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代理中心 李大鹏 大连交通大学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 吴含雪丨文、图
近年来,在非煤矿山建设、开采过程中安全文明施工和安全作业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矿山安全评价、安全法律建设、安全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而对于职业健康方面的相关管理还尚有欠缺,很多非煤矿山企业对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也不够重视。笔者以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非煤矿山为例,对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图1 金普新区安监局领导检查非煤矿山
金普新区现有非煤矿山13家,主要从事露天开采石灰石、花岗岩,目前,其中一家石矿因采矿许可证注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已被收回,现已进入关闭程序。其余12家非煤矿山中,到2017年年末,有7家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复审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在这些非煤矿山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凿岩、爆破、铲装、放矿、运输、破碎、穿孔、平台及工作面整理等作业内容,伴随着生产过程会存在石灰石粉尘、噪声、高温、局部振动、电焊烟尘、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容易对员工身心造成伤害,甚至形成尘肺病、噪声聋、手臂振动病等职业病。因此为进一步控制非煤矿山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保障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稳步推进金普新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有必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标准制定非煤矿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施与运行到检查与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来持续提高金普新区管理水平和管理状态。因此基于《要求》中使用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方法论构建,详见图2所示的非煤矿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金普新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是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简称《要求》),在该要求中提到了一种叫PDCA的方法论,运用系统化的PDCA循环模式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ion)作为其基本程序。通过该模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从方针制定、管理策划、实
图2 非煤矿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相关绩效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这一方针为采取措施和设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提供框架,是企业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指导性思想。企业应参照国家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结合本企业的自身规模、生产情况等实际情况、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状况、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等内容,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该方针要体现出企业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法规以及其他相关要求持续改进和遵守的承诺,并形成可为相关方获取具体的文件,传达给所有工作的人员,使他们能认识到各自的职业健康安全义务,相关组织还应对该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定期评审。
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础,也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要做到全面、有序,避免出现漏项的情况,对于非煤矿山企业来说,不仅要对生产工艺、建(构)筑物、道路运输等有关安全方面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还要注重对粉尘、噪声、辐射等易对员工造成健康损害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注重安全的同时也要注重健康,不能顾此失彼。对此,企业可以采取“内外相辅、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危险源辨识,也就是说企业不仅可以安排内部的安全人员对危险源进行识别,还可以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在一线工作岗位的员工对于工作相关活动产生的危险源往往能第一时间发现。同时,企业可以定期请专家对危险源和风险进行识别,以此确保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等发生变更时能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在进行危险源风险评价时,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运用相关方法,例如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事件树分析等。以安全检查表法为例,针对非煤矿山中石灰石厂矿的粉尘危害进行分析的检查表如表1所示。
在进行确定控制措施或考虑变更现有控制措施时,应该按照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的顺序考虑降低风险。以防尘来说,可以采取的控制措施有:爆破作业时采用水袋覆盖炮孔;潜孔钻机应安装除尘设施;爆破后或装卸、破碎矿岩时进行喷雾除尘;对地表容易产生粉尘的地点进行定期洒水除尘;爆破作业后,作业人员待通风排烟后才可进入工作面;配置个体防尘口罩。
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考虑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且不断更新这方面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工作人员。
3.目标和方案
确定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目标,包括防止人身伤害与健康损害,持续改进的承诺以及符合法律法规等其他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确定方案,方案包括制定方法、时间表,划分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与权限。实施
表1 粉尘危害安全检查表检查时间 年 月 日
1.组织结构和职责
为适应员工、相关方、动态的客观环境以及持续改进过程不断变化的要求,应不断发展和加强组织所必需的能力和支持。组织为实现其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应集中并合理调整其人员、体系、战略、资源和组织结构与职责。
2.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增强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应该注意的是在培训中需考虑员工的具体职责、已有技能和经验、语言技能及文化程度。
对于培训,政府内部要加强管委会各部门安全监管人员的安全管理、危险识别、职业健康安全、应急救援等专业培训,提高政府专业化监管能力。此外,政府需要加强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可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宣传活动,印制职业病防治宣传手册、挂图、宣传页发放给企业及劳动者。执法人员应参加国家职业健康监管执法视频培训、全省职业健康监管业务培训班及市安全生产执法实务培训班,将职业卫生内容纳入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内容。企业要激励员工主动、积极参与其中,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强制性培训必须实行培训考核分离制度。
3.沟通、参与和协商
协商与沟通可促进组织内各职能和层次间及与外部的信息交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和参与方针、目标、程序的实施。例如对职工来访反映用人单位涉嫌职业卫生的违法行为进行详细调查,并予以协调解决,答复各类职业健康咨询投诉。
4.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
5.应急准备与响应
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制订并不断完善本部门的应急预案,做好与区域整体应急救援预案和企业预案的有机衔接,并加强多种形式的演练。对于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的应急预案,要通过开展联合演练等方式检验预案的实用性,提高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演练。检查和处理
1.绩效测量和监测
绩效测量和监视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活动,是检查体系运行情况的要素,是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和结果的测量。
图3 金普新区安监局检查矿山和破碎系统
图4 某非煤矿山举行的安全培训会
首先政府要明确企业的主体责任及安全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厘清省、市、县三级安全监管部门属地监管职责,按照突出重点与“双随机”(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相结合的原则依法进行事中事后的监管,要指导建设单位依法开展“三同时”相关工作,即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确保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在日常监管中应对企业是否按照规定对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进行检查。
其次,政府应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了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否按照规定进行职业健康监护,为作业人员进行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应急健康检查。在对企业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检查时应配备液氨浓度检测仪、便携式粉尘检测仪、照相机、防护服、便携式数字测尘仪等快速检测检验设备、个人防护用品和调查取证等设备。
2.合规性评价
定期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进行评价。
3.事件调查、不符合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根据体系绩效测量和监视、审核以及其他评审获得的事件、事故和不符合项,确定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新区安监局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监督所有单位自觉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或评价工作,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保养及购买劳动防护用品等。对发生职业病病例的用人单位应进行调查处理,要求立即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对存在的职业健康隐患立即整改。
通过审核要及时发现体系的不符合,并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进一步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1.记录控制
记录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及有效运行的证据,具有追溯、证实的作用,可依据记录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2.文件控制
对文件和资料的编制、审批、发放、使用、更改、再次审批、标识、回收和作废等全部过程进行细致有序的管理,确保文件的使用恰当,防止使用作废文件。
需要保证对识别及认定风险有关的运行和活动的控制,以及对应消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对1—4级风险,制定运行控制程序或控制措施,按程序规定进行控制。
管理评审应该包括: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参与和协商的结果,外部相关方的沟通信息(包括投诉),职业健康安全绩效,事件调查、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状况,改进建议以及其他符合《要求》的内容。而持续改进则是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断随非煤矿山的实际条件的更新,进行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