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基本原则

2018-08-16 07:07袁芳逸
三晋基层治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教育

袁芳逸 吴 恺

(汉口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但总体来说,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当今世界,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这对建立与市场接轨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呼声。为了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情智并重、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理念合理性原则

为保证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合理运行并充分发挥其功能,必须树立合理的创业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包括:

第一,系统性与交叉性相结合的理念。所谓系统性,是指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展要进行全方位思考,要具有全面性:一是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即创业学科课程、综合活动课程、创业实践课程等,但创业教育课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相互重叠、相互交错的。[1]也就是说,每一种课程类型都要实现多种创业教育目标。二是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是基于一个系统而展开的,在建立一个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要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课程整合起来,因为创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学科知识课程,是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的整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整合。[2]大学生创业教育往往依赖于良好的创业环境,而创业环境要靠社会上多方来提供。创业教育不仅是高校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不仅需要管理部门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实,还需要创业园区、行业协会、工商界、劳动保障部门等提供资源、服务和信息,并通力协作,实现资源交叉,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实践活动,创业实践活动是使创业行为外显的实际媒介,创业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深层次的锻炼。我国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既不能放松对相关理论的课堂教学,也要依据创业教育的自身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要贯彻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高校应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特定的理论课程模式。创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是教师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的,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主动参与并积极配合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双边活动。而创业实践活动是具有创业教育意义的特定实践模式,是以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育活动,是以利用实践为纽带的、以实践成果为评价标准的教育方式。一些高校以第二课堂形式为主开展创业教育,如参观考察、创业计划大赛、企业家论坛以及创办科技园、项目孵化器等。[3]虽然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在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增强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创业实践活动受学校资金、场地、设备等资源的局限,区域及校际差异较大。如果仅仅有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就会使创业教育覆盖面较窄,无法完善地构建起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才能真正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第三,普适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理念。当代高校创业教育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普适性。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为就业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利。如果大学毕业生长期没有工作,自身就会感到巨大的压力,也会缺乏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甚至会产生心理失衡,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给家庭带来不和谐的隐患。国家之所以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正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未来的创业实践。虽然创业教育有着明显的普适性,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注意针对性,即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针对学习者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而开展不同的教育。每个学生的志向、兴趣、心理承受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反应变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都有所不同,因而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开发受教者潜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教师还应逐层递进地帮助受教育者树立创业信心、熟悉创业流程、降低创业风险,以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二、目标科学性原则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水平,并进一步提升其创业成功率。美国学者拉尔夫指出,一个课程目标的最终确定,是源于受教一方的学习需求、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以及学科专家的建议三个方面。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的确立,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创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大学生对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创业教育专家对教育方案的建议而定。2012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详细完整地阐述了创业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该文件指出,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开展创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了解开展创业的过程,并认识到创业的特殊性质,能辩证地认识创业资源、创业机会、创业计划、创业项目、创业者等要素;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素养,具备撰写创业计划的能力,具备企业管理的素养,以及具备把握企业市场运作的决策力;要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理念,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完善自身综合素质的需求,在投身创业活动过程中自觉遵守创业的客观规律。[4]

在科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国家则通过制定和执行创业教育相关政策和条例,来引导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创新创业的指导思想是,提倡自主创业,鼓励多出自主创新、自有知识产权的优秀成果。创业教育的有效运行是围绕人进行的,只有契合人类发展整体利益的导向机制才是合理和有生命力的,大学生也应在创业教育指导下,朝着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发展方向开展创业。国家按照社会需求调节创业项目时,对于那些目前不太重要或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业项目,可以通过一定政策减缓或抑制其发展;对于那些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社会需求、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的创业项目,可以通过政策支持或资金补贴引导其快速发展。这就实现了国家通过有效的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发展方向的积极引导作用,以促使创业者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同时抑制某些创业领域的畸形发展和恶性竞争。在创业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大学生创业者主动掌握国家的创业政策和社会需求的大方向,使其创业工作聚焦国家发展战略,聚焦区域重大产业计划,聚焦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并紧紧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一目标,实现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双赢。[5]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共享社会资源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过程。从长远来看,创新是最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方,只有不断寻求创新、寻求突破,才能使有限的社会资源向经营效率高的企业流动。创业教育大力提倡创新、积极鼓励创业的理念,必然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要教会大学生在社会需求的引导下开展创业,从而使我国市场经济呈现一片繁荣之势,使大学生所创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和谐与发展。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时,也应根据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来规划学生的学习内容。一般来说,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

