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福/摄
尽管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针对各省区市不同情况的高温补贴政策,但是,户外高温劳动者,特别是新兴职业户外高温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方面仍需更多关注和支持。
王超英/摄
菅李峰/摄
骄阳似火,赤日炎炎。
7月以来,伴随着全国多地出现的持续高温天气,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户外高温劳动者的工作又迎来了“炽热”考验。与此同时,全国各级工会也在积极行动,持续开展“送清凉”“送健康”等活动,将工会组织的关心关怀送至劳动者身边。
防暑降温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劳动保护工作,直接关系到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今,户外高温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保护问题引发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工作20多年,夏天中暑是常事。35摄氏度的室外温度下,穿上绝缘服,即使不工作,站10分钟都能中暑。”国网山东电力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班副班长王进直言不讳地说出了他和工友们的工作常态。
王进所在的班组有15人,负责山东省境内500KV及以上的等电位带电作业工作。与其它等级的带电作业相比,他们所负责的电塔多在山区,塔高均在100米以上。每天,他们要扛着设备上山,再穿上绝缘服爬塔,其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如今,山区绿化特别好,全是树,没有路,爬山更费劲了。”王进说,高温天气下工作,不仅衣服会被汗水浸透,有时候,绝缘服都会被汗水浸湿。
面对高温天气,王进和班组的工友们多会采用补水的方法来降温,他说:“一旦出现中暑,会立即到阴凉地方休息,再喝上一两瓶水,出出汗就好了。”高温、汗水对于他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为了确保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今年,班组里的工友们大多都在超负荷运转,其中一位工友已经连续一个半月没有回过家了。
《中国工人》记者对建筑工人、电力维修工人和环卫工人等行业的采访中发现,高温天气下工作,中暑仍是户外劳动者最大的健康威胁。出现中暑状况后,不仅会有头晕乏力的不适感出现,还会出现食欲不振,肠胃不适。高温天气不仅严重影响劳动者的情绪,变得易烦易燥,更降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7月22日,台风“安比”经过淄博,台风过后,国网淄博电力公司输电运维一班的邢高启和工友们正在进行紧张忙碌的线路巡视工作。虽然刚刚入职两年,邢高启已经适应了夏季的户外高温工作。
望远镜、照相机、测距仪、测温仪、无人机……邢高启和工友们不仅要背着重达10公斤的巡线包,还要带上至少2升水,每天每次徒步进行10公里路程的线路巡视。有时,他们要穿越玉米地,有时,则要爬山。“夏天,特别是下雨后,穿越比人还要高的玉米地,就像走进了大蒸笼,又热又闷。”
为了预防中暑,邢高启和工友们会携带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在入职培训和工区培训上,他也学到了防暑降温的知识。每次结束户外高温工作后,邢高启会在阴凉地休息一会儿,再洗一个温水澡,“食堂还给我们准备绿豆汤,很解暑”。
“现在,巡线时会采用无人机,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巡线的劳动强度。”邢高启说,进入夏天后,班组还采用了“错峰”工作,将从前9点到12点的工作时间,提前了两个小时,改为7点到10点,错开了日照气温最高的几个小时。
同样,在日晒强烈的广东省开平市,市区中队的交警们也在夏季采用了新的工作模式。
广东开平市市区交警中队有40多名交警,负责开平市城区内32平方公里,管理人口达30多万。上岗时,交警除了要穿长裤、短袖制服,戴警帽,还要穿反光背心,每人每天站在路面上的工作时间有6至7个小时。
“7月以来,广东的气温都在35摄氏度左右,尤其站在柏油马路上,气温就更高了。”该中队队长何飞介绍,为了防中暑,在气温最高的下午,中队会采用流动巡查的工作方式,开车到所负责街区进行交通巡查。而对于早晚高峰和日常路面管理这些不能改变的工作,则采用轮流上岗制度,缓解高温带来的疲劳。
“去年夏天接单的时候,订单上偶尔会出现‘高温补贴’的字眼,今年夏天再也没有见到过。”来自河北保定的李明达已经在北京从事外卖骑手工作3年,他告诉记者,去年夏天高温天气时,中午11点到12点半之间的订单会出现额外的“高温补贴”费用,根据送餐金额不同,每单的补贴金额会在1至3元之间浮动。
今年,虽然没有“高温补贴”了,但是,相比全天各个时段的送餐费用,中午时段送餐仍能挣得多一些。因此,每天气温最高的时候,也是他最忙的时候。上周,因为送餐地址的住宅楼电梯进水,他只能在中午12点走楼梯爬到18层送餐,“结果那天中暑了,头晕了一整天”。
2012年6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就已联合下发《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对高温天气的工作时长、工作补贴金额作了明确规定。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跟防暑措施。
然而,尽管全国各地都陆续出台了针对各省区市不同情况的高温补贴政策,户外高温劳动者,特别是新兴职业的户外高温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仍需更多关注和支持。
《中国工人》记者在北京望京地区随机采访的10位外卖骑手中,没有人知道北京地区的高温补贴政策。面对高温天气时,大部分骑手只选择多喝水这一种方式降温,并不会随身携带防暑药品。
“今年夏天的收入还没有去年冬天好,现在骑手多了,抢到好订单也不是那么容易了。”李明达每天早上10点开始接单,到晚上10点才收工,且大部分订单的配送都要靠跑。“半小时之内,要把餐送到,有的客户还住在没有电梯的六层,只能靠跑。”
采访中记者看到,在订单不忙的时间段,大部分骑手会选择在树荫下乘凉,或在阴凉地方休息,因送餐工作的特殊性质,他们全天的工作时间都处于室外。
为给坚守在岗位一线的户外劳动者加强权益保障,2016年起,全国总工会在全国推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为环卫工人、快递员、出租车司机、协警等户外劳动者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区市建立了一大批的爱心驿站。但是,能到爱心驿站休息的户外劳动者人数有限,像外卖骑手,他们需要随时接单,说走就走。同时,户外劳动者中新兴职业从业者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了爱心驿站的建成速度。
近日,上海出现的“无人看管冰箱”火遍了朋友圈,无论快递员、外卖小哥,还是环卫工,只要是露天一线人员都可以免费拿取冷冻饮品。这样的爱心之举获得无数点赞后,还引起了连锁效应,不少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自掏腰包买水为冰箱“补货”,希望能为户外工作者献上一份心意。
如今,户外高温劳动者不仅仅需要市民们的公益行动,更需要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高温天气作业的相关规定,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劳动权益保护和福利安排,为户外高温劳动者撑起一把权益防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