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2018-08-15 11:18冯晓青
理论观察 2018年4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对策

冯晓青

摘 要:当前,较高的经济成本、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体制、社会文化环境成为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经济、体制和社会障碍。而扫清上述障碍就需要做到降低经济成本,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减轻经济压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扫除制度障碍;营造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培育软环境。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4 — 0062 — 03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对农村劳动力产生巨大的“引力”,于此同时土地所有制的变革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释放出一些劳动力,对广大农民尤其是青壮年产生一种“推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而“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49.7%”①如此多的外出农民工人口对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然而在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同时,农民工这一人数庞大的群体的城市融入进程并不顺利,并且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②,他们正处于青壮年时期,对能够融入城市寄托着很大期望,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这些年轻人顺利地融入到城市中。

一、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障碍

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满载梦想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在城市中努力打拼并为城市做出贡献。但纵然身处城市,他们对城市人的生活却可望而不可及,他们普遍缺乏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城市中的边缘群体,经常因为种种原因陷入工作、生活、教育、医疗的窘境。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主要存在经济、体制和社会等障碍。

(一)经济成本较高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经济障碍

大城市生活的经济成本普遍较高,低收入、高支出使新生代农民工难以在城市中立足,尤其在工资、住房、教育三方面问题表现突出。

第一,就业困难,工资较低。“新生代农民工在择业就业中的歧视以及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收入性障碍,共同构成了其在城市融入过程中的经济资本缺失”。③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不占优势,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进入非正规劳动力市场,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和基础性服务业。在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中,大多没有社会福利待遇及社会保障,劳动附加值低、工作强韧度大且岗位替代性强,而这类型的工作容易使他们陷入“低人力资本——低附加值劳动——低人力资本投资”①的恶性循环。农民工就业及其工资现状,对于出生成长在80年代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而言,显然很难在大城市中安家立业。

第二,买房成本高,租房条件差。农民工进入城市生活,首先面临的是“住”的问题,目前,大城市房价水平居高不下,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整体工资水平远低于房价普遍水平,在大城市买房对于普遍收入不稳定的农民工群体而言实在难以企及。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中大部分人选择租房,往往住房面积小,居住环境较差,房间大多数仅限满足饮食、起居等基本生活需要,根本没有足够空间用于其他功能,影响其舒适度和幸福感。而如此简陋的居住条件与他们较高的生活成本却较低且不稳定的收入有着直接关系。

第三,教育成本较高,家庭经济支出比重高。教育成本既包括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再教育费用,也包括其子女教育费用。新生代农民工要想找到工资待遇高的工作,就需要接受相应的劳动技能培训来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尽管政府每年都会举办职业技能培训,但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是不断跟进的,大多数人还是需要额外开销参加培训以解决现实迫切的职业再教育需要。此外,80后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已经成立家庭,即将或正在面临着子女教育问题,而子女教育支出通常占到家庭经济支出的多一半。现如今,子女上学难,上学贵现象在各地频频上演,尤其对于当下新生代农民工来说真是难上加难。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着相当大的教育经济压力,这对他们而言是个沉重的问题,一方面再穷不能穷孩子,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必须竭尽全力,另一方面所剩无几的收入导致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辛。

(二)城乡二元体制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体制障碍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打工之所以薪酬和福利较低,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附着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户籍身份。由于户籍身份的不同,他们在享受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等基础上形成城乡有别的资源配置方式,这已成为共识。一方面,城乡二元体制把人分为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农民工薪酬和福利相对较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分割进一步衍生为二元就业制度,并造就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②同时,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歧视现象依然存在,这与80后农村中的青壮年对职业的预期产生很大的反差,降低了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难以从内心真正融入城市;另一方面,户籍制度的不同导致资源分配的差异,城乡居民所占有的社会资源是不同的。大城市充足的社会资源,吸引着广大想急切改变自身现状的新生代农民工来到城市,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他们特别期望自己能够在城市中安家立业。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留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乡村,成为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真实写照。由于一系列的制度体制,对他们的城市融入形成了一种现实的障碍。

