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会 侯爱萍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文化自信,对个人而言,是基于心理优越性和行为坚定性的文化表现,是对个人文化的自我肯定;对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而言,则是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坚定,是一种信念。我国文化自信,放之当下自然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放之全球需要我们以坚定自身文化价值、借鉴外来文化为己任,发掘积极向上的文化,形成正确理性的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屹立不倒,在争夺世界话语权中夺得一席之地,源于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认可,以及对中国文化自信的践行。作为我国文化自信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在历史上大放异彩,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建设,使之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文明的进程中既不自我抛弃,又得以超越自身,实现价值重塑,使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有丰富的创造力和不竭的力量源泉,为世界文明贡献中国方案。
革命文化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彰显文化的感召力,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实现文化自信之本。革命文化激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取得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趋势下,正是我们党和人民始终坚持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坚决肃清历史虚无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和民族自尊心,赋予革命文化更具影响力、更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发展动力的时代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得以更强有力的巩固和完善。
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引领时代的进步,而我国文化具有理论上的先进性,即马克思主义。因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作为我国文化自信的理论根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是我国社会主义本质与时代精神的有力结合,也是维系各民族文化联系的重要纽带,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指引我国文化逐步走向世界文化之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守,因为这是代表人民呼声的文化,是具有国际感染力的文化,必将满足人们高雅、理性的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我国文化性质和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重点建设对象。当前,我国正在着力从党员干部、学校师生以及各种文化形式等方面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建设的影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规范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价值追求。西方物质文明忽视人的尊严,其不断地扩张和掠夺无不暴露资本主义的虚伪性,而全球化的发展加深了我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相互交融,促进我国文化充分吸纳其他文化的独特思维,自觉依靠各民族文化力量,凝聚文化共识,彰显我国文化的包容性,这是我国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文化自信的必然结果。
当今中国拥有的文化资源丰富而独特,越来越显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并且全球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共识也在不断强化。正如亨廷顿所言:“散居在各地的华人,具有中国血统的人,越来越明确地使用‘文化中国’这一概念来表明他们的共识。20世纪曾是西方众矢之的的中国认同,现在正根据中国文化这一持续要素来被重新阐述。”[2]全球化的发展不断披露出西方文明的内在缺陷,过度的霸权欲望占据了人文关怀,中国人要做的就是充分宣传和利用好我们的文化资源,在借鉴其他先进文化的同时避免自身文化受到侵蚀和消灭,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认识到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结合的重要性,对自身文化进行批判建设,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和表现形式,使我国文化得到永不止息的传承和弘扬,走向真正的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要使每个中国人为自己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而且要让世界各国都对中国文化充满向往和敬意,用中国文化的力量展示中国崛起的魅力。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文化生活的高度社会化状态,是人类的文化行为超越民族国家疆界的大规模活动,是各种文化要素(语言、文字、艺术、思想理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是民族文化的高度依存与融合,它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3]
文化全球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有自己的生成和发展逻辑,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无法阻止,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主动或被动下发生碰撞交流,进而吸收借鉴,但不论过程如何,其最终结果仍然是文化的融合,形成一种为全世界人民接纳的包容性文化。但就目前全球发展的态势来看,文化全球化总体上受制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因而世界文化的传播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极具霸权主义特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发展则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无法充分彰显其独特优势和深厚底蕴。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形影不离,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文化全球化进程,反之,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则使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从文化全球化“双刃剑”影响来看,可以把其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总结为以下两点:
从我国文化的受益和进步来看,文化全球化打破了各个国家的文化发展界限,使得各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加强了文化向外的动力。首先,文化全球化为我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发自内心崇尚中华文化,极大地消解我国自鸦片战争失败以来产生的文化自卑心理,不再过分轻视甚至彻底否定自身文化;同时,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又使我国人民大开眼界,感受到外界文化的现代化气息,促使我国人民解除文化自负心理,不再妄自菲薄,固步自封,而是在现有国情下把国外先进理念与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其次,借助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文学艺术得以在更广阔的范围推广,提升了我国民族文化的高度,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容;在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中,多种文化价值观念在世界交流舞台上发生碰撞、交流与融合,不仅丰富了我国文化价值观念的内涵,而且加快了我国融入世界文化的步伐。最后,世界先进文化生活方式的推进,在满足中国人民实际需要的同时促进了外来文化与其生活方式的中国化,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为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多姿多彩的内容,为外来文化服务于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多个突破口,为加速我国文明的现代化进程打开了一扇天窗。
