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机制思考

2018-08-16 09:23胡勇胜唐朝继
文教资料 2018年9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

胡勇胜 唐朝继

摘 要: 红色文化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建立转化渗透、教育传播、实践体验和管理考核等机制,可推动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各个环节,从而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

关键词: 红色文化 高校学生党支部 机制思考

党支部是大学生党员成长发展的重要依托。党支部建设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广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成长质量的高低。红色文化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凝练而成的历史和经验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无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当前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的有益实践。

一、建立转化机制,提高红色文化对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渗透力。

文化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文化只有历经“知识化”才能进入具体的实践领域[1]。红色资源以文化的形态表现出来,就是红色文化。基于红色资源自身特性,以及社会受众和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红色资源注定要实现转化。这是因为:一是红色资源依赖的历史久远性,需要通过转化拉近与现实的距离;二是红色资源空间分布的零散性,需要通过转化达到“集聚”效应;三是社会受众的知识结构、认知方式和接受方式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决定了红色资源要发挥功能也必须转化[2]。

红色文化呈现的是久远的历史背景,讲解的是震撼的革命故事,彰显的是崇高的品质精神。这种崇高的姿态与“90后”、“00后”大学生的认知和接受方式存在某种距离。红色文化要真正融入学生党支部建设体系,成为大学生党员的文化自觉,必须进行创造性转化。转化的方向,一是通俗化,二是生活化。高尚的文化当然需要通俗化,没有通俗化,就没有大众化。所谓生活化,就是用当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讲述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建构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话语体系,可从话语生产、话语表达、话语呈现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在话语生产上,注重生产出符合“90后”“00后”大学生思维模式又令大学生党员易于接受的红色话语。如将宏大的红色革命题材改编成若干红色小故事,适当利用流行的网络语言,以说说、微信、微博呈现给广大学生党员。在话语表达和呈现上,创造成熟的舆论环境和平等的话语门槛,拓宽大众的话语空间,有利于他们及时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对出现的“异质性话语”,及时予以回应和引导,“以事论理”,尽量以事实依据予以澄清[3]。如深入伟人故居、革命先辈的故居召开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就是一种利用红色革命场景强化学生党员对革命前辈的认知与感悟的方式。

在对红色文化进行转化的同时,还应注重红色文化的渗透。只有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大学生党员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发挥红色文化应有的价值功能,才能促进红色文化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体系中的有效运行。渗透与转化是相辅相成的,转化是渗透的前提,没有转化就无法渗透。因此,转化与渗透两者密不可分,共同作用于红色文化融入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运行机制。

二、建立教育机制,提升红色文化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传播力。

實施红色文化的“三进工程”,建立教育传播机制,使广大学生党员接受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红色文化进党课。红色文化是一部鲜活的中共党史教材,与党课教学实现对接,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现实的需要。一是红色文化纳入党课教学计划。二是传播红色文化与分析热点问题、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增强红色党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三是邀请老红军、红色文化专家学者进行党课讲座,讲述革命经历和英雄故事,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四是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教材,开设个性鲜明的红色文化课程。

第二,红色文化进校园。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与旗帜。近年来,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红色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部分高校出现了红色校园活动时断时续、忽冷忽热的现象。文化对人的感化与教育过程是漫长和持久的。红色文化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推动与持续地影响,高校应着重从加大经费投入、开辟校园红色阵地等方面不断深入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工程。

第三,红色文化进网络。一方面,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提高红色网站、红色文化栏目的点击率。以学生熟悉的语言推送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将红色文化以诙谐幽默的口吻、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给广大学生,更易被学生接受[4]。另一方面,抢占新媒体,及时开通红色文化微信、微博,讲述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谣、展示图片、播放红色影视剧,设立红色论坛,组织学生党员进行交流讨论。

在全面实施“三进工程”的同时,还应树立传播意识,合理利用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红色文化在传播时要掌握大众传播的规律,要契合“90后”、“00后”大学生的心理,用年轻人的审美解读红色文化,采用各种新的传播形式,使红色文化更加时尚化、通俗化[5]。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重读抗战家书》节目,通过抗战英烈家书流露的英勇奋斗、誓死不屈的爱国深情,无数中华儿女为英雄烈士们扼腕叹息并肃然起敬[6]。

