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怡然
(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 400023)
铁路钢桁梁斜拉桥通常采用悬臂施工,设计过程中分两步走:首先确定合理的成桥受力状态(即目标受力状态),进而确定施工过程受力状态。本文旨在探讨合理的成桥受力状态下如何确定施工过程受力状态。
合理的施工过程受力状态应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施工过程中桥梁受力安全,二是施工完成时与目标受力状态吻合良好。在斜拉桥成桥状态确定的前提下,桥梁各部位结构尺寸及斜拉索索力亦已明确,主要施工步骤可根据施工条件大致确定。施工过程中斜拉索的张拉力是控制施工过程受力状态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的斜拉索张拉力对于确定施工过程受力状态至关重要。
施工过程受力状态的计算方法通常有正装-倒拆迭代法、倒拆法、无应力控制法和正装迭代法等[1]。前3种方法基于合理的成桥受力状态进行倒装计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闭合问题。正装迭代法则按如下思路进行:先假定1组张拉力,按照既定的施工步骤对桥梁进行正装计算,将计算所得桥梁受力状态与确定的合理成桥状态进行比较,根据两者差值情况调整拟定张拉力,直至桥梁受力状态与确定的合理成桥状态基本接近[1-2]。计算过程中引入差分法可使拉张力的拟定值更直接、更有效。
为简化施工工序及缩短施工工期,许多公路斜拉桥均采用斜拉索一次张拉到位,即斜拉索在安装过程中张拉一次,施工完成时桥梁受力状态达到合理成桥状态[3-4]。铁路斜拉桥二期恒载在恒载中所占比例较大,如斜拉索采用一次张拉到位的施工方案,则施工过程中由于斜拉索张拉引起的主梁下缘拉应力过大,不利于桥梁受力,本文因此提出施工过程中各斜拉索张拉两次,即:悬臂施工阶段安装每根斜拉索时进行初次张拉,铺装二恒后各索再进行第二次张拉(即终张调索)。以某铁路钢桁梁斜拉桥为算例,对斜拉索施工过程张拉力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
钢桁梁悬拼过程中,斜拉索仅安装时张拉,其张拉力按钢桁梁悬拼过程及合龙后受力安全、保持基本梁平塔直的原则确定。
斜拉索在铺装二恒后进行一次调整,使桥梁在成桥时处于合理的目标成桥受力状态,成桥状态索力与目标索力基本吻合。斜拉索均按一次张拉就位控制,即全部斜拉索按设定顺序张拉完毕后,桥梁的线形、斜拉索索力都达到目标值,各构件均满足受力要求。斜拉索终张根据索号按先偶数号后奇数号的顺序进行,张拉过程中桥梁的线形、受力状态和斜拉索索力不断地改变。该阶段的研究思路是:
(1)以设计所确定的合理成桥状态时的索力作为指导,按拟定的施工工序正装迭代确定斜拉索的张拉值。
(2)按步骤(1)所确定的终张力正装计算,检查终张调索过程及成桥时桥梁线型、受力情况和索力变化,以核实桥梁结构受力是否合理与安全。
桥梁结构施工总响应值是将各阶段响应值线性叠加而成。斜拉桥悬拼施工阶段如各施工工序已明确,则因恒载而发生的位移也是明确的,由斜拉索初张力引起的位移则随其值调整而变化,故可建立关于主桁节点的位移影响矩阵,用于确定斜拉索张拉力。计算简图如图1所示。
悬拼过程中各节段恒载影响早于其施工构件的受力及线形。令恒载作用节段j致节点i产生挠度Δij,那么恒载作用节点总挠度为:
同理,斜拉索初张力作用仅使早于其施工的桁段上挠值产生变化,令索j初张力为Tj,节点i在单位索力作用下产生上挠值δij,那么各点在初张力作用下的总上挠值为Δi’为:
根据第1节中所述的原则,确定各点的目标线形{ω},从而建立位移影响矩阵方程如下:
式(3)可简写成式(4)所示的形式:
式中:[δ]为位移矩阵;{T}为初张力;{ω}为主桁节点目标位移;{Δ}为施工过程中主桁各节点在恒载作用下的挠度。
通过式(4)可得{T},即为悬拼阶段各拉索的张拉力。
试算法可确定斜拉索初张力。具体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根据斜拉索的计算理论,斜拉索一般承担其附近两节间各一半的恒载;根据该恒载的质量、斜拉索的角度反算斜拉索轴力作为第1组试算张拉力。
(2)以式(1)为基础,计算悬拼过程各节点挠度{Δ}。
(3)建立斜拉索张拉力对位移影响矩阵:把初张力输进电算程序计算内力,得到拉索张拉时主桁节点位移。张拉j号索,则i点产生的位移ωj与张拉力Tj之比值即为j号拉索单位索力对应j点位移的影响系数,可用δij=ωij/Tj表示。
(4)将[δ]和{Δ}代入式(4),且根据上述原则,明确各节点目标位移{ω},解式(4),即可得斜拉索初张力{T}。
(5)把按上述步骤计算得到的斜拉索张拉力按拟定的施工方案正装计算,核实施工过程中桥梁结构受力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如结论是肯定的则可将该张拉力作为设计张拉力,如不满足则根据计算结果局部调整目标位移,重复步骤(1)~(4)的计算,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合龙后终张按先偶数号索后奇数号索的顺序,先短后长;桥塔两侧对应拉索同时张拉,但终张索力根据计算有所不同。
终张索力按正装迭代法计算确定,先拟定张拉力,按上述施工顺序正装计算,得到成桥状态,将成桥索力与目标成桥索力[T0]相减,差值与拟定的张拉力相加后作为1组新的拟定张拉力,重新进行正装计算;按该流程反复计算,直至成桥索力与目标索力基本相同。为避免初始拟定索力的盲目性,可将目标成桥索力作为初始拟定索力,以加快收敛速度。
具体按如下步骤进行:
(1)初始拟定张拉力[F0]=[T0],按既定施工工序计算得到成桥状态索力[F1]。
(3)将满足收敛精度要求的张拉力[F0]代入计算模型,重新进行正装计算,核查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受力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结论如为肯定则将[F0]作为终张的张拉力;如结果是否定的,则可调整施工方案等方法,重复上述计算,直至可行。
以某铁路钢桁梁斜拉桥(其半跨立面布置见图1)工程为例,验证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方法。
通过计算发现,成桥状态索力与目标索力吻合良好,误差控制在2‰以内,详见表1。
表1 成桥状态索力与目标索力对比表
悬臂拼装施工过程中的桥梁受力情况见图2~5。由图中数据可知:桥梁受力安全。
图2 悬臂施工过程中下弦杆竖向位移图
图3 悬臂施工过程中主塔顺桥向位移图
图4 悬臂施工过程中下弦杆应力图
图5 悬臂施工过程中上弦杆应力图
合龙后施工过程中的桥梁受力情况见图6~9。由图中数据可知:桥梁受力安全。
图6 成桥状态下的下弦杆竖向位移图
图7 成桥状态下的主塔顺桥向位移图
图8 成桥状态下的下弦杆应力图
图9 成桥状态下的上弦杆应力图
(1)采用正装迭代法对铁路钢桁梁斜拉桥的施工过程受力状态进行计算,并采用差分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优化,可确定铁路钢桁梁斜拉桥的施工过程受力状态。
(2)由于铁路钢桁梁斜拉桥二期恒载占恒载比例较大,提出施工过程中各斜拉索宜张拉两次,即:悬臂施工阶段安装每根斜拉索时进行初次张拉,铺装二恒后各索再进行第二次张拉(即终张调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