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颜利
【摘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深刻革命的历史实践清楚地表明,人民是伟大社会革命的中坚力量和决定者。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人物也是人民中的一员并在人民中逐渐成长,重大历史事件也离不开人民的参与和贡献。伟大社会革命的顺利推进和最终胜利必须紧紧依靠人民,要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社会革命 人民 中坚力量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近现代史清楚地表明,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深刻革命三大社会革命的胜利中,人民是社会革命的中坚力量和决定者。97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迈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得益于人民群众的支持。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并直接促成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此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工人阶级,组织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开辟农村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和教育农民阶级,取得了农民阶级的大力支持,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提供了有力保障;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获得人民的大力支持,人民甚至推着小推车支援前线,正是得益于人民的支持,解放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源于紧紧依靠人民。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同时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社会主义革命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政治上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进而开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即三大改造的完成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一方面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另一方面显然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和支持。
人民是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顺利推进的坚强保障。1978年年底,改革开放拉开序幕,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激活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增强了社会活力。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改革开放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是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顺利推进的坚强保障,是这场革命的主力军。如果没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没有人民在平凡岗位上的辛勤劳动,再美好的蓝图也只能是蓝图,再伟大的梦想也只能是梦想,不能变成现实。
人民是社会革命的中坚力量和决定者,这不仅是经验的总结,而且具有牢固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雄辩地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人物也是人民中的一员并在人民中逐渐成长,重大历史事件也离不开人民的参与和贡献。
人民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永远挺在物质资料生产的第一线,生产出的劳动产品不仅满足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需要,还为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还在生产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具,从而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人民的生产实践活动为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从人民的生产实践中获取灵感和素材,进行再加工,從而创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人民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人民创造出的物质成果中饱含着人民群众的智慧,是人民智慧的凝结,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财富。除此之外,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音乐、绘画、雕塑等作品也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
人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其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合称为生产资料。生产力是人和物的有机统一和结合,而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决定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程度。在长期的物质资料生产实践中,人民群众不断总结经验,改进生产工具,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于是,新的生产关系在旧的生产关系中开始萌芽。
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必然伴随一个新兴阶级的出现,而这个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必然进一步强大,当强大到突破一个临界点的时候,新的生产关系(即新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必然要求打破建立在旧的生产关系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建立一个崭新的能够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的上层建筑,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临界点就是社会变革发生的前奏。完成这个社会变革的力量就是这个新兴的阶级,也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人民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理论与实践都告诉我们,人民是社会革命的中坚力量和决定者。伟大社会革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
要深入基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人民群众长期在生产实践的第一线,蕴含着无穷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经常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切实深入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当中去,下沉到一线,与人民面对面交流,心连心交谈,实打实沟通,关心人民冷暖,汲取人民智慧,虚心向人民请教。制定政策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坚持问政于民;倾听百姓声音和生活疾苦,坚持问需于民;收集百姓意见和建议,坚持问计于民。如此,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发挥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使人民自觉加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
要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谋幸福。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要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谋幸福,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出发点是人民群众,落脚点也是人民群众,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为依归。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必将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之力。让我们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中国号”巨轮扬帆远航,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导)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责编/赵橙涔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