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8月14日文章,原题:中国博士的性别不平衡:为何女性只占三分之一 尽管中国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群中女性占比过半,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是,中国在读博士研究生中女性只占三分之一——一些学界人士归因于社会压力、性别歧视甚至是出于对找不到对象的担心。
在中国,从初中到高中、大学直至研究生院的每一个教育阶段,女性和男性的比例基本保持均衡。但到了博士阶段,女性占比就直线下滑至38%左右。而同期美国高校及科研院所中的女博士占比则为52.1%。有观察者指出,中国婚姻和育儿观是这一反差背后的原因,也有人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性问题才是罪魁祸首。
“(中国社会)似乎对女博士有一种天然的异样观感,她们通常被贴上‘第三类人标签——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这种附加在女博士身上的社会烙印导致她们产生一种惧怕‘被剩下的负面情绪。”堪萨斯大学中国现代文学教授肖辉(音)说道。“对于女博士来说,结婚生育的压力往往更大。家庭和婚姻会对女博士的学业产生干扰,尤其是我所在的自然科学领域——需要花很长时间泡在实验室。”北京大学25岁细胞生物学女博士江同学说道。“也许对那些志在投身科学的女性来说,家庭和婚姻并非牵绊。我认识的很多杰出女科学家至今单身,她们并未受此困扰。”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许多多表示,除了家庭和婚育外,学科类别和心理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博士学位授予大多集中在自然、科技、工程和医学等主干学科领域。在中国,少有女性愿意攻读这些学科的博士学位。理学和工学博士中女性占比仅分别为40%和29%。“男女心理的差异才是阻碍女性攻读主干学科博士的主因。女性通常低估自身的水平。即便和同龄男性能力相仿,但女性更容易出现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焦虑。”香港大学心理学教授黄嘉宝说道。▲
(作者爱丽丝·沈,胡建坤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