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玲
【摘 要】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本质特征,而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则是科学教学的宗旨。拓展课程的编写就是围绕课本知识,立足学生发展,从生活中取材进行开发和编写的。通过拓展课程的实施,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认识科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实验;生活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根据《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把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类,这就要求义务教育除了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还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和领域的拓展学习和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机会。“让学生学会选择”是课改的重要目标。我校教师也从当初摸着石子过河的尝试,到今天拓展课程的展开有了一定的成功体验。
科学是以一门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旨在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学科,但是45分钟的课堂往往并不能把所有的实验完美地演绎完成,平时为了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学生们也不可能每堂课都能亲身接触实验。虽然我们经常在说“生活处处是科学”,而与科学相关的生活实验学生却很少触及。针对上述原因,本课程的设计基于学生的“科学创新”素养,围绕培养“正学、正德”的学校育人目标,旨在通过学习者的生活观察与科学实践、创新的关联性实验,全面提高学习者科学探究的兴趣与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学有所长”和“学以致用”的“正身”目标。
故本次拓展课程的编写总体上是基于实验展开的,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寻找鸡蛋中的科学,体验生活与科学的关系
拓展性课程的编写首先要吸引学生来学,其实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就有着很多科学现象,教师如果能充分地将这些方方面面的素材编写进教材,引导学生思考,不仅可以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让他们养成平时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让书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好习惯,进而让知识变得清晰而直观,从而促进整体教学的成效。
例如我们八年级其中一个主题——“蛋与科学”,选用学生最为熟悉的鸡蛋或鸭蛋展开相关的科学活动,如弹力蛋的制作、寻找气孔、鸡蛋密码、松花蛋的制作,鸡蛋撞地球等。鸡蛋密码的设计思路源于一部由赵丽颖主演的电视剧《胭脂》,剧中胭脂通过鸡蛋将密码带出检查关卡,鸡蛋密码如何形成?这是看这部剧的每一个孩子所疑惑的,而“鸡蛋密码”的实验活动就是带领学生去体验和尝试。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先把鸡蛋表面清洗干净再晾干,然后用小头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上你所喜欢的字。等醋酸挥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最后,等鸡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就留下了蓝色的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整个实验操作过程简单而神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该活动,学生不仅了解到密码形成的原因,通过亲身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最后还能利用制作的鸡蛋给父母或朋友带上一句悄悄话!
理论来源于生活,又是生活最好的实践基地。
二、立足电学基础,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学最吸引人的当属实验,而实验中最吸引学生的恐怕当属的自己动手DIY实验了!
采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开发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自主创新实验,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不仅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以后创新思维也是一次很好的培养机会。特别是男生,对于科学制作那是天生的感兴趣,如何引导他们,并把这种兴趣转变为现实,是我们拓展课程编写中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我们八年级拓展课程第二篇章的编写围绕主题——“电气时代”开展。分为电之初认识、手电筒的制作、发电机、自制电磁起重机和自制电风扇五个小课题。其中“电磁起重机的制作”设计思路主要来自于课堂上的一个视频,视频中工人通过电磁起重机搬运废铁屑,有效避免了人工搬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那么电磁起重机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进行操作?通过这个活动,强化了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感受,明确电磁铁相对于永磁体的优势。通过电路的设计和连接,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在实际电路中应该注意的诸多事项。在本活动开始,教师播放生活中的电磁起重机,对学生已有的电学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回顾,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电路设计图,并在完成后进行展示和交流并定稿。将漆包线紧密地绕在钢钉上(大约绕60-100圈),两端留出一定长度作为引线。然后用刀片将引线的漆刮掉。再将各元件按照电路图依次连接,最后利用连接电路进行铁屑搬运测试。本次活动安排在电磁铁的课堂教学之前,通过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电磁起重机能吸引铁屑的多少有哪些因素有关?为之后电磁铁的知识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感受科学之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科学,让学生通过探索,寻求答案,获得成功,不断得到心理的满足,产生全身心的兴奋,这也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主题“电气时代”在满足众多喜爱电气男生的同时,我们也考虑其他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调查,有学生感兴趣的“叶脉书签的制作”、“肥皂泡大比拼”、“绿豆芽的萌发”、“纸桥称重”等,其中“叶脉书签的制作”可以说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通过叶脉书签的制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增强实验动手能力。在了解碱液对叶片的腐蚀作用的同时也了解到植物之美。选材——加热——漂洗——刷洗——漂白——染色和绘画——晾干,在了解每一个环节后,两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开展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享受实验带来的成就感,使自己的动手能力得也到进一步成长。
本课程实施以来受到初二学生的一致追捧,学生自主选课率达到100%。在全面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自主自立素养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授课教师的科技实践与创新的教育教學能力。在参与教材设计与编写的过程中,教师的拓展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全面参与课程开设的过程中,教师的科技活动教学能力和科技创新与探究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整个课程从设计、教材编写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全面强化。当然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课堂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这也是担任拓展课程的教师需要结合课堂实际进一步思考的地方。
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拓展课程把生活中的科学与课堂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和学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对基础知识进行铺垫或延伸。
【参考文献】
[1]刘洁民,郭玉英.《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