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

2018-08-15 10:41徐恬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教学研究小学语文

徐恬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由此可见,美育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讨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研究。

[关键词]教学研究;审美教育;小学语文

在讲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今天,小学作为学生初步进行知识学习的时期,对于一切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完全,这个时候如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对智力的开发有着重要催化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多注重将审美观念融入日常教学中,让学生亲身接触表达美,进行整体素质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现状

1.教学理念落后

尽管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每个学校都极其倡导的,但是很多教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过多的还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主,不愿把审美教育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更别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了。

2.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很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的模式进行的,主要以自己的思维来进行授课或者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感受,更别提在讲课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

3.缺少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的显著特点,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到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上,过分地强调它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审美教育的教学。

二、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渗透

1.赏析文章体现美的意境

越是简单的文字反而越能衬托一篇文章的美,小学语文注重的是建立文字语法基础,对于文章的要求比较低,但是赏析文章却是体现美的意境最直接的方法。每一个学生在寻找发现美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美有一个认识,了解美的定义和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加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对课外读物的优美文章进行赏析,接触美、体会美的意境,在文章中寻找写作优美的段落,摘抄下来并进行反复阅读;同时老师还可以收集一些与课本相关的故事链接,在学习内容结束后讲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在不知不觉中就感受到故事中美的意境,事后老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加深他们对意境美的记忆。例如在学习完《哪吒闹海》这篇文章之后,老师可以在讲课结尾给大家再讲一些与文章有关的故事,比如哪吒后来的一些传奇故事,还可以找一些相关的图片进行观看,让学生在听老师讲述故事的时候感受作者对人物的清晰刻画,从而体会文章中美的意境,实现对美的初步认知,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更加积极地学习语文。

2.文字语法表达美的形象

语言文字是表达一个人思想感情最有力的媒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选取风格大多简练而文字优美,就是因为其中美的渗透让文章更具表现力。美的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其中的含义和形象成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多注意课文中美文、美句,在对这部分讲解时要多花些时间,争取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其中文字对美的形象的具体表述。例如在《小露珠》这篇文章中,关于阳光下照耀的景物这段描写:“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作者运用绚丽的色彩描述和生动的比喻将被露珠装饰的景物刻画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学习阅读该段文字时头脑里会不自觉地浮现出向日葵、白杨树、喇叭花、鲜花嫩草等一系列景物的样子,让学生通过文字的描述了解美的形象,进而加深对语句和课文的了解,学生在阅读文字中感受中国语法的博大精深,从而乐于在语文的海洋中积极探索。

3.语音阅读展现美的具象

小学生对于语音的感知能力比较强,教师在平时的语音教学中要多注重对课文的朗读,通过对不同声线的感受来体会美,老师通过对课文的语音阅读也能将美具体展现出来。老师可以利用早上这一段时间来让学生进行语音阅读,早上既是学生记忆的活跃期,可以通过阅读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早上学生的声线比较柔和,能够将语言中的美更好地具象化,加深对美的感知;与此同时,教师在每篇课文的讲解前也要先用感情朗读一次,加上自己对文章整体思想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文章在语音的表达下,美能够更加具体化。语音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通过富于变化的声线和饱满的感情表达作者写作的情感和思想,可以更好地将美具象化。还有就是老师让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美的表述,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注入感情,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进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解析课文体验美的构成

小学课文中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人物分析,进而体会到人物中包含的性格美,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品格,提高他们对道德美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并将其运用到学习中,提高对语文学习的激情,增强语文素质,为将来语文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军神》这篇文章中,教师先对文章进行内容划分,总结每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对于主人公刘伯承的描述进行解析,从他的性格、意志品质以及成就等多方面分析探讨其形象,同时也要注意其他人对主人公的侧面衬托,如课文结尾中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称赞。通过对课文人物的解析,找出人物中良好的品格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美的构成不仅是景物秀丽,形象活泼,还有性格美等许多内容,在每篇课文的解析后都总结出一种美的涵义,体会美的构成,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坚定学习的意志。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是新课改发展的潮流,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通过分析现阶段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创设情境教学,紧抓课堂教学以及借助想象力等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发现美、感受美以及欣赏美,进而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能力,希望我的论述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柏大莉.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于审美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3).

[2]何光剑.小学语文教学引入审美教育的实践探索[J].语文學刊,2015(17).

[3]邱姣娇.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教学研究小学语文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