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
一、高校开展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一)强化资金使用监督的需要。高等学校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关注自身的特色、水平和经费是否合法使用及其使用效益,如果缺乏明确的责任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手段,必然会出现预算约束弱化、资金使用浪费的情况。通过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可以对经费使用的科学性、效益性、效果性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找出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约束。
(二)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从高校履行职责的角度,预算执行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是一种较好的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绩效的实践方式,将绩效审计贯穿管理的整个过程,以此分析、考核、评价预算执行结果,评价高校资金是否获取了效益,效益的程度如何。对资金使用效益、损失浪费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能够促进高校不断加强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使用的规范性、经济性、效率性。
(三)高校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审计职能不断的拓展,对高校内部审计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开展预算执行績效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开展,将预算执行审计和绩效审计相结合,推动预算执行审计的完善和提高,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功能,充分发挥审计经济监督作用,满足高校不断发展对审计的要求。
(四)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作为评价与考核经济活动效益性和科学性的有效手段,开展预算执行绩效审计不仅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也通过对整个资金运行过程的比较分析,对资金绩效的分析,对高校职责履行和目标的实现进行绩效评价,揭示学校的财务风险、财务效益及发展潜力,有利于促进高校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以及高校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二、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内容
(一)预算编制的绩效审计。主要审查预算编制是否有效贯彻落实国家财政政策,预算编制的依据、申报的内容、程序是否符合有关法规制度规定,预算安排是否与高校发展水平相适应;审查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在保证高校正常运转的同时防止浪费;审查收入预算是否将所有收入全部纳入预算范围,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审查支出预算是否科学、规范、细化,是否优先保障高校基本支出的需要、维持高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审查预算中经费支出结构是否合理以及控制是否得当,是否符合高校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合理评价预算编制的先进性,找出预算编制的薄弱环节,努力促进不断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增强预算编制的透明度,提高预算编制绩效。
(二)收入预算执行绩效审计。通过对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种收入开展落实情况的审计,审查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种收入的来源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审查是否存在无依据收费、审查有无设置账外账、“小金库”等问题,审查应上交财政专户的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交,审查预算收入结余的结转和使用是否符合规定。通过预算收入完成率指标考核预算落实能力、财政拨款预算完成率指标考核获取财政拨款能力,以及自筹经费预算完成率指标考核自筹经费到位情况,以此评价高校收入预算执行的绩效。
(三)支出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审查预算支出是否按照预算的科目严格安排全年的支出,审查预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是否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审查各项费用支出是否按预算用途合理安排使用,审查预算支出是否严格按照国家财务制度和有关规定列支;审查支出是否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有无铺张浪费、提高开支标准的情况。通过审查经费的增长情况和超支情况,分析有无超标准支出;从支出结构和比例考核行政管理成本,分析行政管理费支出、人员经费支出、教学支出、占预算支出的比重,看其是否合理;审查资产否合理有效配置,设备物资是否有效使用,是否做到物尽其用;审查资源利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是否可行有效等。
三、构建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一)审计目标。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目标应与高校的工作目标相呼应,由真实性、合法性逐步向效益性发展,把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作为审计的目标,促进预算执行提高其经济效率,提高其使用效益。”通过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揭示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及措施,促进绩效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促进管理工作不断规范有效,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审计评价标准。根据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目标,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结合的原则,选择和制定审计评价标准,以保证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科学、合理、客观。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可选择:国家的法律或法规规定的政策为标准,如《会计法》《审计法》等法律;财经法规、财务制度等为标准,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预算与计划为标准;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为标准等。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评价其预算执行的合法合规性;以学校制定的预算目标、预算执行计划,评价其预算执行绩效的完成程度;以国内外高校的先进水平、历史标准,分析评价其预算执行效益的优劣程度;以前年度审计的意见和建议为标准,分析评价其预算执行绩效的整改及效果性。
(三)审计评价指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各项指标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防控各种风险,并对预算资金进行绩效评价。一是可选择 “预算完成率、生均培养经费支出、图书利用率、固定资产利用率、房屋使用效率、教学实验开出率、学生人均教学仪器设备占有量、图书资源使用效率”等指标为衡量预算执行效率性的指标。“通过这一系列指标,考核高校一定投入带来产出的利用程度,促使高校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二是可选择“收入支出预算完成率、自筹经费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率、资产增长率、资产使用率、教学业务费比率、科技成果的获奖率、图书总量及生均图书量、校舍建筑面积及生均面积、学生招生计划完成率、科研计划完成率、学生就业率”等指标作为衡量预算执行效果性的指标,综合评价反映预算完成情况及资源使用的效果性。三是可选择“学生人均分摊的经费开支数、人员经费和经费总支出的比率、人员经费比、学生就业率、年学生平均人数、学生人均分摊设备购置费、学生人均分摊教学行政费比”等指标为衡量预算执行经济性的指标,综合评价反映资金、资源使用的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