者看来拥有多个角度和观点。所以,关于“旅游是什么”就成了旅游学科的“终极之问”①。

基于学者谢彦君的观点,我认为:旅游是一种体验,一种追求达到某一目的并满足身心的、去往异地停留一定时间的体验活动。旅游突出的两个特征是异地性和暂时性,具有审美和愉悦(我认为愉悦并不仅仅理解为“快乐”,而是一种满足)的本质属性及消费、休闲、社会三个基本属性。为什么会有这三种基本属性?因为旅游是通过到异地感受与客源地不同的事物,包括自然与人文景观、民族与社会文化、物质经济消费、思想与生活方式等,是旅游者的亲身体验,而这一段时期内的体验必定会引起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及目的地周围地区的行为活动,这些活动就具有消费性、休闲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比如,在目的地的餐饮、酒店住宿、如观光门票等都需要用钱,可以说人只要维持生命活动就会引起消费行为,这就是消费性的体现;休闲属性则从旅游的活动结构上看,除去吃喝拉撒睡满足生理需要的活动外,其他活动都是休闲行为,观光、游览、参与娱乐活动等;社会性体现在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对客源地、目的地及途径的周围地区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包括地区间文化价值的传播和发展、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思想行为的改变、目的地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等,影响的程度和时间受不同因素作用而存在差异。

从旅游的本质到特征、属性,归纳出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具有形形色色的非确定表现,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但可以看出,旅游外在表象都与时事社会的瞬息变化相互关联,分析某种现象的问题要从它的社会状况出发,才能得到答案。

二、旅游复古与现代发展的关系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早在古代就存在。历史上有名的教育家老子、孔子也是旅行家,周游列国进行讲学传道。中国明代时期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无畏艰难游历中国大片土地,考察各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并著有《徐霞客游记》作为后代世人了解其他地方文化和重视旅游较为全面的作品。《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以表示中国对旅游发展的关注和期望。从古代吟游诗人、旅行家到现代旅游者,无论是沉迷自然山川美景、古老文化古迹,还是惊叹现代的创新科技、特色文化园区,都是在寻求与当时身处的惯常环境所不同的目的地,属于一种心理和身体的补偿需求。因此,可以总结:旅游是一种矛盾现象,为满足个体矛盾需求心理的突出产物②。在旅游兴盛的早期阶段,大多数人追求现代的、系统开发的旅游目的地,如4A、5A级景点,包括游乐场、主题小镇、科技馆等,这是旅游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现象;但在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处于现代景区景点达到饱和状态的情况下,人们会倦于游览现代化的目的地,想要突破常规追求与现状不同的事物,这时部分人选择探索原始的、经典怀旧的旅游吸引物,随之“复古游”现象渐渐出现。

旅游的复古和现代发展并不背道而驰,复古现象的产生说明旅游行为更具主观能动性,旅游者有更大的自主思考和选择的空间,并不像旅游业初期那样有什么旅游产品人们就要什么,这正是现代旅游发展进步的体现。从旅游本质上看,出现“复古游”现象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与人们追求审美和愉悦的旅游本质属性相符合,满足了现代人求异怀古的补偿需求,解决了他们的心理矛盾。

三、关于“复古游”现象的分析

“复古”一词可从以下解释。物的复古,如古玩意儿、经典菜式等;环境的复古,如传统原始的建筑、整体景观等,营造一种怀旧氛围;情的复古,置身于从前的环境,接触旧物、体味经典,引发怀旧、思念的人文情感。“复古游”由旧物、旧景、旧情三方面层层递进贯穿旅游整体过程,影响人们的旅游行为和旅游体验。这里的“复古”一词可以与“怀旧”相比,意思大致相同。

