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春 谭小明 林江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高校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并且提出了高校毛入率由2015年的40%提高到2020年的50%,人数达到3850万的目标。可见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据统计,2016年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数量达90万人左右,占比达65%,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他们撑起了高校教师团队的半边天(邹海雷等,2017)。青年教师人数的增加给高校的师资队伍注入了新鲜、具有活力的血液,他们思维活跃,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接受新信息的速度快,创造力强。
【关键词】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对策研究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为了增加师资力量,高校除了选拔师范类的教师外,非师范类的教师也是重要的选拔对象,因为他们都是经过硕士或博士阶段严格的学科专业训练,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是所在学科专业领域的专家,是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生力军。尽管大部分青年教师入职前会接受短暂的岗前培训,但是,岗前培训的针对性不强、缺少系统性。因此,刚毕业就走上讲台讲课的青年教师往往缺少教学理论、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另外,心理素质也是影响其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青年教師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如何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已成为高教领域改革与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本文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拟对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及特点
目前,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界定,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例如,佘远富(2010)认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内容非常广泛,最基本的内涵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信息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等六个方面。胡怀敏(2017)认为教学能力是指个人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个体素质和个体身体能力的整合。教学能力是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统一。教学技能和教学知识是教学能力形成的基础,教学活动是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内化为教学能力的平台。李朝(2017)认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可分为基础性教学能力和发展性教学能力,基础性教学能力是一切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发展性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独特构成。教师自身及学校教学条件等是影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葛文双和韩锡斌(2017)认为数字化环境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框架应从ICT融入教学的意识、素养、能力和研究四个内容维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的应用、深化、创新三个连续阶段进行构建。在该能力框架中,教师的教学应是技术与教学融合式的创新,是面向技术重组学习环境并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促进课堂教学成效,从而发展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卢加元和武蓓(2017)认为,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由信息意识、整合能力、实施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五个方面构成。李钢(2017)则认为“双师双能型”教师应该具备四个方面能力,即:结合应用的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应用教育教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研究能力。
但是,总的来说,教学能力主要涉及到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调控与实施能力、转化知识的能力、技能操作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自我评估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等方面。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高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也是青年教师个人能力、水平、地位、作用等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彭明芳等,2016)。近年来的文献研究表明,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内、外两个方面:
1.内在因子:从青年教师自身去分析。彭明芳(2016)认为,尽管青年教师经过硕士或博士阶段的学习,具备了高深的专业知识和一流的科研能力,但是,其中一些人教学热情不高,“教育爱”不足,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代玉林等(2017)也有类似的观点,指出青年教师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扎实、有良好的亲和力、有创新精神和激情,具备了“能教”的能力。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缺少师范生应该具有教育理论和教师基本技能等素养。因此,尽管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后走上了讲台,但教学效果并不好。赵恒谦(2017)认为,由于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知识非常有限,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安排和运用上并不合理,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表现在:过多依赖多媒体授课,讲课过程中易出现照本宣科、主次不清、组织混乱等现象;导致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等。杨莉琼(2015)指出,高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现状与新时期培养新型人才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表现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创新意识、职业道德、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研究能力等方面与社会发展对现代教育质量的要求不一致;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方面与学生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授课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高校青年教师理解和驾驭教材的能力、组织和传授知识的能力欠佳。另外,重科研、轻教学也是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程建华,2014)。
2.外在因子:从高校的大环境去分析。首先,青年教师入职岗前培训周期短,内容宽泛,培养教育滞后。青年教师入职后,高校一般安排为期1周的岗前培训,但是,岗前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学校发展历史、概况和各种规章制度等的介绍,而涉及到教学的部分很少,内容多流于形式,很少有“真刀真枪”的实战演练。虽然一些高校建立了针对青年教师的职后培养制度,但是高校教师大多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同时还要照顾家庭,生活和工作都面临巨大的压力,根本不能较好地完成培养过程,往往只重视形式而无实质内容。另外,大多数地方高校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系统化、专业化的青年教师职后教育与培训体系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机制(彭明芳等,2016)。其次,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赵恒谦(2017)指出,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系,在推动科研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教学工作在大学地位的下降,引起了高校教师对教学能力的不重视。而且,科研成绩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教学成绩,这也导致了很多青年教师为了晋升职称,在科研上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忽视了教学实践和教学发展意识。代艳莉(2017)也持有相似的观点,认为当前的高校考核制度对青年教师上好一堂课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为教师的课堂表现,没有认可教师为教好课所做的工作量;此外,现存的教师工作量统计和考核评价体系目的不明确、评价标准不科学、评价内容不够合理。这些因素都会阻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当前地方高校普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彭明芳等,2016),其既需要青年教师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也需要高校不断地完善职称、教学评价体系和青年教师培训体系,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
