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建设与学生管理思考

2018-08-14 10:04裴立志董慧徐普平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8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学生管理机遇

裴立志 董慧 徐普平

摘 要: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态势强劲,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影响显著增强。在分析移动互联网概念的内涵基础上,阐明了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移动互联网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学生管理;挑战;机遇;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18.046

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宽带中国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下,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称 2016 年中国境内活跃的手机上网码号数量达到了 12.47 亿,境内活跃的智能手机达到了 23.3 亿部。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呈现智能化、多功能化、移动办公化特点,向普及化、大众化发展。基于此,移动互联网影响或改变着工作和生活方方面面,也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移动互联网建设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学者相关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探讨移动互联网概念的内涵,分析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移动互联网建设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给出一种路径的选择。

1 移动互联网

有研究者认为,移动互联网是对比固定互联网而言的,强调使用者随时、随地、移动使用相关业务。有学者认为,从技术层面来说,移动互联网就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业务。简单来说,移动互联网包括网络、终端和应用三个基本要索。有学者认为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衍生的新业务。综合学界学者提出的观点,笔者以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功能与移动通信功能、互联网业务与移动通信业务的深度融合,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应用技术发展的新业态。

2 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1 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带来的机遇

2.1.1 提高学生管理时效性

随着学生管理事务的增多,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学生管理者与学生管理者、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沟通顺畅、反馈便捷及时,能有效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是移动、互联,不受时空地点的限制,只要学生或学生管理者有应用终端和移动网络,可以随时传播信息、处理事务。相比较传统的纸质文书或电话以及固定互联网传输信息和处理事务,移动互联网办公移动化,移动终端普及化,可谓省时省力、方便迅捷。对部分职业院校学生规模日益扩大,办学还是多个校区办公,移动互联网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2 促进学生管理走向学生服务

现代高校治理理论认为,高校师生主体资格平等,学生交学费来校学习是其权利,校方则应提供相应的服务。但在“互联网+”时代以前,高校这种服务更多是行政指令或命令,强调服从、听从指挥,也就是上级对下级的“管理”,这还不是现代高校治理理论中的“服务”。随着互联网普及化,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为师生提供多样化的社交平台,平等、服务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者正习惯于应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APP工具与学生进行正式或非正式交流,发布信息,处理事务。在这些社交群中,学生管理者与学生都是平等的,交流是双向交互的,每一个个体都是主体,管理的等级特点转变为贴心的服务,使得学生更宜于接受学校教育。

2.1.3 增强学生管理信息的共享和定制化服务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不仅速度快而且传播面对的群体广泛,不仅传播手段增多而且传播信息指向特点群体明确。在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中,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内容不断增多,信息发布和处理事务要求更准确、更有效、更省时省力,这就要求学生管理要跟上信息化、数据化、电子化的步伐。移动互联网可以实现所有信息数据的联网共享,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对象和内容。

2.1.4 提高学生管理的隐私性

移动互联网的载体主要是智能手机或是笔记本电脑等其他可移动终端设备。一般情况下,其隐私性高于通过PC端电脑访问互联网。当前,高校管理者和学生都有个人智能手机,都能熟练使用各种APP应用软件。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管理者可以将信息准确发布给学生,不需要经过第三方转达,这充分保障学生隐私。相对而言,通过移动终端的APP社交工具进行沟通交流,可以让学生放下包袱,敞开心扉,真诚沟通,尽情地表达自己对学校、学生管理者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管理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開展有效教育管理。

2.2 移动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带来的挑战

2.2.1 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管理者话语权弱化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过去“闻道有先后”的教育观点,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轻松获得许多校园和课堂外的信息,这些信息学生管理者也许并未获取或知晓,学生不再是信息接受者,也有可能是信息传播者,从而导致学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多元化。移动互联网使信息渠道更加多元和自由,学生管理者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上已没有很强优势,这使得学生管理者发布的信息神圣性和权威性受到挑战。此外,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冲击着管理者的权威观点,学生对正向信息的怀疑和不屑导致学生管理难度增大,学生管理者话语权弱化在所难免。