文化全球化以其特有的方式为各国文化交流互鉴提供了广阔的磁场,为我国学习世界文明成果提供了极大的机遇,不仅有利于加速我国文明发展进程,而且极大地增强了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信心,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坚定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
从我国文化的挑战和考验来看,文化全球化也具有负面影响和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国人民的文化自卑心态。其一,在外来文化与我国文化相互交流借鉴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我国民族文化发生碰撞与冲突,使得我国原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受到一定的感染,国家的文化发展也受到冲击和制约。其二,在引进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会大量涌入,如果不加分析,盲目吸收,必然会使民族虚无主义泛滥,我国文化发展必然受到破坏或侵蚀。其三,由于文化全球化受制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文化霸权和“西化”战略威胁下,我国某些弱势文化的发展无疑会受到影响,损害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也会削弱甚至侵犯我国的文化安全和文化主权,顽固地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成功。其四,当前我国意识形态斗争激烈,西方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不断侵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甚至企图通过文化渗透,对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进行决策干涉,削弱我国文化自信,促使马克思主义的边缘化,瓦解我国共产主义信仰,进而冲击我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总之,如果不正视西方强国对我国文化的威胁和压迫,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和国家观,不但会使国内文化发展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会阻碍我国文化“走出去”,失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最终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
文化全球化有利有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环境下,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将自身文化与他国文化相结合,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构建适应国情的主流文化,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又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定文化自信,顺应文化全球化潮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和华夏儿女共同面对的历史使命。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定发展,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领悟。在文化全球化的深刻影响下,如何充分表达中国文化智慧、增强文化力量,须对文化自信作以下五维审视:
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发扬壮大,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日益成为中华儿女共同依托与信仰、自觉传承与发扬的精神力量,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下引导人民大众树立正确的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成为中国人民丰富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撑。
如今,国际社会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我国文化发展道路的认识越来越深,我国的文化发展具有可观的前景。但是,西方敌对势力为宣扬其文化霸权理论,不断抹黑我国文化,企图用“中国威胁论”等不实论调阻碍我国文化的发展。因此,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要做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承中华文化,进而提升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首先,要不断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使之发挥其应有的文化指引作用,向人们普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之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引导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既不“全盘否定”,也不宣扬文化复古主义,使各族人民从思想上紧密团结在一起,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其次,延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体悟革命文化精神,不断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具有历史紧迫感,抓住一切有利机遇来扩大中国文化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优秀文化传统的作用,他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4]最后,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国际国内优秀文化的相互转化中始终坚定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努力争取文化对外开放的新优势,铸就中国胸怀、中国道义、中国担当。
历史和现实不断证明,人类文明自诞生以来虽有坎坷和阻碍,但始终不断地在发展中交流,在交流中发展,可以说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文化发展状态。如今,在文化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文化正以高姿态的气势迈向世界舞台,世界也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接中国。在此良好态势下,我国要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中不一样的存在,需要继续借鉴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文明互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的文化交流方式,是文化全球化时代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新途径。因此,在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认识文化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和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各种优秀文化,充分利用其中所蕴含的有益知识与经验,并且结合我国文化的自身特点将这些文化为己所用,同时以自信的姿态赢得他国文化的认同,让全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共同构建宽容和谐的世界文化。当然,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隔阂和冲突等阻碍,甚至受到文化霸权主义的威胁,需要我们把握好借鉴外来文化和开放民族文化的尺度,既不自我封闭,也不盲目排他,理性地进行文化交流与互鉴,进行思想的更新变革,始终坚定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旗帜鲜明地表达立场。当然,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传承是为了发展,借鉴是为了创新。