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杰
(大连市结核病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肺结核属于慢性传染病,主要是指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若干预不及时,可导致病灶转移,且向多个脏器延展,其中最常见的为肺部结核感染,一旦患者出现感染现象,便需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虽然效果显著,但容易合并耐多药肺结核,其具有预后效果差、治疗费用高、疗程长、难治愈等特点,为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需加强护理管理干预[1]。而本文旨在探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不同管理模式的临床意义,具体见下文。
1.1 资料:将120例在2013年7月12日至2015年7月12日期间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实验人员,随机化分组,分为两组,各有60例。入选标准:①患者经过利福平、异烟肼长期治疗后无效者,且经痰结核菌培养,结果显示为(+),同时患者对利福平、异烟肼均处于耐药阶段;②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实验;③患者均无精神疾病现象;④患者均无严重肾病变、肝病变现象。
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性包括31例,女性包括29例,平均年龄为(52.44±2.61)岁,平均病程(41.25±6.85)个月,平均体质量(53.11±2.36)kg。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包括32例,女性包括28例,平均年龄为(52.16±2.54)岁,平均病程(41.37±6.61)个月,平均体质量(53.52±2.72)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存在对比性,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包括用药指导、心理疏导、病情观察等。
观察组采用完全管理模式,主要措施如下:①组建护理小组:本次小组成员由6名护理人员和3名责任护士组成,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需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耐多药肺结核发病机制、护理方法以及配合诊疗的重要性。同时帮助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包括患者服药日期、诊断、住院号、床号、年龄、性别、化疗方案、姓名、患者联系方式、给药途径、药物用量、药品名称、服药时间等治疗,且记录患者入院后的影像结果、实验室指标、听力、色觉、视力、体质量,加强服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2]。②定期监测:对于实施抗结核治疗的患者,需在第1个月,定期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连续检测四次后,均无异常现象,便可改为每月检测1次,且加强痰涂片检查,第2个月,便可加强痰培养检测,第3个月,需实施胸部X线摄片检查[3]。③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督:帮助患者认识到“适量、联用、全程、规律、早期”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教会患者如何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告知患者用药方法、时间、剂量等,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给予解答,且在患者每次用药后,需在用药卡上登记,以免出现漏发、误发等现象,且加强临床监督,以免患者自行增减药量[4]。④健康教育:为了提高患者依从性,需根据患者个人体质、病情,制定相应的健康计划,主要宣传知识包括结核病的危害、常见症状、留痰方法、检查方法、诊断依据、传播途径、传染源等以及用药后的不规则服用危害、注意事项、治疗周期、治疗原则等知识,为了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可通过一对一宣传、PPT、图片、发放健康卡片等方式,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5]。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规律服药依从性、全程无漏服依从性、无擅自更改药量依从性。
1.4 统计学处理:实施统计学SPSS17.0软件处理,进行t或卡方检验,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实施完全管理模式后,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n(%)]
观察组患者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率[n(%)]
耐多药肺结核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早期不规则抗结核治疗,对于合并咯血、慢性纤维性空洞、感染症状患者,可加重肝肾功能损伤,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了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完成规定疗程,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按时服药,需加强临床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6]。
完全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将“重住院、轻门诊”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从而利于护患之间沟通、交流,获取患者支持和配合,增加患者满意度。而本次进行健康教育、建立档案和护理小组、用药监督等措施,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规范患者用药方式,保证治疗规律性,为患者创造更好的医治环境,利于患者病情恢复,缩短痰菌转阴时间。除此之外,通过完全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实现护理管理的人性化和规范化,真正意义上达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而耿桂芝学者在《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7]一文中,研究结果和我院相同,更加证实了完全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完全管理模式具有合理性、全面性、针对性、科学性等特点,用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痰菌转阴率和服药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