(三)社会文化环境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障碍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需要承担高昂的经济生活成本以及诸多制度体制的限制,同时社会文化软环境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社会群体性的排斥。包括制度性的社会排斥和观念排斥,这不仅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对市民的认同、支持和理解,同时也容易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综合素质有限,另一方面是城市社会包容性发展还不够成熟。二是城乡异质性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农民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多,而市民受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多。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洗礼,其对现代文化的适应性较强,希望通过积极吸收现代文化为其城市融入提供文化认同,但与此相反,城市居民对乡村文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排斥。此外,有关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一,社交活动范围大都是亲戚和同乡,与城市居民或其他人交往较少,这也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因素。

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对策

作为城市农民工主力军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需要從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降低经济成本,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减轻经济压力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面临的首要障碍是经济压力较大。要想减轻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压力,就必须从增加收入,减少支出两方面双管齐下,从住房、就业和教育着手。首先,实施安居工程,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切身利益。政府应该依据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需求,引导和帮扶他们使用或购买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切实解决好住房问题,从而为其城市融入提供一个安定的住所。其次,建立同工同酬制度,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平等获取报酬的权利。同工不同酬似乎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另一方面是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限制。我们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规范市场中的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同时还要规范就业市场环境,使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工作环境及各项社会保障。最后,针对市场需求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同时应保障随迁子女的教育权。劳动技能是新生代农民工步入劳动力市场所必备的,也是获得较高的工资待遇和获得城市融入的最佳途径。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定期和不定期举行质量高又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为新生代农民工提升技能提供支持。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也要妥善安排,当前应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常住地就近安排上学,保障随迁子女能够平等地享受国家各项教育资源。长远来看,政府必须平衡城乡教育资源,使更好的教育优惠政策向农村倾斜,这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需要逐步协同推进。

(二)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扫除制度障碍

要想让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就必须实现城乡居民在身份上的平等,实现城乡居民公共资源的均等化。首先,实现城乡居民身份上的平等。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及附着在户籍之上的权利不平等,让城乡居民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我们的社会关系应建立在一种基于契约关系平等而不是基于户籍身份的限制,从而使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融入不仅停留于强烈的主观愿望,更使其有真正城市融入的现实可能性。其次,实现城乡居民公共资源的均等化。城市较多的就业机会及丰富的公共资源吸引着新生代农民工,但这些机会和资源并非人人平等拥有。因此,要进行城乡体制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最重要的是使城乡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尽量逐步缩小,从而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吸引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返回到农村,在农村干事创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青春。

(三)营造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培育软环境

营造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消除社会排斥和促进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当前,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打工不仅会遭遇到群体性的社会排斥,而且城市居民对农民工身上具有的乡村文化生活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这些因素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一种隐形的文化障碍,不利于推进我国城市化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力争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和谐包容、平等交流的社会文化氛围。具体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其一,营造包容、理解与和谐的社会氛围。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为城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他们却享受不到城市应有的待遇,而且某种程度上还遭受他人歧视、排斥。现如今,社会各界应充分认同他们为城市所做出的贡献,与此同时应抵制各种观念排斥,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关怀。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在思想深处消除偏见,从心理上认同理解并接纳新生代农民工,从行动上为其提供帮助和支持,力争形成一个拥有强大包容性的社会氛围。

其二,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增强文化的包容性。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连接者,承载着两种文化的交融吸收。新生代农民工既受到现代文化的感染,又受制于固有文化的影响。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对乡村文化的偏见和不理解,会使这两种文化相互融入受限制。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两种文化的吸收者和传播者,自身应该努力提升综合素质,摈弃一些不良习惯。而城市居民也应转变思维方式,挖掘和欣赏乡村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接纳和欣赏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差异,张开双臂欢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应积极主动的打破基于血缘和地缘为主的群体性交往方式,积极与城市居民沟通,在沟通交流中产生共鸣,达成共识。

综上所述,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协同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减轻经济压力,扫除制度障碍,培育包容的文化环境,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的难题。

〔参 考 文 献〕

〔1〕〔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文晓波,曹成刚.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困境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J〕.求实,2014,(08):49.

〔4〕赵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中住房保障的困境与出路〔J〕.政法论丛,2016,(01):137.

〔5〕黄兆信.弱嵌入性: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创业的现实选择〔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5.

〔6〕杨继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障碍及消减对策分析〔J〕.社会科学,2016,(12):84.

〔7〕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4/t20170428_1489334.html.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与第一代的比较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因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