三、建立体验机制,增强红色文化对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性。

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应通过“四个结合”,提高学生党员学习红色文化的参与体验性。

第一,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设定红色文化专项课题研究(或红色资源主题调查报告)计划,拟定一批红色文化主题的课题研究指南,由学生自行选题组建研究团队,提交课题申报书。学校对有这方面课题立项的学生给予一定经费资助和一次进党校培训资格,以此增强对红色文化的理性认识。

第二,与实践性专业学习相结合。如,外语专业学生可对红色经典书籍、歌曲进行翻译,将之传播到国外去;旅管专业学生深入红色景区进行采风,写作红色景区导游词,进行现场导游;营销专业学生对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展开调查,撰写红色旅游的营销调查报告等。通过这些活动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理解与解读。

第三,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红色旅游是融实践性、情境性、体验式于一体的教育活动。高校学生党支部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组织学生奔赴革命老区,重温红色历史、重走红色革命之路。如参观井冈山时,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红军挑粮情景再现、黄洋界保卫战情景再现等活动,让学生在表演时体会革命先烈艰苦奋斗、视死如归的精神,加强学生对红色历史的认知,达到以史育人的目的[7]。

第四,与志愿服务实践相结合。将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内化为学生党员的实际行动。如宁波大学医学院2008临床医学学生党支部定期开展学生党员义工“暖心行动”,坚持把活动与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提高医学院学生专业技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四个方面相结合,面向养路工人、社区居民、医院就诊患者和病房护工,开展贴心的服务和深入的调研工作[8]。

四、建立考核机制,强化红色文化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实效性。

第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学生党员是党的接班人,应该打好基础,从一开始就树立严格的规矩意识。通过建立健全学生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党支部、支委、党员的职责与任务,将党支部的思想、组织、纪律、学习教育与管理、考核监督与奖惩等工作纳入制度的笼子,实现党支部规范化运行。

第二,抓好监督与考核。根据学校的院(系)学生规模情况,可建立三级或四级监督机制。这里以四级监督为例: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总支-年级党组-班级党支部或专业党支部。各层级的组成人员及职责都有明确配备与要求,在工作中既要互相监督,又能分工协助。

考核方式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经常性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考核内容包括党支部的思想、组织、纪律、党员学习教育与管理,以及红色文化融入党支部建设所担任的角色、发挥的作用等;对学生党员的考核,不仅关注学生党员的学习成绩和科研水平,还应对政治理论、思想品德、服务意识和生活作风的考察予以高度重视,从制度层面保证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9]。

第三,重视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抓好学生党支部建设,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三个层面的人员组成。一是辅导员队伍。他们大多兼任学生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年级党组书记等职务,但在高校管理序列中没有职级,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因此,高校应在经济待遇和职务晋升上给予一定的特殊政策,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二是专业教师党员或党务工作者。学生党建工作对于他们而言,是职责之内的工作,要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长。三是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是抓好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中坚力量,要从选材、教育、指导、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强培养,引导学生干部在搞好专业学习的同时,加强对党务知识和时事政策的学习,不断创新党支部的工作内容与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文丰安.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生成逻辑[J].求索,2011(12):60-62.

[2]杨宇光,胡松,朱小理.红色资源的功能及其转化的必然性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11):14-18.

[3]李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4):87-88.

[4]陈娜,娄玮.运用红色资源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0):70-73.

[5]傅梅芳.当代中国红色文化的价值及其传播[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2(2):56-58.

[6]易金华.以红色资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湖南社会科学,2015(6):31-34.

[7]胡勇胜,贺幸平.红色资源: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識的载体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2014(5):80-86.

[8]潘宇峰.构建高效“三型”学生党支部途径探索[J].学理论,2014(6):89-91.

[9]李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4):133-135.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党建专项课题(编号:XJK16DJA003);2016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6D11)。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途径探索
红色旅游对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研究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红色文化: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