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萍
摘 要: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去工业化,我们的转型之路该如何走,中国制造该如何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是我们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中国的现实情况的基础上,从而分析中国的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该如何转型,该如何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中取得共赢。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去工业化;民营企业;转型
一、引言
今年是中国“十三五”的第三年,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大机遇和升级换代的大挑战。制造业的强盛与兴衰,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历史上还没有哪个聚焦“十三五”规划实施,中国正处在高端制造业和低端制造业的十字路口,中国民营企业该何去何从,本文以“工业4.0”时代为背景,通过分析中国的现状,以期总结出中国民营企业的道路,为处于转型中的中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思想借鉴。
二、中国制造业现状
目前,中国随着全世界一起迈进了“工业4.0”时代。对于中国来说,工业1.0和2.0时代,中国几乎就没赶上,甚至完全错过,之后的2.0时代,中国由于政治动荡,制造业处于落后状态,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结束了“文革”,邓小平改革开放,我们才打开国门惊讶的发现许多先进国家,按照2.0时代的蓝图,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了工业现代化。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中国没有经历1.0时代和2.0时代,而是直接“抢跑道”才走到今天世界第二大国的地位,中国的发展之迅速和高速,虽然我们速度很快,但是可以说我们的基础非常不牢固,高速的发展不仅给我们带来了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也一直是困扰我国制造业的一个难题。
1.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是还不是制造业强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进入旺盛期,这对我国整体经济市场有极大促进作用。以国际制造业的成长历程而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再加上实施工业化之后的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将自身制造业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迁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推动力。但从整体来看,目前中国虽然属于制造业大国,但并非制造业强国,中国的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仍以劳动力数量丰富等为主,极易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冲击,因此综合竞争力水平还无法和发达国家匹敌。除此之外,国内制造业的发展目前还处于粗放式管理期,难以发挥良好规模效应。据统计,国内工业制成品进出口额达到本国整体出口额的九成多,却仅达到全球工业制成口进出口额的约一成,很难在国际制造业中占据有利竞争地位。
2.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中国人口数据一直占据全球人口数量的前列,并且中国农村人口比例远远大于城市人口比例,这导致现代化高科技产业无法在此背景下完全替代工业化作用。中国正处于制造业主导阶段,制造业拉动服务业发展。人们需要关注一点,尽管在中国去工业化理念实施期间,制造业的就业比例逐渐降低,但是该产业的产值与以往相比却没有明显变化,引起这一结果的原因包括两点。首先,全球发达国家近年来向中国转移大量的制造业,这提高了中国对制造业的依赖程度。其次,中国目前处于实施工业化理念的稳定期,重点通过加工制造融入GVC促进整体经济发展,所以目前制造业还属于国内的核心产业类型之一。
3.中国呈现服务业就业和产值比例持续递增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中国正逐渐从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移,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就业比例分别达到约70%和约13%,两者差距巨大。在不断发展过程中,2010年的统计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就业比例分别为约37%和约35%,两者几乎没有明显差别。同时,国内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日益增加,该产业中的产品相对价格降低,而国内要素资源成本却在不断增加并转向服务业,这导致国内制造业优势日益削减,不少劳动力都从制造业逐渐转移至包括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因此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大幅增加状态。但是在研究中得知,国内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制造业,进而拖带经济增长速度趋于下降。
4.我国制造业面临“两头受挤压”困境
从世界制造业的格局来看,我国制造业基本处于中间状态,面临着“两头受挤压”的困境,我国的低端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随着人口红利的日益减少,竞争优势也在日益减弱;我国的高端制造业,虽然有很大的进步,但与欧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当前,面临着国际上高、低端类制造业分别向发达、不发达国家转移的局面,这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同时带来明显挤压。
目前来看,全球经济依然处于经济艰难复苏中,市场需求不振,带动我国出口数量减少,而我国出口占比最高的依然是机电产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发现,在这一年时间内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综合出口额分别达到近8万亿元和近3万亿元,与过去相比分别减少了1.9%和1.7%,两类产品出口总额分别占据我国出口总额的近60%和近21%。
过去曾有一段时间,中国曾被称作“全球最大代工厂”,主要是将国内生产的各类低价产品出口至其他国家,因此当时的制造业也处于发展鼎盛期。但是到目前来看,过去极具代表性的国内珠三角制造业正遭受着很大危机,尤其是生产中低端产品的制造类企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近年来人工成本日益增加,不少制造类企业被迫开始通过业务外迁东南亚等地的方法减少成本。通过外迁法可以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同时也能有效提高落后国家的就业率,并且部分国家比如越南在生产制造业中能享受部分最惠国政策,这也能帮助欧洲客户降低税收支出。因此低端制造业正向低成本国家转移。
三、中国应该怎样做
通过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情况,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制造业的升级和服务业的创新。服务业不可能完全替代制造业,因此只有在制造业基础上的服务业才是健康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和制造业两者缺一不可,中国能做的是怎样保持一个健康的比例和一個优质的结构。
1.发展新兴产业
在第二产业上的第三产业化,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让更多的中国企业有自己的创新和核心科技。同时,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应遵循绿色、可循环,提高技术创新性与工业发展的集约性及开放性,全面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发扬中国的另外一个竞争优势:成本创新。从表面来看,很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以高端类为主,中低端制造业在整个制造业中相对缺乏竞争优势,而对中国而言并非如此。比如中国曾利用技术山寨方式把不少发达国家的高端产品转化为类似中低端产品,在市场上引起很大反响。未来发展过程中,中国需要继续着重完成成本创新,将原本很高端的产品以更低的成本制造出来,这是不少国家难以实现的目标,也是重要创新形式之一。
2.以制造业为基础发展带动服务业增长
中国除了需要发展先进制造业之外,还应该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有机结合,推动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与进步,进一步优化国内整体产业体系。在此过程中,必须积极参考与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将其科学理念有效转化为符合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理念,再结合各行业的特点与性质,明确重点并找出差异,制定合理的产业体系优化方案,通过研发、设计、营销与管理等环节的紧密结合,从根本上实现对国内三大产业比例关系的调整与规划,最终构建全面的现代化产业结构。
四、结语
中国制造业发展空间巨大,发展潜力也十分明显,本人认为中国不能过度去工业化,让没有制造业支撑的服务业变成一个空壳,而应该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融合,让二者互相促进,互相支持。
中国正处于制造业的主导时期,转型服务业的时机还没有真正来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中国制造业应该有一个跨越式的转型,大力发展制造业的核心在于推动新兴制造业的产生与进步,与其类似,服务业的发展也不是低端的服务业,而是向着创新型高级服务业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