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情境 体验生活 学会技巧

2018-08-15 00:12林丹丹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广玉兰阅读课文标点符号

林丹丹

习作,就是学生语言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个性化的具体外化。那么,相应的,孩子的语文学习就是知识的内化。所以,语文学习和习作便是相辅相成的,共同前进的。为了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标也明确地对学生的不同方面提出了动态的目标。所以,习作和阅读教学是不可分割的。

教师们常说:习作就像是打不扁的铜豌豆。所以,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习作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习作失去了兴趣,自然也就失去了动力和它的完成度。据调查显示,学生对习作的态度如下:一、67.2%的学生宁愿学习新课文,也不想写习作;二、学生觉得没内容、没素材、没新鲜事物可写;三、学生提笔犯难,觉得自己没用词句、不会表达、不会结构篇章。学生不想写、没的写、不会写是摆在学生与习作之间的三座大山,成为很多学生难以成功跨越的鸿沟。

然而,习作究竟是什么?习作就是学生语言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个性化的具体外化。那么,相应的,孩子的语文学习就是知识的内化。所以,语文学习和习作便是相辅相成的,共同前进的。要想写好作文,则必须要搬走摆在学生面前的三座大山。那么,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则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阅读课文与习作的桥梁。

一、从阅读课文中找寻写作交往情境

著名雕刻大师罗丹曾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学生在习作的时候也是觉得没有值得写的事物,没有事物令自己想要写,自然也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和动机。例如:如果教师布置孩子们回家写一篇习作,主题是要赞扬自己的母亲。然而此类的写人习作,他们一学期至少要写到3篇。那么,收到学生的习作可能会是千篇一律的。“我的母亲非常爱我,十分辛苦。有一次,我生病了,我的母亲送我去医院。抑或是我的妈妈自己舍不得吃鱼,把鱼肉都留给我吃”诸如此类的。

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孩子们重新认识了写人叙事类的文章。文章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记录了母亲一生的辛劳付出和自己内心的愧疚。如:作者在抱母亲的时候,“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又如: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样的情,这样的景,更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

这一次习作下来,虽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做到文通字顺,但却为写母亲类的文章打开了新的局面。他们不再是单一地描写母亲的外貌,记录妈妈的语言了。其中一位学生写道:自己抱母亲,以前能抱动的,可是现在却抱不到了。她感到很奇怪,妈妈说:以前怕你摔了,所以妈妈踮起脚尖的。我想这样的情感不需要太多的语言赘述,却更能够打动主人公和读者的内心,相信小作者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件事的。能够像文中的作者一样,通过自己的描写去传达感情,定会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从阅读课文中观察思考体验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在习作方面要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实际上是让学生积累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古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可写的内容,自然就难以静下心来认真地习作。所以,习作素材的探索亦十分重要。

例如《广玉兰》一课中,作者写道:“广玉兰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出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广玉兰的叶片富有光澤,好像涂了层蜡,再配上有着铁锈色短短柔毛的叶背和那微呈波状的边缘,使人觉得另有一番情趣。”这就是作者观察到的广玉兰,不仅是鼻子闻到的,还有眼睛看到的;不仅有眼睛看到的,还有细致的描写;不仅有细致的描写,还有丰富的色彩。而这些都是学生为了积累素材,值得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地方。

所以,结合习作中写景类的文章,我让学生们自己去观察身边的植物。希望他们能够像文章的作者一样做到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闻、用心去体会。不再是课后的作业,而是我带着学生去观察。那一节课的观察,他们真真正正地积累了许多生活的素材。他们认识了校园里的石楠,并且告诉我:石楠新长的叶子红得像火且十分柔软,而老的叶子却是墨绿而又坚硬的。又如樟树的香气驱虫,而广玉兰的叶片却会招虫。因为广玉兰的叶片背面有着无数的纤维,这正好给昆虫产卵提供了绝佳的温床。所以,广玉兰容易招虫,我们要学习樟树的一身正气。

三、从阅读课文中学会习作表达技能

习作不仅是习作内容的积累,更多的还有词句积累的巧妙堆砌。从阅读课文中,我们还要学习作者在文章中表达技巧的闪光之处。

1.看作者运用标点

提到句子,自然就少不了标点符号。但是,准确而又巧妙地使用标点则需要学生更多地学习。第二三学段的学生大多数能够合理地使用标点符号,那么如何更巧妙地运用呢?我们可以看课文《“番茄太阳”》,番茄太阳指的是什么?学生们可以答出在文中有三处不同的含义。学习完课文以后,不仅理解含义的不同,而且还要学一学作者标点符号的使用。巧用标点符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读者读起来津津有味,小作者也有收获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2.品作者新鲜词句

从写话到习作,学生的遣词造句由最开始的模仿到后来的不断创造,阅读成了学生创作的重要源泉。自然,阅读课文也就成为学生习作的重要蓝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能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秋风在田野里打滚,秋风在小路上奔跑;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就这样轻轻地读,慢慢地体会,去感受作者内心的秋天。同样是写秋天的,要抓住新鲜的句子去表达内心。

3.学作者语篇构造

有了丰富的“血肉”,接下来不容小觑的便是习作的语篇结构。精妙的语篇结构是习作的骨架,能够让读者更快地抓住作者的习作思路。又如课文《田园诗情》中,全文围绕荷兰的水、花和牧场的特点展开叙述。开篇则点明主题和线索,接下来围绕三个特点展开,层层递进。

总之,习作的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课题,需要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为之不断探索、发现。

猜你喜欢
广玉兰阅读课文标点符号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风中的广玉兰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人们在圣诞节乐善好施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理解题的设计分析
提高广玉兰大苗木移栽成活率的技术
自主阅读课文教学设计及其效能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