在当今社会,指导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创业理想,可以使大学生不至于毕业后茫无方向,使他们的个人潜力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既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也为社会积累财富。强化创业意识,有利于让大学生了解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充分认识到创业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通过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就业者,更是新岗位的创造者,且自主创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途径,是一种更具挑战性的就业方式。创业精神的熏陶和创业素质的培养,有利于让大学生努力钻研新问题,直面各种困难,敢于尝试,开拓创新,并能制定自我长远的发展计划,勇于自主创业。通过创业知识的构建、创业能力的锻炼和创业实战训练,能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技能。

三、反馈及时性原则

为使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能在良好状态下运行,需要在广泛收集和分析各种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反馈原理,不断优化其运行。反馈控制法是系统论的基本方法之一,为实现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负反馈控制,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使信息的传达灵敏而通畅,以广泛收集和迅速、准确地传递反馈信息。为此,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或人才应用部门应该对创业教育人才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跟踪调查,并系统、准确地收集各种数据,分析其中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创业教育主管部门。二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运行应构成连续封闭的环路,如图2所示。封闭的环路代表了信息的良好沟通,环路断开便意味着信息流的中断和沟通不畅。

图2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反馈控制图

创业教育的效果怎样,必须由受教者和第三方来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到教育过程中,以促进创业教育的不断调整和改进,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在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中,高校、用人单位、学生和政府四个评价主体都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通过各自职能、角色之间的交叉协调,产生良性互动,从而得出客观有效的创业教育评价数据,以促进创业教育实效性的提高。[6]要做好创业教育的评价过程,必须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反馈:

第一,高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在创业教育效果的反馈体系中,高校与学生在创业教育中的反馈和互动最关键。为了全面评价创业教育教师的教学质量,每学期在期末考试前,应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的问卷调查,使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更加直接。调查问卷应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由所带班级的全体学生给创业教育任课教师进行打分,并利用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得出每位教师每门课程的分数,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评优评奖和职称评定的参考依据。这一做法,是一项促进创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师会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断改进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加速形成创业教育教师重视教学、热心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教风。

第二,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反馈。目前,有些高校几年一次或一年一次到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顺便对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调研,收集反馈意见。[7]这样的方式缺乏连续性,所得来的数据往往也不全面。创业教育如果要具有更高的实效性,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就必须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反馈联动机制。一方面,双方必须有专人或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收集创业教育效果的反馈意见。毕业生每年都有,用人单位对这些数据和意见收集的工作量还是很大,如果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人负责,工作效率会受影响。另一方面,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渠道要畅通,信息反馈的频率要增加。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要通过电话、网络、书信等多种形式,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应保持至少每年一次的创业教育效果反馈。

第三,高校与政府之间的信息反馈。政府对创业教育效果的反馈和指导,是创业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保证。高校要主动加强与政府的联系,将希望政府做的事情及时告知政府。政府也应收集社会对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价信息,并及时反馈给高校,指导高校灵活地调整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向。

四、学科综合性原则

创业是对创业者综合能力的考验,需要创业者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创业知识,从而有效应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必然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横断学科。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在200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是跨学科模式。[8]也就是说,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应游离于高校各门课程之外,而是要对整个高校的各学科教学过程进行积极的重构。同样,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也必然涉及很多的学科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等,如表1所示。大学生创业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既涉及制度层面和社会层面,也涉及技术层面的。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运行机制,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制度层面的;就其技术层面来看,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创业教育中的软件应用、创业教育中的数据库等,都是很专业的理工科课题。而近代兴起的一些交叉学科(如协同学、创业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学等)也从不同角度渗透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运行过程中。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应运而生的,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的高度综合。[9]只有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基本原理,并充分吸收各学科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手段,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丰富和发展,才能完善其结构,改进其功能。

表1 不同学科知识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意义

总之,要想合理开展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与方法。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合理运行,需要高校教育者及社会上一切关心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只有认真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切实坚持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才能真正使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激励创新和培养创业人才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