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

2018-08-14 13:46孙聪
文理导航 2018年13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孙聪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成为必然。据此,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性,梳理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系,指出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要求,可以成为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尤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理论课要坚持在改革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一种反映国家意志的社会活动,始终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展开的。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深刻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被及时吸收进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这些都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与时俱进。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在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在国内,主要矛盾已经变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意味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价值观日益多元化。

2.高等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日益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和要求。为了应对这种挑战,积极回应学生的问题诉求,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特点,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化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改革发展趋势和要求。长期以来,我们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建设和发展,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深入探索,予以大力推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3.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深刻变革。高校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对象,本身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要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状况、成长特点和生活实践。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跳跃性、创造性、开放性等特点,喜欢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和判断,不愿意接受现成的理论说教,更喜欢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被说服。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他们朝气蓬勃、视野宽广,同时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形,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这些情况都需要思政课教师因势利导,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

4.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與时俱进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新鲜内容。党的十九大,正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添了全新的内容,更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回顾和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的发展变化,必然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必然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变化。

1.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根本品格。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变化,要体现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变化,要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更好地吸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 要强化育人功能,有利于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

2.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为核心内容。不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怎么样演变、发展、改革和变化,都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一主题,始终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其核心内容。

3.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根本原则。从历史发展上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联系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始终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保持其生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达到育人效果的首要方法。

4.以育人实效性为根本指向。要达到思政课育人实效性的目标,必须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不断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熏陶大学生,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感召力,藉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历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都是历次改革的根本目的和努力的方向。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关系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体、过程和效果都具有重要的内在契合性,具体而言,就是问题意识对于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于思政课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开放性以及对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和优化发展。

1.任务驱动教学强化了思政课教学主体间的对话融合。任务驱动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现在某种意义上是思政课教学主体之间对话融合的结果。显然,思政课教学中对话主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围绕思政课教学相关的问题而展开的,布置“任务”是“对话”的前提。这明显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要求。

2.任务驱动教学与思政课教学过程的视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视域融合的过程,而这种视域融合主要是指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达成的一种意义共识。所以思政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是有效实现思政课教学过程视域融合的基本方式。而我们所倡导的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政课任务驱动教学范式,一方面积极关注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理论困惑,另一方面又积极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力图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予以有效的回应和解答,从而在思政课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努力实现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文本)之间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有效视域融合,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3.任务驱动教学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内化。在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意识,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强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和应用,努力抓住学生所关心的思想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素质,这正是实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内化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

【参考文献】

[1]丁国浩.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经验与趋势[J].前沿,2013年第1期

[2]顾钰民,王贤卿,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阎占定,张瑞敏,杨金洲,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Ml.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2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械士官大专“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