2.2.2 信息碎片化,主导信息日渐式微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是信息爆炸,但这些信息出自五湖四海,不成体系、逻辑性较弱,呈现碎片化,且真实性可靠性值得怀疑。有些社交群,小编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点击量,通过断章取义、夸大结果、歪曲事实,发布各种信息,利用文字漏洞来制造理解误差。高职学生思维模式偏感性和直观,缺乏理性思考,对碎片化信息不能完全加以分辨,且欠缺社会经验,对移动互联网上的错误、有害信息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反而对学生管理者发布的信息不问不闻,学生管理者发布的重要信息淹没在碎片化信息洪流中,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强。

2.2.3 手机综合症,影响身心健康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与学生生活学习方面紧密联系,造成某些同学对智能手机的过度依赖,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在高校院校课堂上、学生宿舍里、吃饭的食堂、校园道路上随处可见低头看手机的学生,有些学生每天耗费大量的时间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不愿意面对面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却沉迷于网络社交、游戏。于是乎,在校园中出现了“低头族”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对手机过度依赖,没有手机在手上就好像丢了魂,筆者称之为手机综合症。“手机综合症”的社交从面对面交往,变成了虚拟符号之间互动。这使得学生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自然交流日渐弱化,不利于学生身心正常发展,可能导致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下降。若学生长期低头看手机,还可能导致颈椎损伤、视力下降等毛病,影响身心健康。

2.2.4 信息安全存隐患,监控难度增大

传统社会里的信息发布者主要是媒体人,在学校里是学生管理者,但在移动互联网社交群中,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也是接受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自媒体群落。这个群落里信息可以共享,但如果被不法分子获得,可能会泄漏学生的个人信息甚至隐私。这个群落里信息也是鱼龙混杂,假、丑、恶的信息可能防不胜防,轻易在学生群体传开。尤其是突发事件发生时,学生往往成为“现场直播者”,问题会通过网络被迅速扩散、演化,学校舆情监控难度显著增大。

3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移动互联网建设对策

3.1 深化学习,确立学生管理新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笔者以为,高职院校要开展移动互联网专题学习教育活动,邀请行业专家担任培训师,对学校教师和管理者进行系统培训,增强互联网思维。移动互联网虽是新生事物,但未来应用前景看好。移动“互联网+”教育管理是智慧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学生管理者要适应时代发展,顺应新技术变革,必须要不断加强理念转变,唯一途径便是深化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领悟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教育管理的变革,才能掌握新的管理手段和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管理育人。

3.2 重视网络,强化软硬件设施建设

信息化时代,信息传输速度是移动互联网建设重要的关键点。高职院校学生规模一般都在千人甚至有些学校是万人,用互联网专业俗语讲,这些包括学校管理者、学生等其他人员在内就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用户这么多,如何能保证这么多人同时在线使用,网速和带宽就非常重要。在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中,除了加强技术硬件建设,更要扩大网络接入范围,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和带宽,防止出现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3.3 实现共享,科学设计学生管理系统

笔者以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系统是信息化校园建设系统中的子系统,在系统设计中应考虑和其他系统的兼容,能够实现系统的升级更新,保障数据信息的交换共享。在其设计目标中应包括实现办公移动、互联、互通、共享,能够随时随地为学生管理者和学生提供服务,利用智能手机系统实现学生管理无纸化,提高学生管理学水平和效率。

3.4 以生为本,实现传统与现代学生管理方式融合

不论是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还是现代信息化学生管理手段,其根本属性和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服务学生、服务教育教学、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在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学生管理者要摒弃学生管理理念的偏见,不要过分争执传统与现代管理手段孰优孰劣,而是要采取二分法,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合的学生方式处理学生事务,在处理学生事务中创新、融合学生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吴巍.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的思考[J].信息与电脑,2017 ,(11):188-189.

[2]李建锋.移动互联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7):39-40.

[3]李正楠.移动互联网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科教导刊,2017,(1):170-171.

[4]康建军.基于移动互联网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范式重构[J].江苏教育研究,2016,(4):56-60.

[5]杜延波.Android平台上学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13:29.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学生管理机遇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