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鹏 张萍 孙俊涛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齐齐哈尔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中,公共体育器材单一,场地利用率不高,居民的活动场所以广场为主;2.在设施管理制度中,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人员不足;3.社区体育组织服务中,体育组织类型单一,主要是体育协会,居民的体育活动不够丰富;4.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这一方面,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活动的需要;5.在体质监测服务方面,能够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4 — 0074 — 03
1前言
众所周知,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一直以来是重中之重,居民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能满足居民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对齐齐哈尔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齐齐哈尔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以期提高齐齐哈尔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和效率,为齐齐哈尔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建华区、铁锋区三个区的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了解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背景,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300份问卷,所有问卷采用即发即收的形式,保证问卷的回收率。本次问卷回收248份,回收率为82.7%,有效问卷204份,有效率为82.2%。
2.2.2.1问卷的效度检验
结合有关专家进行多次修改和调整,最后的结果显示,问卷的设计满足本次研究要求,具有有效性。
2.2.2.2问卷的信度检验
问卷采用再测法,两次测试间隔20天 ,其相关系度数R=0.8304,P<0.01,说明发放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2.2.3数理统计法
对数据的统计采用百分比计算。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齐齐哈尔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范围研究
3.1.1公共体育设施服务
3.1.1.1体育公共设施
如表1所示,选择社区内有公共基础设施的有86人,占总人数的42.1%,没有公共基础设施的有118人,占总人数的57.9%。说明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应完善体育公共基础设施,来达到居民的日常需要。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是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基本满足居民的日常的活动需求。
3.1.1.2设施管理
如表2所示,选择社区内有设施管理的有4人,占总人数的1.97%,没有设施管理的200人占98.03%。说明齐齐哈尔市社区设施管理上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导致设施管理上严重的不完善。这也是在公共基础设施配备不足所导致的的现象,所以应完善相应的设施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来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的的安全性。
3.1.2社区体育组织类型
如表3所示,选择体育协会占70.1%,社区俱乐部和其它类型占9.3%和20.6%。这说明社区组织还是以体育协会的形式为主,体育协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健身活动,而且以政府为主导,贴近社区居民的生活深得居民的喜爱。但是组织类型相对单一,应利用其它的形式多元化发展居民的体育生活方式。
3.1.3体育活动场所
如表4所示,开展居民体育活动的场所方面比较灵活,包括社区附近的广场、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其中广场、社区内场地和公园分别占47.5%、32%、15.6%。说明居民的活动场所主要以这三种为主。
3.1.4体育活动项目
如表5所示,居民的体育活动主要以广场舞为主占44.2%,其他的占据较少,应增加对其它项目的宣传的同时增加活动的类型,发挥社区的主动性,多组织以比赛形式的活动,增加居民的兴趣,使居民积极的参与进来。
3.1.5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
如表6所示,没有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占97.55%,有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仅占2.45%,而且只是体育活动助理,并不是真正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有的居民甚至不知道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什么职业。这说明,齐齐哈尔市各社区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是严重不足的,社会体育知道员在社区公共体育供给服务过程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3.1.6体育活动宣传途径
如表7所示,社区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宣传途径以标语为主,占59.7%,其它的宣传途径分别占27%和13.3。说明宣传途径太过单一,居民不了解体育活动的开展,应该运用多种宣传途径来让居民更加全面的了解活动的相关内容。
3.1.7体质监测服务
如表8所示,社区居民每年参加体质监测的次数在1到2次的占35.3%和32.3%;4次的占12.3%、3次的占18.6%,1次没有的占1.5%。说明齐齐哈尔市在体质监测服务方面,能够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在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中,公共体育器材单一,居民的活动场所以广场为主;在设施管理制度中,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人员不足;社区体育组织服务中,体育组织类型单一,主要是体育协会,居民的体育活动不够丰富;在体育活动场所方面主要是公共场所以广场、社区内场地和公园为主,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这一方面,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活动的需要;在体质监测服务方面,能够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4.2建议:
增加体育设施的丰富性,制定完善的体育设施管理制度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增加体育组织类型使居民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增加体育活动的场馆场所的数量,满足居民的活动所需;加强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增加指导员的数量,增强素质,完善其考核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发挥社会和市场的作用,形成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多样化。
〔参 考 文 献〕
〔1〕戴健.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2013)〔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2.
〔2〕荆俊昌,冯冰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显示困境与突破策略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3,(12):11-13.
〔3〕许金锋,麻新远.城市化进程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困境及破解途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04):37-43.
〔4〕姜大勇.山东省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现状与改进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
(01):1-8.
〔5〕谭清芳,郭瑞.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制度缺失和均衡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
(10):47-49.
〔6〕俞琳,曹可强.国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体育学刊,2011,(03):31-43.
〔10〕郇昌店,张琮.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概念的辨析—兼與范冬云先生商榷〔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05):23-24.
〔11〕孔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供给主体及实现路径〔J〕.体育与科学,2011,(04):66-67.
〔12〕浦义俊,王如佶.常熟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和社区居民参与情况的调查〔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03):42-43.〔责任编辑: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