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文化产品和文化理念不断涌入中国,并且占据我国文化市场很大比例,对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因而,要稳固国内文化的领导地位,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需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实现文化创新要做到:第一,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科学合理的文化创新须建立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之上,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动文化创新提供精神支撑,促进文化创新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各个领域和方面,融入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美好生活之中。第二,加强党的文化领导地位。作为文化创新的领导主体,在纷繁的国际国内社会文化的环境中,党需要集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先进文化方向,增强文化创新的责任意识,强化文化创新实力,营造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文化氛围。第三,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处理好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文化创新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要求,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真正发挥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第四,坚持把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向国际。我国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跨时空性,紧跟国际市场需要,加强对创新发展理念的时代性把握,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品的创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总而言之,在进行文化创新时,拓宽文化自信的时代视野,做到应时而变、应势而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提高中华文化的大众可接受程度,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使之成为全球文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核心价值观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而我国文化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支撑。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蕴涵着丰富的价值观,对世界文化和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我国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文化全球化浪潮下,我国和谐文化的发展更加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5]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际思想文化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以及国内思想意识激烈碰撞的新局面,培育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可以从更高层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国人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带着丰富的文化积累投入世界文化交流之中。其次,核心价值观可以使人们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需要,把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为丰富民族精神境界、构建民族精神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其凝聚力和号召力是壮大我国文化力量的重要元素,必须要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来引领广大中国人民的价值观,自信而又自觉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行列。最后,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并且站在世界文化的中心,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以中华民族积极而向善的思想文化凝聚精神力量,在全中国创造浓厚的价值观氛围,一以贯之,实现在全世界推进中国文化的最终目标。
文化自觉是一种文化觉悟,是一种理性而向上的思维行动,如果结合以上所述,那么文化自觉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对外来文化的正视与把握,对创新文化的引领与担当,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与信任,这是在全球化视域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应有结合,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6]
那么,在文化全球化视野下,如何做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有效结合呢?一是实现对文化的自我觉醒。面对世界文化的碰撞交流,国家、民族和政党需要在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前提下,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加深对自身文化的深度认同和理性认知,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否定之否定”,在融入世界文化潮流的同时,从更高层次上实现中华文化的最终回归。二是树立强烈的使命情感和责任意识。文化自觉是一种主体行为,要使中国文化在世界多种文化潮流中站稳脚步,就需要中华儿女以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大力弘扬革命文化,体现中华文化的革命精神,肯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合理价值,彰显中华文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这是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真正自信的表现。三是做到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强的统一。如果说文化自觉是基于存在意义和价值意义,文化自信是基于历史底蕴与现代文明,那么文化自强则是这两者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因此,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在中华文化与全球文化之间建立先进的交流沟通平台,用自觉理性的态度推动多元文化的互补共存共荣,为文化自强提供持久的坚定信念,实现从和谐中国到和谐世界。
总之,在中国崛起不断壮大的过程中,面对文化全球化带来的不论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效应,中华儿女对待中国文化都应该继续采取积极的态度,把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文化带出国门,在全世界传承中华文化,把优秀外国文化引入国内,借鉴先进文化,同时用思辨的头脑加强文化创新,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个国家和人民的心目中,自信而自觉地向世界文化注入新鲜力量,为实现世界“和”文化不懈努力。只有在文化全球化潮流中不断夯实中国文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早日迈向世界文化强国行列,在世界文化之林站稳脚步。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在参观《 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1).
[3]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47.
[4]张森林.文化全球化:民族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05):70-74.
[5]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
[7]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