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前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2018-08-15 00:12董琪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教师应课文

董琪

对于语文课程的教学,应重视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并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实效,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引导学生积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并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通过不同渠道进行课前预习,同时通过创新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感受课前预习带来的学习效果,进而为今后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较差,朗读课文不流畅,对教师所讲内容不知所云,听得云里雾里,似雾里看花般朦胧;有大部分学生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无法予以解答。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最大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对相关知识没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即使教师安排预习,许多学生只是敷衍,并未认真投入到预习中去。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习惯难以养成,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树立预习意识,激发预习兴趣

(一)明确预习重要性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预习能够预先了解课堂学习的内容,有准备、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学习,进而提升学习实效,强化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脑筋,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做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由此可见,预习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二)树立教师预习意识

想要学生重视预习,首先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重视预习。有些教师不喜欢布置预习作业,认为大部分学生不自觉,在家不肯预习,布置了也没有用,还不如在课堂上多花点时间教他们。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师要重视预习,落实好预习,授之以“渔”,那么学生肯定会受益匪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真正做到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三)树立学生预习意识

许多学生之所以成绩始终没有起色,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听不懂教师在讲什么。而之所以听不懂,是因为学习新课时对以往所学的知识产生遗忘或原本就没有掌握。而预习能有效地弥补这个“空缺”。有些孩子认为预习没必要,反正老师上课都会讲的;有些孩子觉得预习太难了,就知难而退了。其实,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充分的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我在班上经常强调:“课前预习十分重要,好处多多。”

二、指导预习方法,引导有效预习

(一)关注字词句篇,进行基础预习

预习一篇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画、注入手。

读,即读课文。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预先朗读几遍课文,直到读得流畅、通顺,且能将课文大意叙述出来。

圈,即圈新词。在预习中,遇到新词语明确圈出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多写。

查,即查疑难。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难免会遇到不懂的字词,此时通过查阅字典,不仅能对字词有所理解,还能加深印象。

画,即画重点。在预习完新课文后,学生要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段落与难以读懂的句子画出来,在听课时着重听讲。

注,即注感受。在预习过程汇总,读到深有感触的语句或段落,可将自己的理解标注在文字旁边,加深学习印象,深化理解效果。

(二)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深层预习

人教版高段的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于文章的重点很难把握。而教材中的一些资源,却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文章重点,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充分预习的目的。

1.巧用“导读提示”

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在每篇略读课文的前面都有一段提示式的导语,“导读提示”不仅能够进一步明确学习重点,还实现了对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为学生的预习提供重要依据与参考,进而保证预习效果。

2.巧用“资料袋”

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后专门设置了“资料袋”,用来为学生解释或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拓展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文内容中。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预习中仔细阅读“资料袋”中的知识,进而大大地提高预习的效率。

3.巧用“课后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每篇精读课文之后都有几道思考练习题。这些习题凸现语文学习特点,紧扣文本重点,具有很好的导学、导练功能。教师在对学生预习活动进行干预时,应引导学生试着解答“课后题”,并带着问题投入到预习中,在探知文章主旨的同时,了解重点知识,进而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

(1)理解内容,学有所得

预习时引导学生预习课后题,可以让学生快速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再见了,亲人》的课后习题,“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2)学习写法,学有所获

有的课后题,让学生领悟课文谋篇方法、了解选材和表达中心之间关系,如《景阳冈》;有引导学生分清事情前因后果、学习有条理表达的课后题,如《草船借箭》;有引导学生联系课文领悟种种写人方法的《人物描写一组》等。

(3)积累语言,学以致用

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选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内涵深刻。好多的课后题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如《人物描写一组》的课后题:“课文中的一些语句,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三篇短文里找一找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抄一抄。”

(三)借助非教材资源,进行高效预习

1.做预习单

预习单,顾名思义是为预习而设计的,用于课前自学。预习要求不能太高,过高的预习要求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兴趣索然。要让预习单真正发挥作用,教师首先要深入文本,挖掘教材,进行分层设计。

2.看微视频

语文学家艾克斯兰曾说:“要尽力在语文的药丸上涂上欢乐的果酱。”而微视频就是“欢乐的果酱”。教师应充分借助微视频,将精心制作的预习课件分享在群里,打破传统课堂对学习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在微视频的使用中,教师可适当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预习,进而提升预习效率。

3.走進网络

对学生的预习动机进行激发,针对学生预习的课文内容,设计趣味性强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积极独立完成预习作业。通过网络的运用,进一步提升了预习的趣味性,强化预习效果。

三、丰富评价方式,促使乐于预习

(一)个人预习积分赛

学生在完成课前预习后,期待教师的肯定。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予以评价,并将积分标记在“预习记录表”上,展示在全班学生面前。以此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竞争意识,进而增强预习实效。

(二)预习成果展

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的预习成果展示在全班学生面前,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预习基础上展开,为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崭新的起点。例如,鼓励学生通过口头交流或书面展示的形式,将预习成果分享给其他学生,并让其他学生对该学生的分享进行评价,以此增强学生的交流热情,获得愉快的课堂体验,给其他同学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教师的评价

教师应正确认识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应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并为其创造发言的机会,帮助其建立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对于学生而言,课前预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途径。只要做好课前预习,就为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教学实效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教师应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