(一)“复古游”现象有哪些

1.“食”——老字号的经典。

关于美食的信息层出不穷,吃一直是人们热衷的话题,在旅游上出现了以寻找美食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和专做“美食游”的旅行公司。“复古游”对美食的理解是追溯老字号、老师傅,寻找经典做法的传统美食。像《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就介绍了许多现代城市中少有的传统食物,许多烹饪手艺和技巧难以传承;广东旅游出版社的《百年老店》一书,从广东美食历史的角度,叙述近百年来传统老字号的兴衰故事,以及经典菜式的传承与发展历程,勾起了许多人对老店、旧味的追忆。由于对旧味的念念不忘和对老字号不舍等情感因素,人们开始搜罗老街老店,寻找烹饪的传承人,只为品尝经典菜式和体验传统美食而专门前往目的地,形成一种属于经典美食的旅游活动,这就属于“复古游”现象的范围。

2.“住”——老房子的味道。

“老房子”在这里一指旧时农村或城镇人们居住的建筑,如普通农村的红砖黑瓦房、土楼等;二指传统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住宅,如客家围龙屋、吊脚楼。现时到各地旅游,除标准化的酒店住宿外,还有不少特色民居客栈供游客选择,它们可以是富有地方民族特色保留完好的建筑,可以是专门营造出复古氛围的客栈。人们到异地旅游,想体验怀旧风情的住宿,专门寻找传统民俗村、特色民居客栈、老宅等居住,这是“复古游”的又一体现。

3.“游”——古城古村的故事。

“游”是旅游活动中最核心的环节,以古村落、古城鎮作为主要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可以称为“复古游”。首先是古村落旅游,这跟惯常认为的乡村旅游稍有区别,因为乡村旅游有可能涉及一些现代化的元素,譬如统一规划的新农村建筑、形成既定商业模式的活动等,这些不在“复古游”考虑范畴内。古村落旅游指探索古老传统、未经商业开发的村落,体会当地村民的原始文化、淳朴民风,达到感受古老文化魅力和氛围的精神满足。而古城镇旅游则大多与文化遗产旅游相关联,许多被列为遗产保护的建筑受到人们关注,寻访遗产地、了解其历史文化成为人们“复古游”的重要内容,如磁器口、婺源成为人们旅游的热门选择。

(二)“复古游”产生的原因

1.氛围吸引,补偿心理需求。

心理因素按群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年轻一代,没有体验过旧时传统生活对传统文化的好奇求索心理;一种是较年长一代,因年轻时的经历感受到旧时和现代的不同,怀恋旧日好时光的心理使然。当现代社会生活状态不能满足人们内心的自由幸福要求时,人们就开始向往原始自由的世界,寻找自然的与现代城市石林迥异的生活状态和环境氛围,这就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复古怀旧风的旅游活动。这从某方面来说,是人们对现代社会的不满,发出對现代性的反抗之声,“复古游”是为了减轻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压力,缓解现代性对个体的侵蚀,补偿精神空虚。此外,譬如古城区、古乡镇等极富文化特殊记忆的地方,尤其能吸引人们的关注,从而导致游览观光行为。古城镇旅游分为宁静原始的一类和被城市包围中依然热闹的一类。以老广州的西关、上下九为例,其魅力在于它的复杂性。老城区在功能上既是居住区,又是商业区,还是办公区等,而其中的每个分区又是复杂多样的,商业中有大型百货商店,有许多小型特色商铺,更有传承百年的老字号,包涵酒楼、小吃店、茶馆、影院等。结构错综复杂,小街小巷、曲直贯通,小空间里蕴藏着历史又不乏新潮,终使人头涌动又络绎不绝。这种与城市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迥异的特殊环境,创造出与历史的碰撞感,新鲜、热烈,是古与今的交融。这便是老城区的魅力,也是人们喜爱老城旅游的原因之一。

2.旅游者素质提升,追求高品质深度旅游。

与走马观花的景点游不同,复古游更多的是深入当地经典美食、建筑、文化历史中,旅游者主动寻找古老和经典,不是被动地接受既定的旅游产品。从旅游者的角度思考,“复古游”是其旅游素质提升和追求一定品质深度旅游的体现。旅游者素质提升与居民收入提升有关,当可支配收入增多,人们出外旅游不单纯地考虑价格因素,而会注重旅游体验的质量,把注意力适度地转移到精神和文化需求上。再者,旅游者素质提升与文化教育素养的提升有关,出游不仅要身体和感官上享受,还要精神上满足,探访经典、品味古老文化增长了见识,真正深入旅游目的地的人、物、事,与历史和谐交融。

