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红云,覃红敏,李伟英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5)
随着饮食习惯改变,2型糖尿病患病人群逐渐增多,临床以药物控制血糖为主要方法,可有效稳定病情、延缓并发症发生,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均需要予以胰岛素控制,但存在一定不遵医嘱行为[1],对应用效果造成严重影响。同伴支持属于新型教育形式,由相同生活环境、性别、年龄、文化等人群,或者因特定因素具有共同语言人群,进行行为技能、观念、信息、情感分享。本文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同伴支持对其胰岛素注射依从性的影响。
选取2016年2月23日~2017年3月14日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完全随机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5.14±3.81)岁;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57~73岁,平均年龄(65.03±3.64)岁。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取基础干预,告知患者及家属胰岛素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观察组在上述操作下,实施同伴支持,在2型糖尿病中选取组长,以自愿报名为基本原则,筛选积极性高、病程超过1年、正确掌握胰岛素使用方法者,每位组长各自分管11例患者,小组划分以居住地点相近为基本原则;组长统一培训,内容包括疾病基础知识、沟通技巧、胰岛素使用方法、心理支持等,考核内容涉及基础知识、模拟案例、胰岛素注射实践操作技能。组长与组员之间加强沟通,每周一次电话联系,每月组织一次小组活动,并如实记录各个成员行为、心理等变化,评估其胰岛素注射依从性,予以针对性健康教育,消除其认知误区,并采取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患者信心,并定期评估,适当调整干预措施。
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胰岛素注射依从性、血糖。完全遵医嘱定时、定量使用药物,即为依从,反之即为不依从。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发现,干预前,36例对照组胰岛素注射依从性为19.44%(7例),观察组数据为16.67%(6例);一个月后,对照组、观察组数据分别为33.33%(12例)、52.78%(19例);三个月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数据分别为63.89%(23例)、91.67%(33例)。干预前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个月及两个月后,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血糖变化情况方面,干预前,对照组餐后两小时及空腹血糖分别为(15.19±3.28)mmol/L、(10.44±2.87)mmol/L,观察组数据分别为(1 5.0 3±3.11)m m o l/L、(10.79±2.66)mmol/L;干预后,观察组餐后两小时血糖为(9.28±1.79)mmol/L,空腹血糖为(5.43±0.95)mmol/L,对照组数据分别为(11.4 2±2.2 1)m m o l/L、(7.27±1.08)mmol/L。两组干预前血糖值对比价值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病情发展,2型糖尿病患者均需要予以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改善β细胞功能,部分患者依从性不佳,导致胰岛素治疗中断[2~3],影响病情控制,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随之增加。
本文观察组采取同伴支持,选取积极性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组长,承担一切支持干预工作,通过培训、考核,提升组长自身专业素养,组长及组员存在相同健康问题,其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措施更易实施,且效果更佳。此次结果中,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不存在对比价值,P值大于0.05;干预一个月及两个月后,观察组胰岛素注射依从性分别为52.78%、91.67%,较对照组显然更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餐后2 h血糖为(9.28±1.79)mmol/L,空腹血糖为(5.43±0.95)mmol/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同伴支持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显著提高其胰岛素注射依从性,有利于病情稳定、预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