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2018-08-15 07:17
农民文摘 2018年8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酵母菌

转基因技术帮中国人预防乙肝

国家卫计委今年7月26日公布,全球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近1亿中国人,全球每年大约70万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人群中我国占近半。我国乙肝报告病例多年来居所有法定传染病的首位,约占总传染病总数的1/3。

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呢?一般认为,中国曾经长期落后的医疗卫生水平是罪魁祸首。同时,过去中国的血液采集输送也没有严格机制,一些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被采集并直接输送给了病人,造成新的感染(输血传播)。

现在,中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医源性传播和输血传播得到遏制。但是,毕竟历史欠账已经形成,1亿中国人携带乙肝病毒这样大的基数,仍旧会导致乙肝病毒扩散,即便不通过医源性传播和输血传播,也会通过母婴传播等方式为害后来人。据统计,我国约有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所致,成人肝硬化、肝癌90%以上是婴幼儿时期感染上乙肝病毒的。

所以想办法切断乙肝病毒传染,就成了中国防治肝病的最重要工作。

那么,如何切断传染呢?虽然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很厉害,但绝大多数母婴传播不是在娘胎里进行的,而是在婴儿出生后和母亲的密切接触中形成的。所以当婴儿呱呱坠地之时,立即给其注射乙肝疫苗,就可以把乙肝病毒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堵住。

事实上,现在医院接生的婴儿一出生,在产房里就要先接受一支乙肝疫苗注射。

在以往,要制造乙肝疫苗,需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中分离原料(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但这是不安全的,可能混有其他病原体(如其他型的肝炎病毒,以及艾滋病病毒等)的污染。此外,血液来源也是极有限的,使乙肝疫苗的供应犹如杯水车薪,远不能满足需要。

可能一些“70后”、“80后”还记得,自己上小学时要接种乙肝疫苗,是要掏一笔不菲的费用的,家庭困难的同学根本不会考虑。

20世纪80年代,转基因乙肝疫苗被研制成功。其原理是,将乙肝病毒基因中负责表达表面抗原的那一段“剪切”下来,转入酵母菌里。被转入乙肝病毒基因的酵母菌生长时,就会生产出乙肝表面抗原。而酵母菌是一种能快速生长繁殖的生物,于是乙肝表面抗原就被大量生产出来。

这种疫苗技术1994年被引进中国,随后建成了两条生产线。1997年,卫生部专门下发57号文件,具体部署用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取代传统乙肝疫苗事宜。同年,利用酵母菌的转基因乙肝疫苗被正式批准生产。

此外,快速生长的动物细胞和植物,也可以充当酵母菌的角色,来生产乙肝表面抗原。这些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也得到实用和研发。

从此,乙肝疫苗终于得以大量生产。国家得以给儿童免费接种、甚至免费补种乙肝疫苗。2009至2011年,我国开展了15岁以下人群免费补种乙肝疫苗工作,共补种6800万余人。

全面、免费疫苗接种的开展,使我国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感染率降至1%以下;我国每年乙肝新发感染者人数也降到了10万。

根据卫计委的数据,1992年至2009年,全国预防了92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其中预防慢性乙肝病毒感染2400万人,减少肝硬化、肝癌等引起的死亡430万人。

今天我们回顾这个过程,可以知道转基因产品已经以乙肝疫苗的形式进入中国人的身体,即便我们体内没有,我们的儿女孙辈体内也肯定有。这种转基因技术的大量使用没有像一些人说的那样会让中国人“断子绝孙”,倒是不使用的话,还真可能“断子绝孙”。

转基因技术帮中国人治疗糖尿病

在最近举办的第七届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活动上,与会专家指出,中国目前糖尿病患者数高达1.14亿,全球3个糖尿病人就有一个来自中国。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陶茂萱指出,在我国成年人中,50%为准糖尿病人。

中国糖尿病人的急速增长,与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吃大喝的风气、中餐的不健康性、工作压力下的久坐习惯等息息相关。而这些致病因素并没有减少的趋势,反而还在扩展。预计中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还将持续猛增。

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所以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以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补充人体内胰岛素。

要获得胰岛素,最初只能从牛和猪的胰脏中提取。但是,每100千克动物胰腺只能提取出4~5克胰岛素,产量低,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而且动物胰岛素与人体胰岛素在结构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动物胰岛素是一种异体蛋白,有可能使人体形成抗胰岛素的抗体,为疾病的治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了人体胰岛素的工业生产。其原理是,将人的基因中负责表达胰岛素的那一段“剪切”下来,转入大肠杆菌或者酵母菌里,通过后者的快速增殖达到人体胰岛素的大量生产。

由此,全球大多数糖尿病人才得到了很好的胰岛素治疗。

虽然转基因技术的长期、广泛使用已经使胰岛素的价格降得非常低,但由于胰岛素不像乙肝疫苗那样一辈子打几针就够了,而是需要患者每天注射,所以需求量非常大,仍旧有供不应求的趋势,价格自然也不可能像使用乙肝疫苗那样便宜。中国的一位普通糖尿病患者,一个月使用胰岛素需要花费几百元。

为了进一步提高胰岛素产量,降低胰岛素价格,现在将人的胰岛素基因转入植物中的技术正在被开发。一种北美的高产作物红花,成了人体基因的受体。每公顷红花生产的胰岛素,可供2500名糖尿病人使用1年。

在中国,对转基因技术最常见的一个反对理由是——“转基因严重违反了自然规律,用中国的古话说就是逆天而行”。但“逆天”的举动确实在频频上演,人的基因以前被转入了细菌、真菌,现在又要被转入红花这样的植物中,这种“跨界”的程度看起来要大于农作物中的转基因应用。

而最终,帮助中国人防治乙肝和糖尿病的,还是“逆天”的转基因技术。

(腾讯今日话题)

摘自基因农业网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乙肝病毒酵母菌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酵母菌及其衍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
郫县豆瓣中一株耐盐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