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事故为“鉴” 抓好“源头”管理

2018-08-17 05:46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董宗刚
现代职业安全 2018年8期
关键词:工伤事故事故生产

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董宗刚|文、图

在本文中,笔者通过总结陕西某装备制造企业近64年的工伤事故,统计分析了事故原因,并提出应以事故为“鉴”,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持创新原则、强化责任意识、加强队伍建设、推进精益安全等措施,抓好“源头”管理,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某企业64年工伤事故简介

笔者根据某装备制造企业工伤档案库、交通事故档案库以及其他工伤档案库电子文档等资料的统计发现,该企业自1954年至2017年,共发生各类工伤事故7 194起,其中死亡34人,重伤133人,职业病6人,轻伤7 021人。轻伤人数、重伤人数、死亡人数、职业病人数分别占工伤事故总数的97.59%、1.86%、0.47%、0.08%,年 度 发生工伤事故最高为333起,最低为0起;年度发生重伤事故最高为9起,最低为0起;年度发生死亡事故最高为3起,最低为0起。年均工伤事故发生频率为112起,年均死亡发生频率约为0.53人,年均重伤(含职业病)约为2.08人。

事故分析

分析事故,是为了查找原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造成后果的严重性。

表1 重伤、死亡事故按事故类别统计表

事故类别分析

按事故类别统计分析,造成重伤事故依次排列为: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其他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起重伤害、职业病、灼烫、爆炸、火灾、触电。造成死亡事故依次排列为: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起重伤害、灼烫、爆炸、触电、其他伤害、火灾(具体如表1所示)。

根据对重伤和死亡事故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起重伤害和车辆伤害等5种伤害类别占居主体,伤人最多,因此应作为该企业的重点风险控制对象。按事故原因分析

按事故类别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造成重伤、死亡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分别占70.68%和70.59%;其次是设备、设施有缺陷、作业环境、教育培训等原因。

分析结论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统计分析,基本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违章不除,永无宁日。就该企业来说,事故发生无论多么偶然,大多伴随着违章的影子,长期养成的“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在部分员工身上难以根除,“三违”现象屡禁不止,边查边犯,甚至反弹,导致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自以为是,习以为常”。部分员工认为多年从事某项工作已有经验,一直以来怎么工作,现在还是怎么工作,而当工作条件和环境发生变化后,缺乏自我防范意识,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当,酿成事故。另一方面是“技术不熟,冒险蛮干”。个别员工,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在遇到难干、比较麻烦的工作时,怕麻烦、图省事,不按操作规程作业,盲目作业,无视危险因素,时常导致事故发生。

表2 重伤、死亡事故按事故原因分类统计表

第二,五种伤害,高频出现。从伤害类别上看,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起重伤害和车辆伤害等5种伤害事故,高频出现,占居伤亡事故多数。这既是产品类别、作业方式所决定的,也是观念落后,监管不力导致的。首先,说明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还不够高,许多设备还不具备系统联锁避险功能。其次,安全理念落后,源头把关不严,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尚未实现。同时,安全监管力度不够。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监管措施,但从出现事故的情况看,在实施过程中,仍有疏漏。

改善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包括该企业在内的装备制造企业应重点抓好以下3个环节:

第一,坚持创新原则,实施体系管理。探索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吸收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才能使安全工作迈上新台阶。在新形势下安全监管工作首先要做到认识创新,即树立新的安全发展理念,严格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的安全摆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的”的观念,坚持“不安全,不发展”的理念,把“零伤害、零事故、零损失”作为安全生产追求的目标。其次,要进行体制创新,实行科学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例如与基层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实行“风险共担、经济调节、考核到位”的安全体制。最后是实施管理创新,应不断强化“分级负责,监管齐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工作思路,把刚性约束和规范管理相结合,沿着“触动观念、推动转变、带动行为、主动执行”的道路,完善控制措施,优化管理流程,探索、借鉴先进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某装备制造企业安全检查现场

某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现场

第二,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措施落地。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是落实安全监管的精髓。首先,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五严”作为安全工作的基本准则,即:思想上要严肃,管理上要严格,制度上要严密,组织上要严谨,纪律上要严明,把“严”字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培训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工作,要加强新入职员工、特种作业人员、转岗职工、安全监管人员、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班组长乃至全员等各个层次的培训教育。最好,是要追求本质安全。即通过追求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把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安全有机结合起来,把硬件投入和软件升级结合起来,注重事前预防,将风险管控引入源头设计与输入,推进安全连锁、互锁。通过追求本质安全,达到“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良性循环目标。

第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全监管是保障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督人员队伍建设,监督归监督,管理归管理,明确各自责任,避免工作流于形式。其次,要让具备一定素质、资质的人员来从事安全监管工作。素质指具有规定的学历和多学科专业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具备良好的品德和心态,能尊重事实,以理服人。同时,从业者一定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具备一定的抗压和心态调节能力。资质就是要求安全监管人员必须通过岗位资格培训,接受安全、环保、健康、质量、法律、业务等一些列系统学习,经过国家统一考核,取得合格证书,具有上岗资格。然后在此基础上,要立足新时代,掌握新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再教育、再学习,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安全工作新的发展需要。

两点建议

不仅生产企业要负好主体责任,抓好源头管理,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也要负好相应的监管责任,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推进整体安全水平。因此,针对政府监管部门,笔者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建议上级监管部门采取激励机制鼓励政府部门和生产企业落实责任。例如,上级监管部门对认真履行安全责任的企事业单位,对“零事故”单位和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奖励可以是多种形式,如针对生产单位,在评比表彰省市区先进企业时可以优先考虑;针对个人,可以通过优先提拔任用、评定职称或发放奖金等方式进行奖励等。同时,在对政府相关部门的考核中,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得好的部门,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可优先考虑纳入优秀等次,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建议政府监管部门针对企业倾向性、苗头性的安全隐患,及时帮其制定防范措施;对企业排查出来的安全问题整改情况跟踪督办。既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敢于向不安全行为“亮剑”。

猜你喜欢
工伤事故事故生产
未签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工伤事故处理流程
学中文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实习学生发生工伤事故企业应该如何处理
废弃泄漏事故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小恍惚 大事故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