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初探

2018-08-15 10:41丁红伟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思维评价

丁红伟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手段,它被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本文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对提问技巧作点探讨。

一﹑提问的功能分析

数学课堂教学实质就是师生双方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展开的。提问在数学课堂的应用,可以起到强化知识信息的传输﹑评价学生的状况﹑调控课堂教学的过程﹑沟通师生感情的交流之功效。

1.反馈调控功能

反馈是实行调控的必要前提,教师恰当的提问,可迅速获得反馈信息,并据此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或冷场时,教师的一个导向性的提问可及时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以此来控制教学方向。

2.判断评价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得如何?目标达成度的检测有赖于形成性提问做出评价。

3.激励参与功能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有目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呢,从而增强学生数学的动力。

4.巩固强化功能

数学概念﹑定理和法则的获得离不开发深思问题的启发,数学知识和解题能的巩固强化同样来自精心设计问题的诱导,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 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使知识内化,建构数学模式,强化綜合应用能力。

二、提问的运用原则

1.针对性原则

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开拓学生的思路,还可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灵活安排提问。

2.有效性原则

只有获得真实信息反馈的提问才是有效的。经常看到一些教师热衷于课堂上的场面,殊不知善于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学生的齐声回答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应予避免。

3.科学性原则

所提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在预料之中,要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

4.层次性原则

提问的深度来自问题层次的高低。模式识别﹑知识回忆﹑形成联系类的问题属于低层次的机械记忆问题,其主要特征在于问题答案的信息形式局限于课本知识范围;而综合理解﹑分析应用﹑终结评价类的问题属于高层次的认知问题,其根本特征是问题解答必须通过比较﹑分析﹑对照﹑总结﹑拓展﹑应用﹑重组或评价等方法,改变已知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经高级认知思维方可得出。提出问题要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

5.整体性原则

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而形成“.对一”的回答场面,有的教师先点名,后提问,被点名者如临大敌,全力应答,其他学生则因与已无关而袖手旁观,达不到提问的整体效果。

三、提问的类型

1.回忆型。包括对概念、 公式、法则、定理和方法的回忆,要求学生对已教的具体事实和知识进行再现和确认,虽然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提高,但对于督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2.理解型。 此类提问要求学生对已知信息进行内化处理之后,再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必须对已知信息形式或结构做出改变而不是简单复述遍。这类提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洞察和掌握知识本质特征的能力,而且还能训练他们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便于教师作出形成性评价。

3.应用型 。 数学概念外延的界定, 数学定理、法则的运用,数学方法的实施都属应用型问题。不同于理解型提问,此类提问要求学生将已内化的知识信息再外化,通过信息反馈和知识运用巩固所学。这是一种高级认知提问,不仅要求学生将已知信息进行归类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加工整理、综合考察,达到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的程度。满足于表面上的理解,依样画葫芦式回答看起来“效果良好”,实际却放弃了用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功能,掩盖甚至窒息了学生活跃的认知冲突,结果只能适得其反,难以奏效。

4.评价型。这是一 一种系统性综合提问,要通过认知结构中种类模式的分析、对照和比较方可做出回答。它包括概念的评价、方法和技能的评价、原理的评价等。

提问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口头直接提问;也可以书面提问,列出问题表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可以是显式提问,要求学生共同思考某个问题并予以解答;也可以是隐式提问,在讲授过程中设疑立障,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不要他们正式解答:可以是单向性的师同生答;也可以是多向性的师生或学生之间的相互回答。各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

四、提问技巧的实施要点

1.提问要有序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知顺序,循序而问,步步深人,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

2.提问要有目的 备课时,教师在深人钻研教材的同时,要研究提问的目的,使其每-次提问都有意义,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可设计目的性明确的提问。如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组织学生的定向性提问、理解知识的启发性提问、学习方法指导性提问等等。

3.提问的语言要明确 发问时,问题只说一遍,以免使学生养成不注意教师发问的习惯;提问的对象要明确,是要一齐答问还是个别答问。要使学生清楚教师 提的问题,且问题的答案要明确,使回答者能够做到准确对答。

4.提问的内容要有“度”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5.提问语言要有启发性数学语言特点是严谨、简洁、形式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练若用符号语言提问要辅以适当的解释。

6.要给学生思考时间 提出问题后适当的停顿便于学生思考,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可引出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几秒钟的等待可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掉以轻心。

7.反应要及时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作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恰当的反应可强化提问的效果。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反应,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做深层次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8.提问要新颖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问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也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学生有新奇之感,他们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9.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问题提出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再叫某一学生具体回答,这样有利于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更不要只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否则均不易引起全体学生思考。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于全班同学,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思维评价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