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勇 谭宇蕙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006)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自2014年起开设了医学生物技术新专业,其以基础医学为核心理论知识体系,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的实验技术为核心专业技术。在应用对象上,它区别于传统农学生物技术,新专业旨在培养医药科技创新开发,应用转化以及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服务人才[1]。另外,它与我校传统临床中医学和中药学专业在基础课教学上虽有交叉但又有较大区别[2]。为了强化新专业学生的医药实践应用能力,我们课程建设尤其是实验教学便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新措施,在此想和大家分享,具体如下。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比较宽泛,既可以是医药、保健食品的检验分析鉴定,生物药、生物制品研发等应用型人才,也可以是医药学实验室研究的科研型人才。基因工程制药比如蛋白药的研制是新药研发领域的一块热土,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人才相对过剩,根本原因,一是缺乏产业界发展的支撑,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生物制品产业处于零星成长阶段;二是各级别大量大专院校均开设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方向较宽泛,针对性不强,包含工农林业及海洋、生态应用的生物技术,因而形成结构性过剩,生物类相关毕业生的过剩和创新型研发人才的缺乏并存[3]。国内生物产业正在起步,生物医药业发展尤其迅猛,对人才的需求将会逐年上升,素质要求也升级,生物医药的兴起必将为医药生物技术学生提供大量机会,而医药界对生物技术的要求都是相对高层次的。面临这一挑战与机会共存的新形势,我们在该专业教学上也做了布置与改进,以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为例,实行了四层递进的教学进程,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模式。
利用基础课程——生物化学课,先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生化理论基础和基本生化实验技能,按2∶1设置理论和实验课时(64节、32节),提高实验课比例;精心设计实验项目,让学生熟悉四大生化技术——分光、离心、层析、电泳技术,把糖脂蛋白核酸四大物质代谢的分析检测与四大生化技术结合,让学生既能通过实验加深四大物质代谢的理论知识理解,也能系统学习生化技术;狠抓基本功训练,对生物技术学生来说,最基本的清洗器皿、配制生化试剂都属于专业基本功,设置了专门的课时学习;后段实验还开设了半设计性实验,例如“如何用凯氏定氮法测准牛奶中的非蛋白氮”,模拟研究设计性实验“脾虚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初步探讨”,和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尽早接触探索性实验。
分子生物学课中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基本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技术要求很强的学科,同样按2∶1设置理论和实验课时(36节、18节)。我们把医药学常用的PCR技术、核酸与工程载体提取纯化酶切鉴定等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形成多个独立的实验项目分别进行课堂训练,是高一层次的专业基本功训练。
以基础学院的医药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平台为基地进行专业技能的模块训练,在第三学年设置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两门课,系列连续的实验课共96学时,包括基因重组与基因克隆、重组基因的扩增与表达、目标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目标蛋白分子的鉴定定量等;特别以当前最热门的肿瘤免疫治疗靶分子——PD-1作为操作研究的对象,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全程从试剂的配制、载体DNA的提取、目标基因的分离扩增,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产物目标蛋白的提取、纯化,到实时RT-PCR、Western Blot鉴定定量等等围绕一个目标的一系列连续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开放式教学模式,晚上周末学生均可进入实验室重复白天的实验,修正做错的实验,以能延续下去做完全程;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实验中遇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的良好习惯,实验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且额外要求两门“工程”课程的实验报告还要有类似“错题本”一样的记录内容,把实验中出现的差错一一记录并写下详细分析、个人体会性评语,旨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以基础医学院的科研团队教师为导师,以学科科研实验室与学院科研平台为基地,完成科研带教模式的综合大实验训练课程;或与永诺、万孚公司等实施校企合作,以医药企业的研发部门为基地,完成实习教学。培养医药学研究应用及生物医药研发技能,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截止目前,我们在校已经有四届学生,目前高年级学生已经开始PI研究团队的实验室和生物科技公司等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和实习,实习单位给予了良好的反馈,这对我们是很大鼓励。我们未来的工作仍然是将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优化我们新专业的课程设计,突出我们新专业的教学特色,将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更加密切对口。
[1]汪妤,李红霞,李海峰,等.农学专业生物技术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5(24):56-57.
[2]张秋华,王哲,付彦君,等.七年制中医学专业西医基础课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1):17-19.
[3]詹萍.关于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J].职业时空,2008,4(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