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助学式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及意义

2018-08-14 19:09刘海辉
文理导航 2018年7期
关键词:助学核心新课改

刘海辉

【摘 要】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笔者将人的核心素养概括为“学习素养”“交往素养”与“人格素养”三个方面,“学习素养”包含“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关键能力;“交往素养”包含“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变通能力”等关键能力;“人格素养”包含“尊重”“责任”“向善”等必备品格。

【关键词】核心素养;评价

我认为语文的核心素养应该是阅读、表达、思维与修养。这里的阅读、表达与思维直接指向“学习素养”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这里的修养,也与“人格素养”的“尊重”“责任”“向善”密切相关。再加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与“交往素养”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变通能力”相契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精彩的点评能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把课堂的氛围瞬间推向高潮。“助学式”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先学”“同伴互学”“展示评学”“精点深学”是助学式课堂的四大基本环节。“助”应该是生生互助,师生互助,那么在“助”引领下的课堂评价又有什么特质呢?

一、营造民主氛围,积极评价自我

在2016年新课改中,再次着重强调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因为在这十几年中,课堂实施过程中此项要求并没有很好的落实。在之前的课改中,强调一定要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如果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对立关系,这将会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学生也会排斥老师,甚至会排斥学校以及学习,这与当初的教育初衷是相违背的,而且也会严重影响课堂评价。所以,新课改中,在课堂上一定要创设学生自评的环境,就是让学生自身对自己的课堂行为进行过程性评价。学生自评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因,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运用自评有利于减少对学生的伤害。引导学生自评可以使学生学会更加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可以育人于无形之中。

二、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互评

无论在什么时候,在整个教学生涯中,我们的口号始终是“以学生为本”,教是为学生而教,一切围绕着提升学生为目的。所以,在新课改下,以核心素养为要求,依旧要坚持落实“以生为本”。对于课堂评价,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互评。所谓互评,就是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共同发展为最终目的。教师在引导学生互评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伴,从同伴的优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避免学生之间互评时总是挑对方的“刺”。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学生的互评教师必须作回应,千万不能不置可否,因为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

三、课堂评价与教学过程要相融合

在實际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语文课教学过程中,会发生很多状况,学生也会有自己的思想,再加上我们一直倡导“以生为本”,所以,教师一定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灵活面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还要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因教学过程发生的生成性,及时变动课堂评价。比如,在活动型课程实施上,可以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和路径、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而此活动型课程中,课堂评价也应该因时而变,不再仅仅聚焦于活动是否完整地展现,而应该聚焦在是否通过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素养。无论新课改下,语文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去改变课堂评价,力求将课堂评价与教学进程融合在一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传统的教学评价更侧重于对学生知识层面的点评,更侧重于答案的对或错,有的甚至较为空泛,而“助学式”课堂下的教师点评则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应该是适切的,中肯的。著名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姆说:“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停留于表层的作秀,不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无原则的赞赏。而是在整体深刻理解文本和学生实际后焕发的自然而然的创设和生成。

四、课堂评价要本着激励互助的原则

传统的课堂评价,仅仅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口头点评,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学生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助学式”课堂下的课堂评价则具有一定的长远性和恒久性。不管是学生自评,还是生生互评,亦或是教师点评都可以以打分的形式得以呈现。如一同学回答问题很好,则给该同学所在的小组加分。加分的多少则视该同学回答问题的质量的高低,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分数。这样就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形成了争先恐后,踊跃抢答的局面。此方法在具体操作时要避免“一枝独秀”的局面,对于个别“学霸”要适当加以控制,而对于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则要鼓励其发言,努力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课堂评价是否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处理评价结果的时候是否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宗旨和目的,教师在评价结果处理的过程中是否选择了恰当的分析和反馈评价结果的方式,能否为做出下一步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对学生学习提出改进建议,并且监督其落实的效果。通往卓越的课堂评价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实现卓越仍然是一个理想。在发展趋势上,课堂评价前景是乐观的,需要我们挖掘迄今为止未发掘的课堂评价的潜力,以此作为教学改进的有力的工具。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15(007)

猜你喜欢
助学核心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