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2018-08-17 00:05陈霭雯
校园英语·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导图文章阅读教学

陈霭雯

思维导图既能够启迪学生思维,又能够帮助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依据语篇内容,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可根据“感知、理解、运用”的认知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和学习运用思维导图去完成阅读理解。

本文以PEP小学六年级上册的阅读短文(详见书P68)做例文进行分析:

一、阅读前感知

阅读前的热身活动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基础,为学生能顺利做好阅读作铺垫。因此,通常教师在这个环节会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与文章相关的问题,以便对文章背景有一个初步认识。

如在阅读前,先让学生阅读空白的“思维导图”:

通过图的提示,学生对故事内容会有个初步的了解。教师可针对文章涉及的知识点设计留白,并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应变地留提示。其目的不仅是为了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更是在利用留白让学生对故事内容产生好奇,以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续的阅读提供动力。

另外,教师在设计留白时应该注意难度上要有层次梯度。阅读教学是面对所有学生的,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二、泛读——精读中理解

阅读中的梳理活动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主体,即核心环节。通过此环节,学生基本能理清文章思路,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快速泛读故事,并完成“思维导图”的前三项,再围绕最后一项留白设计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文章大意。

泛读后,教师可以提出了一些指导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顾故事。

如:“True or False”:

The businessman gives the three men some seeds.

The factory worker brings a red flower.

The coach brings nothing.

The fisherman is ashamed.

或者,讓学生直接回答问题:

Does the businessman have lots of money?

Can the seeds sprout?

What does the fisherman do every day?

Who gets the money?

泛读后是精读。在精读前,教师根据文章的架构抛出了一些主干性问题。细化后的问题就需要学生更细地阅读。如:

Why do the seeds never sprout?

Why does the factory worker or the coach feel ashamed?

同时,教师可借此机会培养学生掌握抓关键词的能力。通过解决以上问题,学生对文章的主线加深了解,为准确地把握文章信息,完成“思维导图”最后的内容提供便利:

三、阅读后运用

阅读后的运用活动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升华。在完整学习故事后,学生根据已经完成的“思维导图”去填写书上的表格(P69),并组织语言去复述故事内容。课堂尾段,教师把主动权交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分析和组织语言,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效果。学生也因此体现了自己的主导地位。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能合理设计问题,并利用“思维导图”将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时地把主动权交回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崔金辰.小学教学设计(英语)[M].山西教育报刊社,2010,4.

[2]吴欣.教师培训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6.

猜你喜欢
导图文章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