3.注重情感文化,满足情怀塑造。

复古旅游备受青睐的深层原因是情的因素。情的内涵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追忆和礼赞,对旧时记忆和印象中的纯洁、善良、和谐等美好情感的追怀。另一方面是对精神家园的回归,一种人文情怀的塑造。许多人寻访老宅、老街、老字号,不是为了能知晓多少历史文化,而是为了遇见相对传统地方和淳朴人们产生别样的氛围,而这种氛围可以愉悦自己就足够了。复古旅游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需要这样环境下的事物,喜爱在纷繁现代化的生活里追求经典传统,这是一种情怀的需求。

四、建议与结语

“复古游”兴起表明了现代人们旅游观的变化,传统的事物被人们重视,但与其大张旗鼓地搞“复古游”开发,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保护“经典”。保护“复古游”的纯洁性,本质是保护传统经典,我认为从三方面入手:政府起先导作用,由政府在物质上保障传统建筑、文化手艺等,倡导社会主流价值;经典守护者发展传统文化,积极寻找传承人和保护人,尽力不让经典变味;社会公众尊重并爱护经典,不破坏、不轻视,树立良好的自身文化保护素养,做个文明公民。

如今,人们于城市钢筋水泥中承受的压力普遍较大,向往城市以外地方的探寻之心越来越强。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古村落近年成功申遗,成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落的价值重新被人们发现,曾经要消失的民俗渐渐复苏,将要失传的传统工艺找到传承道路,无人问津的古店重新立于江湖……每个公民都有责任携手共进,让“复古游”成为人们休养生息、满足文化和精神家园的自然选择,让“经典”保留原有的模样,而不是获得经济发展的利用品。

注释:

①谢彦君.旅游的本质及其认识方法——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J].旅游学刊,2010,01:26-31.

②谢彦君.论旅游的现代化与原始化[J].旅游学刊,1990,04:49-51.

参考文献:

[1]张补宏,廖梓维,惠章银.旅游愉悦体验论的现实和逻辑困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4-19.

[2]张野.旅行式休闲:关于旅游本质问题的新思考[J].中国图书评论,2016(03):53-57.

[3]吴必虎.旅游是什么?——评《旅游学纵横:学界五人对话录》[J].旅游学刊,2014(02):121-124.

[4]宋子千.以多学科研究的充分发展促进旅游学科成长[J].旅游学刊,2014(03):22-30.

[5]谢彦君.论旅游的现代化与原始化[J].旅游学刊,1990(04):49-51.

[6]谢彦君,李拉扬.旅游学的逻辑:在有关旅游学科问题的纷纭争论背后[J].旅游学刊,2013(01):21-29.

[7]樊友猛,谢彦君.记忆、展示与凝视: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协同研究[J].旅游科学,2015(01):11-24+87.

[8]魏瑞娟.古城旅游者体验质量综合评价[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9]谢彦君.旅游的本质及其认识方法——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J].旅游学刊,2010(01):26-31.

[10]马润花,曹艳英,陈英.旅游景观的复古与仿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6):61-62+72.

[11]王玉海.“旅游”概念新探——兼与谢彦君、张凌云两位教授商榷[J].旅游学刊,2010(12):12-17.

猜你喜欢
古城镇
基于消费文化的旅游古城镇酒吧现象分析
新租赁准则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及运用
中西部古城镇旅游开发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我国古城镇旅游资源特征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蜂窝模型的齐鲁古城镇文化品牌建设
历史文脉在古城镇景观设计形象提升中的传承与表达
基于AHP的古城镇开发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古城镇解说系统构建过程研究
关于我国古城镇旅游开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