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阳
当在丹丹第二本书的后记里,再次看见她说喜欢“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这句歌词,我决定就以这句歌词为题。
掐指一算,认识丹丹也有十来年了。那时候,互联网论坛肇始,寿县网站也辟出一角,让我们这些有点文字“三脚猫”功夫的闲人在上面施展拳脚。有一天,无意中点开“艾蔻”的帖子,发现是篇心情文字,写的小资且有品位。连找几篇读了,觉得都很精致有味。这样的帖子,无疑为小城论坛吹进一缕清新的风。于是,跟帖、点了赞。
可是,這个“艾蔻”好像无意于此,所发的文字基本都是主帖,对于别人跟帖,不管是赞是贬,一概不理。好个特立独行的人!
这个“艾蔻”,哪里人?有了解的人奚落我,连“艾蔻”都不认识,亏你还算作家!“艾蔻”就是黄丹丹,跟你一样,也是作家;不一样的,人家是小城一等一的美女作家!
我作惊愕状。其实,那时我对“黄丹丹”如“艾蔻”一样不了解、不认识。我是个外表眼观六路,实则孤陋寡闻的人。
终于,小城成立文联了,各路网上写手走到现实中。丹丹坐在饭桌对面,身材窈窕,面容清秀,穿着旗袍,戴着大大的耳环,着实是美女一枚。不仅长得好看,气质也好,文弱、娴静,手中摆弄着手机,目光专注,邻座的笑语喧哗好似与她无关。别人攀谈,抬望眼,弄清是跟自己说话,回答后,继续旁若无人地玩起手机。我留心地看下,原来是在手机上码字写稿。闹中取静,心无旁骛,我今天算看见稀奇了!
后来,我们熟悉了,竟发现丹丹与众不同、令人诧异之事还有许多:从不在街头吃零食,大街小巷烧烤摊前的红男绿女中绝没她的身影;喜欢独处,旅行很少跟团,孑然一身,说走就走;不参加侃大山式的聚会,说话不拐弯,开不得玩笑,等等。除了喜爱写作,我们间好像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丹丹的写作,无论文笔还是题材,与我的文字也大相径庭。一开始,她的文字具有典型的城市文青色彩,很多都是自我对话的形式。看她的《一脉花香》,我的眼前总会浮现一幅情景: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每天上班出门前,会对着镜子扮上个笑脸,玉手紧握,曲臂往下使劲一轧:“丹丹,加油!”傍晚下班前,一边用喷壶小心地给办公室的绿植浇水,一边恋恋不舍地与其对话:“宝贝,明天见!”是不是有些矫情?矫情其实是女人的专利,把握好分寸,就是一首诗、一幅画,美不胜收。
《一脉花香》应是丹丹写作的分水岭。从那以后,丹丹文字叙述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就像神话中所说“开了天眼”,写作到了水到渠成的境界。题材也有了大的改变,不再“小我”,但仍坚持着自己的“小资”路线、“才女”风格。体裁更加广泛,不光写散文、随笔、诗歌,还涉足小说、评论、剧本,且都写得有模有样,在省、市各类文学擂台赛中斩奖无数,引得业界一片哗然,写作的天下怎么突然掉下个林妹妹?弄得我只要出门参加笔会什么的活动,总有外地文友凑过来问,丹丹怎么没来?看,说到小城作家,已绕不开黄丹丹。
丹丹各种社会活动明显多了起来,但黄丹丹就是黄丹丹,江山易改,性格难易。我与丹丹之所以成为朋友,除了有共同的写作爱好外,还因为她懂得感恩。因种种原因,我们的报纸几经沉浮,但丹丹一直情有独钟,报社成立20周年时,专门撰稿祝贺,洋洋千言,褒扬有加,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成了写作大鳄后,仍坚持把作品的首发权交给我们,让我们小报因名人而名,狠狠沾了一把光。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享受孤单并将其演绎成狂欢,中间的桥梁就是写作。丹丹凭借写作斑斓自己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无意插柳柳成荫”,一不小心,小城少了一位装点风景的模特,多了一位激扬文字的作家。装点风景的模特好找,激扬文字的作家难寻。小城幸甚!
责任编辑:青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