(一)青年教师自主提升对策
代玉林(2017)指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实践、反思、总结、改进、提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积极行动、主动的要求自我发展,一切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举措和制度都只是流于形式。只有教师自觉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促使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坚定职业信仰,形成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良性循环。青年教师自主提升对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思想上要重视教学工作。青年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了教学工作对国家人才战略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教师的本职工作在于教学工作,将教学工作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增强自身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的内在动力。
2.行动上不能流于形式,要脚踏实地不断学习、扩充自身知识储备,并积累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好比新手开汽车,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锤炼自己,教学实践上才能做到熟能生巧。比如,积极参与教学竞赛;积极参加学校教学名师示范课、经验丰富教师公开课等听课活动;自觉通过MOOC平台、国家精品课程视频等网络资源学习教学艺术;可以通过申报校企合作横向课题、企业挂职、指导实践等方式,将前沿科学知识与行业发展动态相结合,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融会贯通,也是一个有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3.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坚持教学是学校基本的活动,科研是重要的工作这一原则,将教与研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马晓静等,2015)。
总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只有在“实践-反思-总结-改进-提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二)高校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对策
1.完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体系,丰富职后培训形式
杜娟等(2017)在对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后指出,中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应关注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扭转“重理论学习,轻能力培养”课程格局,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关注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引入教学学术概念,对教学科研进行有效整合;建立青年教师成长社群,开展青年教师成长跟踪调查,构建具有持续性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代玉林(2017)认为,完善岗前培训制度,改变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通过微格教学加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培训。薛琴(2017)认为,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除了理论课程的讲授外,适当增设实践环节,如教学方法专题讲座、教学观摩、模拟教学等,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让青年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比于岗前培训,青年教师职后教育应常态化,形式要多样化。高校应该为青年教师定期开展名师讲坛、教学午餐会、教学示范课、教学研讨会等活动,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2.完善青年教师考核、考评体系
首先,教学与科研是一个共生体,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高校在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激励机制等方面要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让两者协调发展,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升。高校在制定相关政策如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时,应增强教学在各项考核中的比重,使教学与科研并重,对教学的考核不再只是满足教学工作量,还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从而引导青年教师合理分配教学和科研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完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加强过程反馈。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是教学工作数量,而是教学质量,教学的效果。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据主要来源于学生期末考试后通过教务系统评价、同行听课评价、校院各级教学督导听课评价。这些评价数据具有片面性、单向性,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教师的能力。特别是对青年教师而言,缺乏教学效果反馈机制,青年教师应该有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信息反馈,青年教师做到积极修正不足之处,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不断获得信息的双向反馈,迅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代玉林,2017)。
最后,建立青年教师教学激励机制,首先,高校应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激励制度。比如,《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制》《教学业绩考核制》《教师职称晋升制》等。其次,定期开展各种荣誉称号评比活动,比如,“教坛新秀”“教师教学优秀奖”“我最喜爱的教师”等;此外,除了從精神上激励,大力宣传和公开表扬外,对于优秀的教师和先进个人也给予与吸引人的薪酬奖励。另外,榜样激励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如浙江大学通过设立奖励金额高达100万的“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基金”的方式,有效地改变了以往高校科研功利化和教学荒废化的现象,促使高校重新回归教育机构的本位,而不是单纯的科研机构。此举吸引了越来越多热爱高校教学的青年教师安心于教学、专注于教学。
【参考文献】
[1]程建华,赵琳,陈子谦,等.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4,(46):44-46
[2]代艳莉.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J].教育研究,2017:269
[3]代玉林,项文娟.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教育,2017,(34):13-14
[4]教发展与评估.2017,33(02):74-80
[5]葛文双,韩锡斌.数字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标准框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01):59-67
[6]胡怀敏,丁贝.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03):72-73
[7]李朝.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1):103-105
[8]李钢.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能力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2):35-37
[9]卢加元,吴鑫.MOOC课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05):69-72
[10]卢加元,武蓓.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构成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08):51-52
[11]马晓静,王淮,姚日生.关于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和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162-163
[12]彭明芳,谢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2):135-138
[13]佘远富.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考察与对策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5):150-155
[14]薛琴.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03):74-75
[15]杨莉琼.关于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J].教育探索,2015,(01):128-130
[16]赵恒谦.谈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J].教育教学论坛,2017,(46):50-51
[17]邹海雷,王成,孟艳姣,等.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1):132-133
通讯作者:林 江。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高等教育评估认证制度下的院系教学改革研究”(2016JGZ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